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 第2课 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必二 第2课 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航路开辟以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学习要点水平1-2学习目标水平3-4学习目标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影响能够运用地图,概述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能够组织、和运用史料,多角度解释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能够选择典型事例,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解释食物物种交流对日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任务】1.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从亚洲传到罗马的物种分别有哪些?(4分)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以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是什么?(2分)P82.列举从欧
2、洲传入美洲的禽畜两例,并分析其对美洲产生的影响?(2+2分,P1O)3.食物特种交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P1D4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请举例说明?(3分,P1D5 .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包含习惯,请举例说明?(3分,PID6 .新物种的引进对美洲生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P12)【教材问题参考】1 .教材P9学思之窗:依据上述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甘薯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将其带回国,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甘薯最初引人中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福建华侨陈振龙常到吕宋(今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
3、出产的甘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甘薯在中国传播开来。由此可见,甘薯的传入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同时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有密切关系。2 .教材PI1思考点:食物物种交流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食物物种交流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它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原有的饮食结构,逐渐形成新的饮食文化。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很多地区面临的粮食紧缺问题得以缓解,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往一些奢侈消费品变成日常消费品,丰富普通人的生活。3 .教材P12问题探究:农作物的交流,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人类社会?保障粮食
4、供应,缓解饥荒,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改变当地原有饮食结构;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等。确定角度和答案要点后,可以运用所学史实作为证据,论证每个观点。4 .教材P12学习拓展:查找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美洲的菠萝在中国引种和传播的情况。说明菠萝的引进与新航路开辟、对外贸易、对外交往的关系,概括菠萝的推广在区域上的特点,分析菠萝的推广过程与气候、土壤、地形之间的关系。本草纲目所附玉米图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课堂作业】1下列两幅图片,主要能够反映A,农业产量的提高B.绘图技术的进步C.食物物种的交流D.生产方式的发展2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
5、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人口增长的需求D.经济结构的变动A.南北方气候差异C.殖民活动的推动3 .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据此判断,题干中“椒”应该是A.辣椒,原产于非洲的加纳和中美洲的墨西哥B.辣椒,16世纪传到西班牙和中欧各国C.辣椒,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D.辣椒,传入中国后山东、河南最为喜爱流行4 .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备注口传入中国的品种时间玉米16世纪明后期引进,清初普
6、及甘薯16世纪自菲律宾传入中国马铃rN1R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17世纪薯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5 .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传入欧洲。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前A.己出现一些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B.食物物种的交流仅限于邻近地区C.欧亚的交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D.跨洲食物物种交流是单向进行的6.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成为对外贸
7、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7 .梅里曼在欧洲现代史中写道:“350头猪被哥伦布带到古巴,到了1514年猪已繁殖到3万头。这些猪啃坏了途经的林地,破坏了原住民的梯田。”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打破了当地生态平衡B.引发了物价飞速上涨C,改变了商业经营方式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8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A
8、.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9 .有学者在评论15、16世纪的欧洲菜肴时,称其“完全消失在调料(以胡椒、桂皮、豆蔻花为主的香料)里了,食物本身已经无足轻重,它成了稀奇古怪的调料的附庸”。这说.欧亚贸易的拓展影响欧洲人的口味B.美洲的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观转向奢侈10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非洲,逐渐适应了当地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这A.影响了非洲气候环境B.有利于全球人口增长C.推动
9、了当地经贸发展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11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回大量新作物,并以欧洲为中心传遍世界;同时,水稻、甘蔗、葡萄等农作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物种的交流是双向的C.新航路促进了美洲的现代化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12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13 .据测算,清顺治十
10、八年(1661),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1753)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顷: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14.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P1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部分)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甘薯番薯、金薯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马铃薯洋番薯、荷兰薯、土豆美洲由荷兰殖民者带进
11、台湾,再从台湾传入大陆材料二乾隆在看到陆耀写的甘薯录后,令直隶总督刘峨、河南巡抚毕沅把此书广为传播,令彼等“当即转饬各属,劝谕民人,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摘编自邓书杰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清史(上)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年度人口数(单位:人)乾隆九年(1744年)166808604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561355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279816070据清高宗实录整理(1)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5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分)答案:特点:传入的物种原产于美洲;名称中大多带“番”字;主要是从海路传入中国。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影响: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粮食问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