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心理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实施策略摘要: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及体育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体育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背后,往往存在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怕学、不认真学等心理现象。笔者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体育课堂中长期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措施造成的,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增加“心理准备活动”这一环节,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希望对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有所帮助。关键词:心理准备活动;身体准备活动;体育课;运用体育课一般都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组织本身不易,加上现在的学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诱惑和干扰因素较多,个性较强,情绪和精神状态又经常不够稳定,这些都给体育课教学
2、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学生身体条件的支持,更需要学生有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做保障。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课的开场,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做好准备,笔者认为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准备活动,调节好学生上课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实现预期效果。一、对心理准备活动的理解平时说的准备活动都是关于身体方面的,即通过游戏、辅助性身体练习等手段使身体各方面机能循序渐进地到达活动状态,便于安全的适应后续的练习。而对于心理准备活动,本人认为它是准备活动的另一部分,与身体准备活动一起构成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环节,两者有共同的目的,
3、都是为了促使学生达到课堂学练的最佳状态,但它们的侧重面不同,身体准备活动侧重于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实现学生身体健康目标的途径之一;而心理准备活动则侧重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重要途径。归纳而言,心理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以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调控,使学生产生相对稳定、积极情绪状态的一种手段。二、实施心理准备活动的必要性来看两个教学事例。事例1: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身体预热后,宣布了本课的练习内容为耐久跑,就在教师还在继续介绍具体练习事项时,学生处已传出一片“哇哇”声,并显得很不耐烦,待教师讲完,准备组织学生开始耐久跑练习时,一位学生举手
4、请假,说自己头晕需要请假,接着又来一位学生说自己肚子痛不能跑步,然后是第三位、第四位。事例2:在一次篮球教学课中,教师按照正常步骤开展教学,先进行准备活动,再介绍篮球运动,然后进行讲解示范,最后安排学生练习投篮。练习结束后,有的学生为自己的进球兴奋不已,而有的学生却一脸沮丧,嘴上挂着一句话:“我又投不进,没他们那么厉害,一点也不好玩”O上述的两个事例是本人的教学实例,相信很多同行也有此经历。所谓目标引领教学内容,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耐力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结果请假学生几乎过半;为了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选择学生喜爱的篮球定点投篮作为教学内容,结果学生情绪还是喜忧参半。煞费苦心,效果不佳,原因何在?笔
5、者认为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差异性因素,但深入剖析应该还有学生不正确的心理因素。事例1反映了很多学生对耐力练习的认识还不够,不自信,对耐久跑表现出恐惧心理,一听到耐久跑脑子里马上呈现出痛苦的体验;而事例2中那些认为“投不进就不好玩”的学生肯定觉得自己是不成功的,因为它感觉自己比其他同学差,自我期望与实际练习结果之间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失望、情绪消极甚至厌恶体育课。类似上述的现象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如果按照常规的准备活动方式,只对学生进行身体预热,而不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学生从开始上课就带着一种消极的情绪,可想而知,课堂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久而久之,体育课的课堂效益就不
6、容乐观了。因此,要想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切实提高课堂质量,必须在课的初始,也就是在准备活动中就着手加强学生的心理调节,实行心理准备活动。三、实施心理准备活动的具体策略(一)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在心理学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能保持人体清晰地感受周围环境的刺激,使人体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大家知道,体育实践课一般在室外进行,外界干扰较大,容易造成学生分心,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排除一切与体育教学无关的杂念,将对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本人认为采用反应类游戏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英文报数法”,当学生都习惯于阿拉伯数字报数时,偶尔组织一次
7、英文报数,学生从没想过体育课中会使用英语,兴趣马上提高,注意力自然也被吸引过来;又如“反口令”游戏,从最普通的原地四面转法入手,增加了难度,学生要想动作优美又方向正确,想不注意都不行;也可以提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简单有趣又容易操作,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开发学生智力。(二)预告上课内容,消除练习顾虑。学生对练习内容的认知、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课一开始,就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告知学生,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准备。同时,在了解内容后至真正练习开始前的这段时间里,学生潜意识里会出现与练习内容相关的回忆或是认知,这些认知其实就是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原有经验。例如:教师向学生宣布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教学比赛,那么这
8、时,学生会马上联想到篮球比赛的有关印象,脑海里也会涌现出许多对篮球知识方面的回忆,包括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技战术的认识。因此,预告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练习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某项练习内容的复习。教师要善于“把脉”,找出“病根”,对症“下药”。在组织练习前,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要清楚知道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顾虑,并予以引导,加以鼓励。例如耐力跑项目,学生多数是惧怕长跑中“极点”到来时的难受,应该讲清“极点”现象的本质,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正常正理现象,而且“极点”不难度过,避免学生乱猜测,产生紧张情绪;又如跳跃教学,这也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害怕心理的项目,越是害怕越会影响动作的正常发挥,越容易
9、产生安全隐患,因此,练习前就必须要消除学生的顾虑。一方面可以用激励和鼓励的方法给学生勇气,用热情亲切的态度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他们克服恐惧心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突出介绍保护与帮助的实用性,让学生内心产生安全感。经过心理调节,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轻松上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练习任务。(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习内容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些甚至是学生所害怕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在练习开始之前,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及个性特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耐力跑运动量大,会比较辛苦,而且显得枯燥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都不愿意尝试,能躲则躲。为了
10、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在练习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雄”“大侠”情结,将枯燥的耐力练习创设成神秘科幻般的情景,在教师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渲染下,学生们都成为了勇士,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他们即将接受一次挑战,每位勇士在挑战过程中都会遇到一道障碍(“极点”),成功跨越障碍的勇士将会获得一股神奇的力量(”第二次呼吸”),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也可以根据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个性,将耐久跑设计成比赛形式,给练习形式添加游戏和竞争元素,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要求每位学生跑完一圈就到固定的签到台写上自己的名字,每组一张签到单,签字时可以设计造型,最后教师会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价,如看看哪些组能圆
11、满完成任务,哪组是最快完成任务的,哪组的签到单上名字签得最漂亮,设计得最好等等,面对这样的竞争,学生就有了为集体争光的动力,他也将更认真的参与练习之中。(四)合理设定目标,进行恰当心理分层。新课标要求体育课中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受益。受益不光是指体质的增强或是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包含了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要让每位学生通过体育练习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是,纵观当前的体育课堂,到底有多少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成功?又有多少学生像事例2中因投不进篮而沮丧呢?失望源于过高的期望。学生对练习成绩有期望是好现象,说明他们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后会有所收获,但是学生期望过高,也会使他们内心产生一定的压
12、力,容易因为未达到目标而产生失落情绪,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甚至讨厌继续学习等不良心理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练习开始之前,就将学生进行分层,但绝不是教师命令式的按照技能水平分组,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是通过心理暗示,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出正确的自我定位,知道自己与哪些同学属于同个层次,避免了初学者与“高手”相比较而失去信心。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并不只有取得好成绩才算成功,树立学生能超越自己原有水平都是进步,就是成功的意识。(五)创设群体心理规范,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由于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身子女,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课堂中怕苦、怕累的现象突出,练习时的被
13、动、消极情绪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体育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总是处在社会和周围人的相互影响之中的。当个体遵从了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积极的强化;而当个体违反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约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原理,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制定一定的健康积极的群体规范,并通过教师的激励渲染让学生认为规范的内容是正确的,从而形成群体中大部分成员内心都愿意接受的氛围,这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氛围。如果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形成了,就会对每个成员造成一定的群体规范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练习之中。四、结论与建议外界条件的复
14、杂多变,造成当代学生心理问题频增,引起了大众群体的关注;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健康第一”理念,核心素养也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与教学过程安全性也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学生的上课状态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效果。体育课必须从准备活动开始就注意对学生状态的调节,而且必须从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述的两个事例就是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经过本人的不断尝试,实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明显感觉学生上课更有激情,会更加主动地去完成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准备活动时,既要顾全整体效果又要重视个体心理体验,具
15、体的心理调节措施要根据学生和练习项目的特点来定,抓准问题,对症下药,才会有效。(这里再举个例子)心理准备活动对于调节学生课堂心理状态是有效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促进身体状态的发挥。但学生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练习内容、练习强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关注学生情绪,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笔者已在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心理准备环节,通过长时间、多个班级的实践再总结比较。本人发现课堂氛围明显更加活跃,欢声笑语更多,百舸争流的场景更普遍,这在无形之中也让学生领悟到了真正的体育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不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努力的意义所在。五、参考文献1徐锡杰.课前准备活动的生理探讨J.体育科技,2016.3许桂林、姜林.准备部分的教学改革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探M.体育教学,2018.3杨贵军、张新安.体育锻炼对心理缺陷的影响和改善作用J.体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