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50523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常见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导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吸痰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心律失常、阻塞性肺不张、气道痉挛等。一、低氧血症【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因缺氧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 .轻度缺氧时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协调动作差等。2 .中度缺氧时表现为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紊乱。3 .严重缺氧时表现为头痛、发给、眼花、恶心、呕吐、

2、耳鸣、全身发热,不能自主运动和说话,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抽搐、张口呼吸甚至呼吸停止,继而心脏停搏,甚至死亡。【预防措施】1 .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缺氧的症状。2 .吸痰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患者缺氧。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当,使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又不会阻塞气道。成人一般选用12-14号吸痰管;婴幼儿多选用10号;新生儿常选用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气管插管者,可选择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2)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给予100%纯氧5分钟,以提高血氧浓度。吸痰管不宜反复刺激气管隆崎处,避免引起患者

3、剧烈咳嗽;不宜深入至支气管处,否则易堵塞呼吸道。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吸痰Q(5)每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若痰液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分钟再次抽吸。3 .及时吸痰,避免痰多引起气道堵塞,造成低氧血症。【处理措施】对于出现低氧血症者,应立即停止吸痰并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酌情适时静脉注射阿托品、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二、呼吸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1. 口腔黏膜受损可见表皮破溃,甚至出血。2.气道黏膜受损可吸出血性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受损处黏膜糜烂、充血肿胀、渗血甚至出血。【预防措施】1 .使用优质、前端钝圆并有多个侧孔

4、、后端有负压调节孔的吸痰管,吸引前先蘸无菌蒸水或生理盐水使其润滑。2 .每次吸痰前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儿童40.0kPa,婴幼儿13.326.6kPa,新生儿13.3kPa在吸引口腔分泌物时,通过手控制负压孔,打开、关闭反复进行,直至吸引干净。3 .吸痰管插入的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有气管插管者,则超过气管插管12Cnb避免插入过深损伤黏膜。4 .插入吸痰管时应动作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不可蛮插,不要用力过猛;禁止带负压插管;抽吸时,吸痰管必须旋转向外拉,严禁提插。5 .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告知家属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家属的合作;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

5、头部摇摆。对于烦躁不安和极度不合作者,吸痰前可酌情予以镇静。【处理措施】1 .发现患者口腔黏膜糜烂、渗血等,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硼砂漱口液)、过氧化氢(双氧水)、碳酸氢钠洗口以预防感染。发现患者牙齿松动时,应及时提醒医生处置,以防松动的牙齿脱落引起误吸。2 .鼻腔黏膜损伤者,可外涂四环素软膏。3 .发生气管黏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三、感染【临床表现】1 .口鼻局部黏膜感染时,出现局部黏膜充血、肿胀、疼痛,有时有脓性分泌物。2 .肺部感染时出现寒战、高热、痰量增多、黏液痰或脓痰,听诊肺部有湿啰音,X线检查可发现散在或片状阴影,痰

6、培养可找到致病菌。【预防措施】1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管及用物固定专人使用,放置有序。使用无菌吸痰管,使用前认真检查是否过期、外包装有无破损等。(3)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于吸气管内分泌物,一套用于吸口腔及鼻咽腔分泌物,两者不能混用。如用一条吸痰管,则应先吸气管内的痰,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吸痰前洗手,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冲洗吸痰管液用生理盐水或灭菌蒸用水,注明口腔、气道。冲洗液8小时更换1次。(5)吸引瓶内吸出液应及时更换,不超过其高度的70%-80%o2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感染。一般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和1:2000醋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3 .吸痰所致的感染几

7、乎都发生在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感染。【处理措施】1 .疑似感染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培养。出现全身感染时行血培养;肺部感染时行痰培养,做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静脉用药。2 .痰液黏稠者,应用生理盐水40m1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OU行雾化吸入,每天3次,必要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或氨茶碱,以便稀释痰液,易于排痰或吸痰。3 .当培养出致病菌时,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四、心律失常【临床表现】1.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致乏力、头晕等症状。2原有心绞痛或心力衰竭患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

8、病情。3.听诊心律不规则,脉搏触诊呈间歇性缺如;严重者可致心搏骤停,确诊有赖于心电图检查。【预防措施】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所有防止低氧血症的措施均适用于预防心律失常。【处理措施】1 .如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痰,退出吸痰管,并给予吸氧或加大吸氧浓度。2 .一旦发生心搏骤停,立即施行准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开放静脉通道,同时准备行静脉或心内注射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持续心电监测,准备好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心率恢复后予以降温措施行脑复苏。五、阻塞性肺不张【临床表现】1 .肺不张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大面积的肺不张可有胸闷、呼吸困难、干咳、发给等;合并感染时,可伴有

9、患侧胸痛、喘鸣、发热、脓痰;缓慢发生的肺不张或小面积肺不张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2 .胸部体格检查示病变部位胸廓活动减弱或消失,气管和心脏向患侧移位,叩诊呈浊音至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3 .肺不张的X线表现包括直接征象:一侧肺、一个肺叶透光度减低呈致密影,且容积变小;间接征象:正常肺组织代偿性膨胀过度,血管纹理稀疏,纵隔、心脏、气管向患侧移位。【预防措施】1 .吸痰前根据患者的年龄、痰液的性质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调试负压至合适的大小,避免负压过大。2 .吸痰操作过程应注意:每次操作最多吸引3次,每次持续不超过15秒。采用间歇吸引的办法:拇指交替按压和放松吸引导管的控制口,可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10、。拔出吸引管时应边旋转边退出,使分泌物脱离气管壁,可以减少肺不张和气道痉挛。吸痰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吸引管是否通畅,防止无效吸引。3 .加强肺部体疗每1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翻身的同时给予自下而上、自边缘而中央的叩背体疗,使痰液排出Q翻身时可以仰卧一左侧卧一仰卧一右侧卧来交替翻身,使痰液易于通过体位引流进入大气道,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4 .痰液黏稠时可利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处理措施】1 .给予吸氧,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2 .确诊为肺不张的患者,应使患侧处于最高位,以利于引流;进行适当物理治疗;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3 .上述措施无效时,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检查,对阻塞部位进行吸引、冲洗,使不张的肺重新充气。4 .阻塞性肺不张常合并感染,需根据病情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六、气道痉挛【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喘鸣和咳嗽。【预防措施】为防止气道痉挛,对高度敏感的患者,可遵医嘱于吸引前少量滴入1%利多卡因,也可给予组胺拮抗剂如氯苯那敏(扑尔敏)4mg口服,每天3次。【处理措施】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气道吸引,给予受体激动剂吸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