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妇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月经不调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经间期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盆腔炎带下病先兆流产反复性自然流产妊娠恶阻妊娠水肿先兆子痫、子痫异位妊娠妊娠小便淋痛乳汁不行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小便不通产后身痛子宫脱垂不孕症阴痒阴疮瘢瘤妇女因有月经、胎孕、产育的生理特点,故而出现月经、带下、胎前、产后等特殊病理表现。在临床诊疗时,必须注意这些特点。女子的月经、胎孕和产育主要受冲任二脉所支配。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血海的充盈,任脉的通盛,必须依靠气血的供应,特别是月经、胎孕、产育均以血为用,所以有“女子以血为本”的说法。气血来源于脏腑,与肾、肝、脾、胃密切相关。如果由于六淫七情等致病因
2、素的侵扰,引起肾、肝、脾、胃以及冲任气血的功能失调,可以导致月经、胎孕、产育等方面的病证。另一方面,月经、胎产的不正常,也可以引起冲任气血以及脏腑功能的进一步失调。因此,临床辨证施治必须抓住气、血与肾、肝、脾、胃之间的关系,针对其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结合月经、胎产期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调治。月经病的治疗,应着眼于血和气,注意经前、经期、经后期、经间期气血变化的特点,并联系肾、肝、脾、心,区别虚实、寒热,采用补泻、温清等不同治法。在当前,注意周期阶段特点,分期调整月经周期法十分重要。带下病大都以清利湿热,兼顾脾肾为大法。胎孕期的治疗,必须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根据胎气偏旺的认识,应重视“胎前宜凉”的治法
3、;另一方面,由于母体的健康直接影响胎儿,因此,应该随时注意扶持母体气血,以利于胎儿的生长。总之,胎前用药,一般应避免使用辛热燥烈药物,禁用剧毒药、破血药、泻下药、滑窍药等以免损伤胎元;即使必须使用时,亦应严格掌握剂量。产后的病理特点是多虚多瘀,治疗上既要注意扶正,又要注意祛瘀生新,并需根据“产后宜温”的说法,慎用寒凉药物,免致伤正或留瘀。此外,根据女性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般认为少女时期,肾气未充,冲任未通,治疗应着重于肾;中年时期,经、孕、产、乳损耗血液,肝气易动,治疗应着重于肝;经绝之后,肾气已衰,气血皆虚,全赖水谷滋养,治疗应着重在脾胃,但要兼顾到肾。关于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注意月经期、
4、胎孕期、产褥期卫生,预防和减少妇女疾病的发生等都是临床上的重要问题,不能忽视。月经不调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诊断】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
5、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2 .月经过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3 .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一、辨证论治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治疗原则:当以
6、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病的先调经。1月经先期(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凉血。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方药举例:举元煎合固阴煎加减。党参10g,黄黄10g,当归10g,白术10g,白
7、芍IOg,升麻5g,炙甘草3g,荆芥炭10g,帽牡蛎1530g,五味子56g,英丝子10g,怀山药15g。2 .月经后期(1)血寒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方药举例:温经汤加减。当归10g,川苛5g,赤芍10g,肉桂3g,莪术10g,延胡索10g,牛膝10g,吴茱萸3g。加减:偏虚寒者,兼见头晕腰酸、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脉细等症状,去赤芍、莪术;酌加熟地黄10g,陈艾叶5g,杜仲10g,仙灵脾10g。(2)血虚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无血块,面色萎黄,头昏,目花,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举例:人参养
8、荣汤加减。党参10g,黄芭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黄10g,白术10g,茯苓10g,远志10g,肉桂1.5g,炙甘草3g。(3)气滞血瘀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治法:行气活血。方药举例: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JK5g,赤芍IOg,桃仁10g,红花5g,牛膝10g,香附10g,枳壳6g,木香3g,延胡索IOg。(4)痰湿证: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黏,形体肥胖,胸闷气短,时泛恶心,带下量多,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细滑。治法:燥湿化痰调经。方药举例:茸归二陈汤加减。陈皮10g,半夏10g,当归10g,J1T3、等。5 .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