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83074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行业标准项目名称:中比例尺(1:250OOO-比IOoOOOO)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行业标准项目编号:202332006送审行业标准名称:(此栏送审时填写)报批行业标准名称:(此栏报批时填写)承担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源研究所当前阶段:回征求意见口送审稿审查口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2023年2月中比例尺(1:250000-1:1000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本项工作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43号)文件下达,项目计划号202332006,中比例尺(1:

2、250000-1:1000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以下简称制图图式),归口TC230SC2o2 .目的意义海底地貌是海域自然资源的主导要素,海底地貌分类与制图一直是海洋调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进行海底资源区划与规划、海洋灾害监测预警以及海洋军事应用的基础。海底地貌图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能反应海底地貌特征、成因和物质组成,还显示了海底表面地质过程。中国海域海底地貌尤其是近海具有陆架宽广、陆源沉积物众多,潮流动力系统复杂等独特型,海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底地貌形态,随着海洋调查手段的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海底地貌制图技术也亟需向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加强。中比例尺是目前海洋调查和研究

3、中应用最广、图面表达内容最为丰富的地貌图比例尺。在我国近海海洋调查专项、全球变化专项等重大专项中都采用了中比例尺作为基础图件通用比例尺。而目前国内现有的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标准在全面性、通用性和表达丰富度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全部要求。本制图图式旨在制定一套全面、准确、规范的海底地貌分类规则和制图图式,实现这些类型复杂、成因多样、动态变化的地貌和微地貌类型精确完整高效地表达。其主要意义有以下几方面:(1)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地貌分类系统和规范的制图规则有利于保证海洋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提高海洋数据获取和利用的效率、节约成本。(2)规范化、标准化的地貌分类系统和制图规范是精确测量和定量化研究海底地貌

4、、对海洋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和合理规划的基础。(3)制定一套准确、美观、可读性强的地貌制图规范是实现海洋基础信息共享、将海底地貌成果应用于生态、环境、规划等专业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我国海洋科技向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3 .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1)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承担单位(主编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协作单位(参编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主要承担工作1刘晓瑜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主编。负责组织标准编制大纲、主要内容及征集意见的讨论、修改及标准文本的通告定稿工作,起草文件的主体内

5、容。2陈义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把握标准的总体方向,同时提供标准编制方面的咨询工作。3张志华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指导图面设计和美化。4高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协助组织标准编制大纲、主要内容及征集意见的讨论、修改、定稿等工作,起草部分图示图例内容。5周洁琼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参加海底地貌类型划分和释义工作。6王燕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加标准专题制图工作。7樊妙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加标准编主要内容编写及征集意见的讨论、修改等工作。8王玮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参加图示图例及样图的编绘工作,负责图面内容设计和美化。9吴曜宏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参加图示图例及样图的编绘工作,负责图面内容设计

6、和美化。4.主要工作过程1)立项启动【应对计划下达和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做出简要说明,立项前期的项目背景情况可以纳入本部分进行说明。】本制图图式标准的预研究工作始于2018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实施的海洋综合调查,包括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我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我国大陆架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深远海地球物理调查和成果集成等工作中海底地貌图编绘的经验,研究了海底地貌类型的空间表达方式的特点,初步构想了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美观、适用的海底地貌分类体系和符号系统。在此过程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曾多次召开讨论会,对海底地貌分级和分类进行了研讨和设计,并向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

7、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海洋大学等从事多年海洋调查和制图工作单位的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咨询,确保海底地貌分类体系科学、准确、完整。同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系统收集了涉及到海底地貌制图图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认真研读了已有标准的符号设计和配色原则,还多次到四川测绘局、青岛勘察设计研究院等优秀制图单位调研,初步确定了标准的编制思路,拟定了编写大纲,形成了制图图式草案,于2023年2月申报测绘行业标准立项。2)起草阶段【应对主要开展的起草活动进行总结,除了起草、研讨外,应注意应开展的调研研讨、测试验证活动及其解决的问题等。】2023年9月中比例尺海

8、底地貌图分类和制图图式正式获批立项,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作为任务承担单位联合协作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组,确定了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2023年10月-2023年3月,编制组在标准预研究基础上,补充收集了最新的国家深远海专项验收成果、海底地貌研究领域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图集和专题图件等资料,进一步优化了海底地貌分类体系的结构,确定了制图图式中需设计的符号,并开始绘制符号。2023年3月-2023年9月,完成所有符号绘制和制作样图。2023年10月-2023年1月,根据行业部门和相关技术专家的意见将符号和样图初稿反复修改完善。期间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调整:1) 将传统的三原色RGB色值

9、改为适用于印刷制图的四原色CMYK色值。2) 将部分过于鲜艳的色调重新调制、减淡,使图面整体上更协调。3) 修改了部分线型和符号,保证图面美观的情况下,使其尽可能与已有的其他制图规范、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表达一致。2023年2月,形成本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1. 编制原则标准编制遵循“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技术指标与国家现行标准接轨,并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标准的文体和结构的规范性,在内容设置方面充分考虑了科学性;标准中规定的地

10、貌分类和符号符合我国海域海底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同时,还吸收了国内和国际在海底地貌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确保标准具有先进性。2.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本标准的目录框架确定和内容编写主要依据GBT/1.1-2023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相关规定。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应以标准主要技术内容为主线,说明标准各项主要技术内容的指标或要求确定的依据,主要围绕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和方法、试验验证结论、技术经济论证以及按本规定实施后的预期经济效果等。】1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指标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范围本部分明确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

11、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列示了本标准汇总引用的规范性文件。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明确了三个术语和定义,对海底地貌、海底地貌类型和海底地貌类型代码进行描述。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参照地貌学辞典中相关词条的定义。4)海底地貌分类、代码规则和表达方式本部分规定了海底地貌的分类原则、代码规则、图示内容和表达方法。a.地貌类型划分的依据数据和资料:海底地貌图表达的内容涉及海底水深地形、底质、构造、地球物理、沉积、水文等多个学科,可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包括:海底地形数据、底质数据、构造数据、地震剖面、重力磁力数据、浪潮流模型等,还包括海洋沉积、板块构造、地质等多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判读方法:地貌单元的判读以形态和成因为基

12、础,按照地貌体规模和主从关系一次逐级识别划分。具体依据有:大地构造性质、海底水深地形、形态特征、水深变化、坡度变化、主导成因因素、地质时代、组合特征、地质过程等。b.代码规则的确定依据代码的编制规则沿用海底地貌传统的代码规则,在二级地貌层面使用对应构造地貌单元的英文名称前两位大写字母表示,三级地貌使用二级地貌代码加数字表示不同的成因,三级地貌亚类在三级地貌代码基础上增加下标,表示地貌类型的具体特征。代码规则与GB/T12763.10-2007和GB/T320672015海洋要素图式图例规范使用的代码规则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海沟地貌、岛弧地貌、大洋盆地地貌和中央海岭地貌的代码。c.图式内容和

13、表达方式的确定依据中比例尺海底地貌图以清晰、美观、科学、完整反应海底地貌变化为原则,表达兼顾区域地貌总特征和具体地貌体的形态和成因要素,主体图式内容为三级地貌类型和四级地貌类型,在图面表达上采用符号、线条、颜色、注记等多种表达方法。5)符号与注记本部分详细规定了附录A海底地貌分类表所列地貌类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包括颜色、线型、符号和制图参数。在编制中主要有以下依据:a.采用陆地地貌、海洋地貌长期通用的图例、代号、符号和纹理,并尽可能与国内同类标准保持一致;本部分内容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现行国标GB/T12763.10-2007中海底地貌制图相关内容,根据中比例尺地貌图的特点,对国标中三级地貌类型

14、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一批最新调查中发现的地貌类型,删除了规模太小、不适合在中比例尺图上体现的地貌类型。在地貌类型的定义描述中还参考了GB/T18190-2017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地貌类型名称简洁、准确清晰,对地貌类型的描述尽可能与以上两个国标一致。b.图例的注记与符号的从属关系与地貌分类体系相对应,使用主代码和下标分别表示三级地貌类型和三级亚类,准确、协调、易识别;c.整体配色协调美观,在与陆地地貌相邻的海岸带延续陆地地貌的配色体系,使用浅黄绿色,大陆架使用黄绿色、陆坡和半深海使用蓝色,色调由海岸带向近海、深海逐渐加深,过渡自然;d.着色考虑突出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使用深色强饱和度、大面积简单

15、地貌使用淡色低饱和度;为使海底地形变化在图上有直观的视觉效果,海岭和海山等明显突出于海底地貌类型使用粉色、粉紫色等暖色;海沟、洼地等负向地貌使用深蓝、蓝绿等冷色调;大洋中脊作为海底最壮观的山系,使用较暖的灰色系。e.采用印刷CMYK色彩模式标注符号的色值。6)附录附录A海底地貌分类表为规范性附录,分级列出了中国近海海底的全部地貌类型。附录B海底地貌图样图为资料性附录,选取地貌类型丰富的我国东海海底为示例,展示地貌图的绘制效果。东海海底二级地貌类型丰富,包含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边缘海盆地、大洋盆地地貌等二级地貌类型,三四级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2 .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依据本标准编制了我国东海、黄海中等比例尺海底地貌图10余幅,在此实验过程中,对本标准中相关内容进行了验证和充实。结果表明,本标准建立的地貌分类体系和图式符号有利于海底地貌信息的准确、科学判读和高效表达,并具有美学价值。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各类中等比例尺海底地貌图、专题图和挂图,可为海洋测绘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海洋调查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开发中电子地图编绘、生产和地图符号设计提供参考。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