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鼓县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铜鼓县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征求意见稿)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是当前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体现出大国担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切实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聚焦“十四五”时期的新目标新定位,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积极开展气候治理行动。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宜春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铜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一、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一)铜鼓县气候概况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3、,无霜期长。由于大;为山主脉横贯县境中部,季风受到阻碍,定江河、金沙河两河流域的气候常有差别,加上山势起伏,植被不匀,使个别地区气候差异更大。气温呈升高趋势。2002年以来铜鼓县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气温呈现持续偏高形势,2007年2012年略有降低,但2013年后持续偏高,变暖趋势明显,极端最低气温-8.5C(2016年1月25日),极端最高气温40.1C(2010年8月5日)。“十三五”期间,全县平均气温在17.217.4。C之间波动,较常年(17)偏高0.20.4C表11铜鼓县常规气象统计(2002年2023年)统计项目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极值多年平均气温()17/累年极端最高气温(C)37
4、.82010.8.540.1累年极端最低气温(C)-5.32016.1.25-8.5多年平均气压(hPa)985.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1/多年平均降雨量(mm)1806.4/多年平均沙暴日数(d)/多年平均雷暴日数(d)54.7/统计项目统计值极值出现时间极值灾害天气统计多年平均冰雹日数(d)0.6/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0.7/多年平均风速(ms)1.1/多年静风频率(风速v=0.2ms)(%)14.3/多年静风频率(风速=0.2ms)(%)14.3降水量波动明显:2002年以来铜鼓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806.4毫米,年总降水量在118032370.2毫米之间,各年份降水量差异较大。
5、“十三五”期间铜鼓县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其中2017年全县平均年降水量2370.2毫米,较常年31.21%。2370.20图12铜鼓县2002年以来年降水变化趋势图(二)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近年来,全球升温持续加剧,由此带来严重的冰川消融、频发的森林火灾以及极端天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一直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也是中国防范气候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促进能源、产业、社会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和
6、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在气候变暖的总体背景之下,中国全年气温均屡屡突破历史高位。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年气温变化尤其明显。2023年铜鼓县平均气温18.16。G较常年偏高176C铜鼓县是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县之一,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铜鼓县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干旱、寒潮、大雪等极端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对粮食安全、水源安全和森林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影响。与近十年平均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023年,铜鼓县共发生6次灾情,共计30294人次受灾,其中紧急避险转移44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57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403人次;
7、农作物受灾面积514.18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237.53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3.3公顷;倒塌房屋9间;严重损坏房屋8间;一般损坏房屋2754间;直接经济损失3024万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821.65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858.7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343.65万元),占铜鼓县2023年生产总值的0.47%。二、“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成效(一)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显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成熟,节能减碳在社会重点领域的成效显著。“固碳库”建设有序推进,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8.
8、04%,较2015年提升0.44个百分点。(二)温室气体控排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宜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宜府发(2017)21号),铜鼓县“十三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为19.5%o根据宜春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通报,铜鼓县考评等级为“完成”。(三)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现有产业基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大健康”产业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竹精深加工、有机食品、生物医药”三大特色产业纵深发展,“四大产业园区”作为工业主战场的地位牢固树立。三次
9、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15.6:42.7:417优化为2023年的14:34.1:51.9,三产比重增加了10.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图13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分析图图142023年三次产业比重分析图(四)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中国黄精之乡、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等荣誉。所辖9个乡镇全部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2个。空气
10、质量优良率为98.9%,排名继续保持全市十个县(市、区)第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o三、“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机遇与挑战(一)重大机遇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带来的机遇。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依旧是凝聚各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坚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全球气候多边合作进程,落实巴黎协定以实现共赢共进,将成为各国气候治理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大会上多次重申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与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
11、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气候治理新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同期水平。气候变化对经济、生态、能源、粮食安全等构成严峻挑战,气候风险水平趋高。强化气候治理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全面深化应对气候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工作统筹融合,全面加快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动地方、部门、行业自主创新开展低碳行动,将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带来的机遇。落实“双
12、碳”目标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将大大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巩固我国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通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倒逼能源清洁转型的同时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二)主要挑战二氧化碳达峰困难重重。“十四五”时期,传统产业仍是我县经济产出主要部分,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重点产业项目的实施,我县能源消费将呈刚性增长趋势,同时减煤空间进一步收窄,可再生能源增长受到资源禀赋限制难以大规模发展,能源、产业、
13、交通、建筑、农业、生活等领域绿色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多领域二氧化碳达峰行动计划困难重重。对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挑战。目前应对气候变化主要侧重于减缓,而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适应方面统筹手段不多,以致于公众将应对气候变化简单等同于二氧化碳减排。但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气象灾害预警、灾害应急决策、城市排水防涝等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加之我县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尚在健全,未来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将面临更大压力。低碳发展的深度广度亟需拓展。部门间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气候治理数字化转型、低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智库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存在问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依旧薄弱。近年
14、来,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将降低气候变化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我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仍以减缓为主,对适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适应气候变化具体工作以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为主,工作保障体系尚未形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适应气候变化要求,敏感脆弱领域适应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系统风险应对缺乏有效经验。低碳生活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仍需完善,低碳发展体系有待健全。应对气候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缺乏。企业低碳理念缺乏,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未实质性、针对性开展碳减排工作。公众对低碳概念及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低碳素养有待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包装
15、、绿色出行等有待推广。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围绕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着力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着力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森林碳汇、增强应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协同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模式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和建设美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开展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远近统筹,协调部署。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四个维度”。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规划我县近期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任务,推动全县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积极探索谋划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及碳中和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