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课程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经济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经济学基础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我校的一门新设课程和试点课程,它从经济学的基础一一资源的稀缺性为切入点,讨论了资源配置及其机制,市场价格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分配法则,市场失灵时的微观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失业、通胀和经济紧缩,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在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以经济学基础课程替代西方经济学更能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特色,体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特征。该课程的基本特征
2、是:1 .经济学基础在坚持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性前提下,对庞杂的经济学内容进行取舍整合,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思想;同时,以经济学基础替代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消除学生思想上对西方经济学的误解。2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以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重点进行设计,教学任务以理论、原理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为出发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3 .经济学基础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在每一节教学内容前,首先导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通过所选案例的关键词或中心思想引出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最后让学生再根据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案例。实践证明,案例
3、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明显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仍是该课程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二)课程基本理念为突现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调整与整合,并对经过课程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课程选择试点班级进行试点。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成功
4、的,基本体现了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做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本课程2学分,34学时(其中理论课34课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1学期(1年级上学期)。二、课程目标(一)教学目标1.理论方面(1)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2)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3)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4)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5)领会生产
5、理论、成本理论(6)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I1)理解IS-1M模型(12)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实践方面(1)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做出解释(2)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3)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4)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做出理论上的解释(5)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6)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
6、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3 .要求学生注重
7、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 .要重视图示工具的运用,并适当运用数学工具。三、内容标准第一章导论(2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解决的问题,熟悉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重点和难点: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教学内容安排共三节: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6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微观经济学用价格机制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本
8、章在介绍需求与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一供求分析。2 .重点和难点需求和供给的各种表示方法;需求弹性的含义及意义3 .教学内容安排共四节: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第四节弹性理论第三章效用理论(6课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学生了解两种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理论关于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均衡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需求定理。2 .重点与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3 .教学内容安排共5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基数效用理论;第三节序数
9、效用理论;*第四节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第五节收入一一消费曲线和恩格尔定理第四章生产理论(6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生产函数是厂商利润函数的组成部分,生产理论是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厂商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理解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意义,掌握生产规律。4 .重点与难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生产要素的最有组合;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5 .教学内容安排共四节:第一节概述;第二阶段奇生产函数;第三节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第四节规模报酬。第五章成本理论(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成本理论给出了有关成本的概念,通过对短期成本和
10、长期成本的学习以及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2:重点与难点正常利润的含义;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动的原因;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的关系。3:教学内容:共三节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第六章市场理论(8课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阐明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情况,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并对不同的市场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建立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统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性。2 .重点与难点:不同市场结构各厂商之间的影响程度;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线。利润最大化原则。3 .教学内容分为三
11、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四、实施建议根据本课程内容标准所实施的内容,提出如下建议:(一)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推荐教材: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二)教学建议: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高等数学。所以该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最为合理。经济现象错作复杂,经济运行是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经济模型是学习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知识作为学习该课程的主要基础。该课程又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经济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
12、业课程如: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三)评价建议:本课程是考查课。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考核,又应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经济学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占总成绩的30%o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为标准化题型。(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主要参考书: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微观经济学教程黄亚钧、姜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宏观经济学袁志刚、黄亚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五、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五年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