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旅游村庄典型案例——xxx村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休闲旅游村庄典型案例——xxx村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体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村休闲旅游村庄典型案例XXX村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体系一、村庄基本情况XXX村距XXX县城7公里。全村总户数1129户,总人口2864人,常住354户、957人,辖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总户数1129户,总人口2864人。共有耕地12518万亩、集体草场650亩,人均耕地2亩,户均宅基地12亩,主要以种植小麦、油菜、食葵、土豆、蚕豆、大蒜、甜菜、青储玉米,养殖牛、羊、马为主,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38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0元。二、主要做法及成效XXX村依托国家4A级景区知青馆优势,当地村民流转宅基地1030亩,用于打造农业观光园,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了
2、农家乐13个、民宿12个。打造红星民宿、知青农场民宿、虹光民宿、根据地民宿等红色文化以主题的民宿。(-)培育主体,实现产业富民。一是坚持规划统筹。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元素,在XXX村实施“印象灯塔红色小镇”旅游发展项目,高位推动“一个核心、三个中心、五大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构建集红色文化、观光农业、民俗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体系。二是发展民宿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共驻共建的方式,建立“支部引领+政府服务+商家建设+农户参与“投资运营模式,对XXX村10-20户农户房屋进行改造提升,新建以“红色知青”为主题的由红星招待所、根据地民宿为龙头的民宿农家乐,坚持“外土内洋”
3、,新建“时光轴”民宿样板4个,定位“旅游主题”,打造民宿红色旅游街区家访点15个,快速融入民宿“大联盟”,培育和扶持种植大户8户、家庭农场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增庭院经济53户,农牧民人均收入达18000元。实现知青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三是打造观光农业。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现有1500亩农业休闲观光园,整合60亩林地和占地110亩的鱼塘进行改造提升,以油菜花海为背景,结合农业休闲观光和婚纱摄影为主题,精细化园区构造,购置老式绿皮火车3节,建成火车文化广场,开设主题餐厅提供民族饮食、特色小吃。引进旅游发展项目,建设小花电影院、集散中心、实物展区
4、、夜市区,让游客品尝美食、观看红色电影、感受红色文化。依托灯塔知青馆、知青林、知青产品示范街区,以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观光园售卖亭带动就业15户,每户创收达5000TtjO(二)创新载体,实现生态惠民。一是整治人居环境。按照“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投入资金180万元,购置压缩式垃圾车一辆、洒水车一辆、环保垃圾箱300个,实现环境治理常态化。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念好“扫、捡、分、清、种、评六字诀。积极实施农村环境人居整治“千村示范”工程,新建排水渠4公里,硬化村庄道路4.2公里,完成农村改厕657户,人畜分离试点25户。村庄安居富民房建设率达95%以上,群众生产生活条
5、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强化生态底色。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加强对该村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累计投入资金140万元,新建铁艺围栏7公里,种植各类树木(花草)30.2万株。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援疆招商引资,引入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企业,以收集村庄牲畜粪便为原料,解决了当地牲畜粪便乱堆乱放的问题,在全县率先开展有机肥种植,在该村打造有机种植示范基地4400亩,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土壤板结。三、下一步工作打算积极筹措资金,将XXX村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保留原始生态和自然资源基础上,实行“嵌入式开发“,融入知青文化元素。争取资金600万元,在知青路入口处制作牌坊,新建游客集散中心,打造知青林,以知青爱情故事为主题,新建纱帐、空中廊道、树屋;新建符合知青文化特色太阳能路灯260盏,对东三路至中心路4条街道围墙、大门、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种植花卉、景观苗木,新建红色知青小品、树上花灯,实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