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退居二线对小县城干部是否利大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制内退居二线对小县城干部是否利大于弊?.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体制内退居二线,对小县城干部是否利大于弊?在体制内工作,时常会听到一个词:退居二线。翻遍公务员法,也找不到对退居二线一词的解释,但现实中这种现象是广泛存在的。退居二线,在基层一般称之为离岗,实际上很多离岗之人除了一些特定的会议和活动不得不参加之外,基本不会再到单位点卯了。其实,组织上对退二线的干部管理按规定来落实是很难的。现在实行干部年轻化,退居二线的老干部越来越多。这些老干部大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职责,也不怎么去上班,但还占着编制,福利待遇一样很多。相信你们单位也会有,至少是有耳闻的。就这样,单位里很多年轻干部颇有微词,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反映干部吃空饷,而有些退居二线的干部也很难受,想干活也没有什
2、么具体的职责,不干又怕人提意见,影响了一辈子的清誉。但是这个不成文的做法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有几十年了,有其合理性,一下子就废除掉,也是有难度的。在县级辖区内,退居二线这样的现象,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不得不说,即便退居二线于法无据,可奈何县区级这样子做就是顺手、就是好使、就是管用。因为这样做初衷是为了腾出编制,对完成新老交替、使命传承,能和平过渡,是具备积极作用的。一些地方在推进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为了防止纠纷和扯皮,各区县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一般是副科51岁、正科53岁、副处级57岁,奉行唯年龄论。退居二线后如何使用管理,全国也没有统一明确规定,有的区县要求继续上班,但管理不严,没有岗位、没
3、有职务,挂名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比方驻村。而更多的区县退居二线者比拟为难,不分配位相应岗位和工作不说,甚至没有办公室,即使有办公室也是灰尘一层,单位领导基本默许二线老同志在家休息。还有更加气人的是,有些老同志占着领导岗位,还享受退居二线的待遇,而年轻人既要干事,又不能获得提拔,还得忍气吞声,许多年后,也熬成个人当初讨厌的模样。50多岁正是知识积累和经验丰富的年龄,各种形式的退居二线多少有些浪费人力资源,财政没有少花一分钱,领了钱又不干工作,最重要的是让群众误以为整个公务员队伍都是这样子:工作轻松不负责。即将到来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劳动人口缺乏问题,而在有些区县,却继续默认存在不到退休年龄却进入退
4、休状态的供需矛盾,成为上级巡视整改的重要对象。之所以存在超过50多岁就要退居二线这样的现象,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但是国家有个人的工作纪律,单位和个人必须要严格遵守规定,所以就采用了这种看似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让单位运作更好的折中法子。至于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有哪些原因,无非就是被迫和自愿两种。一、被迫的机构改革的推进。由于一些单位合并或者取消,导致一大局部干部待岗,造成了事实上的退居二线。年龄太大,身体原因。年龄太大也会面临着精力下降、身体健康情况不佳等问题。而一线工作的强度是比拟大的,有些领导无法继续在岗位上任职。犯错被迫。比方违法犯罪是要开除公职的,但有时候没有到达这一步,通常的处理方法就
5、有退居二线,即不再负责具体事务,进入半退休状态。能力缺乏。领导岗位,既需要管理能力,也需要业务能力。有些人提拔过后,发现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工作效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退位让贤,负责一些不边缘性工作。二、自愿的。响应组织号召。为了落实国家干部年轻化的政策,腾出岗位给年轻人,给优秀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时机,加快新陈代谢。以职务换职级。体制内职场呈现金字塔型,越往上走,空缺和时机就越少。有些人有自知之明,县城的职位天花板就则高,早早对提拔没有了兴趣,主动以职务换职级,享受职务提拔后般的待遇。本文结语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退居二线之前、身份是一把手的公务员领导干部而言,退下来之后,不再是领导干部,也不再享有一言九鼎的权利了,一时半会不适应。但是换个角度思考,退居二线对于公务员来说也并不见得就是坏事,毕竟退居二线后,日子也会变得轻松许多,不用每天过得则焦虑。而且待遇保存,还可能在名义上更进一步,退休后能拿更高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