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设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设情况.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篇)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建设情况为切实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新城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多举措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定团结的美好环境。新城街道大力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街道综治中心、信访办、妇联、团委、社区服务中心等多部门的精干力量,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统筹协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o建立街道、村二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街道社会心理服务站,设在街道综治中心内;村(社区)社会心理辅导室,设在村(社区)综治中心或其相关场所内。咨询室环境温馨,制度健全
2、。同时,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图书室等社区阵地,由辖区内太原市六十六中两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空巢老年人,未成年人提供文体活动、心理辅导情绪纾解等服务。o.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在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健康促进等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建立特殊人群信息预警和干预机制。街道、村(社区)加强对辖区内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五类特殊人群,特别是涉恐、涉稳、重大刑事犯罪前科、涉毒、社区矫正、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重点上访、其他人员等八类特殊对象,建立信息报告收集、预警、干预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今后,街道将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3、体系建设,从组织、宣传、队伍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方面入手,按照责任分工,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夯实社会稳定根基,不断推动全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强调:”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新时代社
4、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虽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论断,但是学术界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结构尚缺乏一致的认识。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偏差。在实践中,政法部门、综治中心和基层社区一直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或“心理咨询、因此,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揭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理论蕴含和基本结构。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四大体系之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自身的特殊内涵和社会机制。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微观的、具体的个体和宏观的群体构成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既包括微观层面的个体社会心理服务,又包括宏观
5、层面的群体社会心理服务。无论是个体社会心理服务,还是群体社会心理服务,其目标都是解决社会心理问题。而社会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具备社会心理的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四种常备子系统。社会心理监测系统是指利用心理测验与现代信息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内在心理活动进行测量与评价,它包括个体心理测验与群体心态监测;社会心理引导系统是指利用社会心理专业技术对个体与群体心理倾向进行符合社会积极价值观念方向的教育和引导,它包括个体心理教育和群体心态引导;社会心理化解系统亦可称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对个体异常心理与群体偏差心理进行调适与矫正,它包括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危机应
6、急系统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心理应急组织对突发性个体心理危机与群体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应急干预,包括个体心理危机应急与群体心理危机应急。无论哪种子系统要正常运行,都必须以各种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载体。因此,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指特定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解决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等干预活动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从内涵属性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种与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并驾齐驱的社会治理机制;第二,从实施主体来看,
7、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必须秉持社会治理的多方参与精神,需要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其承载才能实现正常运转;第三,从实施手段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化解和危机应急的完整过程;第四,从建设目标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旨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第五,从技术要求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必须以社会心理学和其他与社会心理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支撑,力求实现社会心理服务技术的专业化;第六,从概念外延来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由社会心理监测系统、社会心理引导系统、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和社会心理危机应急系统构成的完整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加
8、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树立整体性思维,着力在部门协作、服务平台、服务力量、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共同体。着力打造部门协作的推进格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切实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推进格局,使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各地市县区必须建立健全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社会心理服务
9、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必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政法委要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着力建立“务实化的服务平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建立“务实化的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使之能够契合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切实增强实效性。这就必然要求实现平台建设的实体化转型。各地市县区综治中心可将已有的”心理咨询室改为社会心理服务室(中心),并在理念上切实改变”等人上门的传统心理咨询模式,直面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障
10、碍、社会心理困惑、社会心态失衡等实际问题。还要建立心理援助服务平台。由于社区居民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和隐私性,因此,各地市县区综治中心应建立24小时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和其他服务方式,通过电话热线、网络客户端、公众号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心理服务和紧急心理救助。着力实现服务力量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力量结构,打造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融为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多元化大格局这就必然要求发展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各地市县区要探索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社会心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开发与社会心理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社会心理服
11、务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还要培育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各地市县区要制定吸引社会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相关政策,设置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岗位,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的可及性。同时,发展医疗机构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各地市县区的卫生健康部门要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增加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配置。综合医院(含中医院)、基层卫生机构要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社会心理服务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各地市县区政法委、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还应向社会广泛招募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将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者、乡贤乡绅等纳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之中。着力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探索一条以提升实务水平为导向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切实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的实务应对能力。这就必然要求各地市县区在聘用社会心理服务人员时打破唯证书论的传统观念,推崇”实践出真知的用人理念。还要制定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计划,对社会心理服务人员开展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实地观摩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补齐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能力短板同时,各地市县区要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制定社会心理服务的激励政策,对在极端(案)事件预防、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表现突出、效果显著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激励,从而增强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的职业认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