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64646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体系、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乡镇尺度和村级尺度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县级尺度和市级尺度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D/T10552019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村居民点用地ruraIresidentia11and农村宅基地以及所属

2、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是农村人口聚集的场所,一般由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特有的附属设施组成。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intensiveuseofrura1residentia11and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各项行为与活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eva1uationofintensiveuseofrura1residentia11and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农村居

3、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客观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实状况,找出存在不足,明确改进方向,提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对策措施的过程。4总则4.1 评价目的通过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摸清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与可开发潜力,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提供科学依据。4.2 评价范围以乡镇行政辖区为评价范围。4.3 评价单元以乡镇下辖行政村为评价单元。4.4 评价对象以行政村范围内所有农村居民点用地作为评价对象。4.5 5评价原则4.6 5.1综合性原则评价工作的开展应从农村居民点土

4、地利用强度(包括规模、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效益(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等方面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综合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4.7 .2区域差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充分考虑行政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性。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评价工作。4.8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统计数据的连贯性及真实性,保持数据口径一致,保证评价的标准客观合理。4.9 .4科学性原则评价工作应立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理论标准,科学表达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5、的内涵、木质、规律和机制的本质性要素,指标的物理意义应明确,数据的取得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数据测定和处理应标准规范。4.6工作体系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包括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4.7工作流程及技术步骤4.7.1工作流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流程应符合附录A。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步骤应符合附录A。4. 8技术方法4.1.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地调查与访谈问卷相结合、外业踏勘与内业处理相结合的方法。4.

6、1.2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在地籍调查、国土调查、地形测绘等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踏勘、遥感影像或航片判读、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展开。4. 8.3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应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4.9技术约定4.9.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时点为每一年度的12月31日。4.9.2 评价工作中采用的数据应与评价范围或评价单元相对应。各类数据的口径、来源、处理方式等情况应在成果中予以说明。4.9.3 9.3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根据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及定义的要求开展。4.9.4 数据应统一使用本文件规定的计量单位。5工作准备5.1 基础资料收集5.1.1 从自然

7、资源管理部门收集调查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高分辨率遥感(航空)影像图、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数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地形图、宅基地确权登记资料等。5.1.2 从统计、民政、人社、住建、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收集经济产业、人口、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基础资料。5.2 工作表格准备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和附录B的要求,准备工作表格。5.3 工作图件准备评价工作应准备工作图件。其中,工作底图应采用覆盖调查范围、反映评价时点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高分辨率遥感(航空)影像图等。6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6.1 一般规定6.1.1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包

8、括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普遍性调查和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调查。6.1.2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涉及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应符合附录Co6.2 调查内容应调查评价基准年和前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常住人口数、户籍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基准年农村居民点斑块个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村庄规划中规划期末农村人口数。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内容及要求详见表B.1。6. 2.2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调查7. 2.2.1调查原则可开展农村居民点全面调查;也可根据乡镇尺度(区域)评价中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XX果,在各个分类型区中分别选择23个典型村进行典型调查。典

9、型村选取原则如下:a)基础数据易获取;b)典型村具有代表性,能代表本地区的同类村庄土地利用水平与用地特色;c)选取的典型村应覆盖多种用地类型;d)选取的典型村之间应具有差异性;e)如果存在,应当包括即将灭失的村。8. 2.2.2调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a)开展农村居民点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区位特征、人口特征、住宅特征、经济产业条件、社会保隙等方面,填写表B.2;b)按照附录A的要求及分类,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调查,填写表B.3;c)开展农村居民点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状况调查,填写表B.4;d)开展农村居民点内部基础设施状况调查,填写表B.5。7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8.1 一

10、般规定8.1.1 应在农村居民点普遍性调查基础上,开展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8.1.2 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是以乡镇辖区内所有行政村为评价对象。8.1.3 评价所需社会、经济数据主要从统计资料中获取,用地数据主要从国土调查数据获取,其他数据需通过实地调查获取。8.1.4 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的工作底图宜采用行政区划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8.1.5 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主要从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变化协调程度、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形态等三个方面开展定性分析。8.1.6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

11、评价对象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8.2 评价指标体系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1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分目标指标指标属性选择要求用地弹性指数人口用地弹性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增长弹性系数区间相关必选土地利用强度人口承载力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区间相关必选建设强度容积率正向相关备选建筑密度正向相关备选区域空间形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农村居民点分散度负向相关必选注1: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增长弹性系数概念及计算公式应符合附录D:注2: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农村居民点分散度概念及计算公式参照附录C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

12、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解释说明中的相关指标概念及计算公式:注3:正向相关指标,其数值越大,代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反之相反;负向相关指标,其数值越小,代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越低,反之相反。区间相关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其数值越大,代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超过范围则相反。8.3 定性分析8.3.1 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判定计算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增长弹性系数,开展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协调程度分析,根据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具体划分标准判定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绘制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区分布图,相关要求应符合附录E。8.3.2 土地利用强度分析包括以下内容:a)计算人均农村居民点用

13、地面积,开展人口承载力分析,包括户籍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常住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b)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料收集情况,可计算农村居民点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开展建设强度分析。7. 3.3区域空间形态分析计算农村居民点分散度,开展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9. 3.4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参照本文件设定的指标体系及其技术要求,自行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8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9.1 一般规定9.1.1 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9.1.2 应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14、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程度评价,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分值。9.1.3 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度分值应在0100之间。一般来说,集约度分值越大,集约利用程度越高。9.1.4 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度评价应填写附录F相关表格。9.2 定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a)基本情况分析,包括行政村区位特征、人口特征、住宅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等;b)用地结构分析,包括各用途土地面积及所占比例、空间布局特点分析等;c)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完备度分析,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区位特征、数量特征分析等;d)根据工作需要,可自行开展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9.3 定量

15、评价8. 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各项指标解释说明应符合附录D。表2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子目标指标指标属性选择要求土地利用强度用地规模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Q)区间相关二选一户均宅基地面积(Q2)区间相关内部结构土地空闲率(Q3)负向相关必选宅基地闲置率(Q.)负向相关必选空间布局农村居民点分散度(Qi)负向相关必选容积率(Qs)正向相关一选一建筑密度(Q;)正向相关土地利用效益生产效益农村就业人口比例(G1)正向相关必选二、三产业用地面积比例(G2)正向相关必选村集体经济收入(G3)正向相关必选生活效益基础设施完备度(G1)正向相关必选道路网密度(G5)正向相关必选农民人均收入(G6)正向相关必选生态效益“三废”处理率(G7)正向相关必选绿化设施完备度(G8)正向相关必选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