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维拓展第11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维拓展第11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九年级思维拓展(第11期)一、基础过关1、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发生的打“X二CaCO3+Ba(OH)2Fe2O3+NaOHCu(OH)2+CO23、写出两个放热的化学变化和两个放热的物理变化。4、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充分混合,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写出所有的可能性。5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请解释原因?6、氧化铜如何转化成铜?写出四种不同的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可以一步反应得到,也可以是几步反应)7、二氧化碳如何转化成一氧化碳?(写化学方程式)。8、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2、Co2、h0和出,需要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哪些试剂?试剂与试剂之前用“一”连接。二、计算题1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CuSO1O(1)实验室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CUSa溶液的颜色为(2)为了测定废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50g废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CU(OH)2沉淀(无其它196g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OA段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AB段表示氢氧化钠,克O溶液与CuS(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沉淀质量是计算50g废液中CUSO1的质量?.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
3、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A、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2)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是克.(3)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Na2C03+H2S01-Na2S04+H20+C021)(4)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
4、会偏大,请说明理由3.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甲乙丙烧杯25.4g25.4g25.4g烧杯+稀硫酸200g150g150g加入的铁样品9g9g14g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08.7g158.7g163.7g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哪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
5、酸钠的质量分数。(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A.氢氧化钠B.氢氧化钢C.氯化钢D.碳酸氢钠(2)方法二:沉淀法。称取15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3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表。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烧杯1烧杯2烧杯3样品溶液(克)102030氯化钙溶液(克)303030沉淀质量(克)245(Na2C03+CaC12-CaCO31+2NaC1)分析表中数据,加入的氯化钙溶液有剩余的是烧杯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研究表明: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电阻的这一特性人们制作出了电子温度计,如图甲是某测温电路。己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Ro=5。为定值电阻,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1)当环境温度是40C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电流表量程为00.3A,该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