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39627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3.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 .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腺无能的愤慨

2、。重点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4 .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课前寄语“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生于乱世,他是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词以其澎湃的爱国激情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独立高标。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苏辛”。学习这两首辛词,一要了解辛词豪放的风格,二要体会词中蕴涵的爱国激情。预习与梳理新课助读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于北宋败亡后的13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

3、山东。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归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不论出仕或赋闲,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而殁。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

4、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倔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

5、爱国热忱。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自主探究(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二

6、)辛弃疾在&登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B级)明确:上阙用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下阕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上阙: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1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C级)答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2 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C级)答案: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

7、求和的无耻行径。下阙:3 .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C级)答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4 .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C级)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己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5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D级)答案: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

8、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自我检测一、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一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昨露舟,载不动,许多愁。1 .上面这首词的作者是A.苏轼B,晏殊C.李清照D.李煜2 .本词的词牌是A.念奴娇B.永遇乐C.雨霖铃D.武陵春二、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霜天晓角赤壁完成12题。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

9、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1 .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此词所写的黄州赤壁,就是当年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中的古战场所在地。B. “赋写”三句的意思是苏轼在赤壁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千古历史.遗迹已荡然无存。C. “望中”两句所写的意境,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致相同。D. “半夜”三句意思是半夜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变窄。2 .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苏轼,叹人生之不平,抒发千古兴亡之感。B.此词与东坡的赤壁词都是感叹江上依旧,英雄俱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C.苏词以.“人生如梦,一樽

10、还酹江月”作结,而辛词以“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作结,可见苏辛两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是相同的。D.苏辛的两首赤壁词都写的豪放,但苏词清雄超.旷,而辛词写得沉郁悲壮。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12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一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 .下面对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B. “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C. “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

11、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D. “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2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半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参考答案:*、1.C2.J)二、1A2,C参考答案:1. A(提.示:“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说大雁飞向衡阳,不愿意留卜.,意思正好说反了。)2. C(提示.“人不寐”并非因为孤城危急,而是由于思念故乡。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

12、元的文章。本文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优秀作品,入选本单元。本文是作者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一篇怀古词,上阙用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的事迹,暗示应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下阙用刘义隆冒进误国暗示当今的统治者一意孤行,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自己的坚决抗金但反冒进政治立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愤之情。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 .初步把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2 .学会分析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3 .领会辛弃疾词的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瞧无能的愤慨。教学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4 .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对较多的语言积累,对于词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课前结合注释了解基本大意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但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层面上,学生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学过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导入新课

14、由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墓联入题:多媒体影入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感知辛弃疾是词人,也是民族英雄。二、初读全词,分析词题及作者。1、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男音)。2、词题永遇乐一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四字。北固楼一原名北顾楼,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怀古一此词是怀古伤今之作。3、作者多媒体展示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学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

15、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司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姓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