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doc(4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南京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根据江苏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发展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紧扣“强富美高”总要求和“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愿景,大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创新实践,低保标准实现城乡同标、全城同标,创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
2、城市、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纳入全国养老服务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全面开启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1社会救助水平提高。连续17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45元。实施南京市临时救助办法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等政策法规,开发运行“南京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实时比对系统”,全面整合8个部门17类数据信息,比对效率大幅提升。“一门受理、全科办理”社会救助受理方式获评民政部2017年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案例。2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颁布实施,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年度
3、居家上门服务突破37万人、1000万人次。“喘息服务”达2000多户,建成助餐点1240个、日间照料中心102个、养老机构275个,公建民营床位数占比达80。2019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南京市养老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3儿童保护逐步完善。健全儿童福利分类保障制度,落实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政策。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市儿童福利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建成市区街(镇)三级未保工作机制,开展监测预防、发现报告、科学评估和干预帮扶工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无缝衔接。4社区治理不断推进。推广“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4、雨花台区等4区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江宁区、鼓楼区入选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江北新区等4区入选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实施社区减负增效、社区协商政策,激发基层民主自治新活力。5社会组织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全面覆盖,推行“四同步、两结合、一激励”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法。落实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政策,市级财政公益创投扶持资金达5400万元,社区社会组织近万家。连续5届成功举办“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发布项目约7000个,签约资金3.5亿元。6慈善社工发展较快。全市慈善组织已达66家,形成“慈善一日捐”“圆梦行动”和精准对口扶贫等品牌项目50多个,连续三次获得全国“
5、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专业人才达17人,成立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推动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7社会事务更加规范。全面启用婚姻登记人脸识别系统。制定实施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实施意见,实现残疾两项补贴制度全覆盖。新建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涉农街镇全覆盖,完成688座“住宅式”墓地整治。保护传承地名文化,打造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街区3个。玄武、建邺、鼓楼、江宁4区和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市救助管理站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单位)。8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将社区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控详,已规划
6、新增350万平方米(其中养老230万平方米、社区120万平方米),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覆盖社区、养老、殡葬等领域。编制并实施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新增殡葬设施63处、殡葬用地22.6公顷。制定2项全国行业标准、5项省级标准;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佑安医院等5家单位列为省级标准化试点。“互联网”全面覆盖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婚姻登记、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与此同时,“十三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还存在一些不足,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基本民生保障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覆盖范围不宽、保障水平不高、服务内容不够,设施项目布局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仍然存在。二是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参与
7、还相对不足,社区服务治理平台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居民协同参与质量有待提升,专业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为民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基本社会服务供给质量还需要提高,解决低收入群体相对贫困有效办法还不多,社会力量、慈善社工与政府救助对接还不够精准,养老、未成年人保护、殡葬等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四是为民服务体制机制还有待创新,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业务条线资源力量整合不足,部分领域创新活力不足,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标准支撑作用不强,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等领域执法监管有待加强。(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8、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南京加快走在全国前列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名城跨越时期。这一时期,南京将发展成为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超大城市,人民生活将由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加快建设高品质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安全韧性城市,南京民政事业发展必须承担起新使命和新任务,迎接新挑战与新机遇。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对加快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缩小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加快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
9、不让一个生活困难群众掉队,影响共同富裕进度和质量,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民生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压力将持续加大。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对加快建立为老为小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保持人力资源禀赋,破解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低出生、低死亡”与“老龄化、高龄化”并存难题,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切实保障各类群体合法权益,任务十分繁重。3实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对加快缩小城乡服务供给差距提出更高要求。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针对农村地区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相对薄弱实际状况,对标城区、新城,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城乡之间地
10、区之间居民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难度仍然较大。4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对加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协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向“发展型”升级,服务对象向“大众、全体、普惠”扩展,加快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公共服务差距,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加快制度政策创新步伐。5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对加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社区治理必须破解社会参与率仍然不足现状,推动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加快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基层治理新格局,提高守民生底线、防社会风险和应对疫情防控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
11、求。6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对加快智慧民政建设步伐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在为民服务领域中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抓住南京数据资源丰富、物联网发展先行和应用场景多元优势,全面推动民政工作数字化转型,以信息化、智慧化推进流程再造,促进效率变革。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
12、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加快建设为民服务“一刻钟”幸福圈和大城市养老服务、未成年儿童保护、社会救助、慈善发展、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等六大体系,更好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为加快建成高品质幸福宜居城市和高效能治理安全韧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专栏1 为民服务“一刻钟”幸福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项目,密织覆盖市、区、街镇、社区和居住小区五级民政服务网络,市民在“5分钟10分钟
13、15分钟”乘公共交通(含地铁或驾车)、骑行、步行三种方式可达,打通设施布局“最后一公里”、链接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提升服务基层群众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方便的优质公共服务,让便捷、高效社区生活成为居民生活新常态。(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民政事业工作的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体现到为民服务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周期,形成加快推动共同富裕、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各方共识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瞄准人民群众所急所忧所盼,聚焦低收入者、老年人、残疾
14、人等相对困难群体,用情用心用力多办造福群众实事,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困有所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坚持共建共享。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筑牢兜底保障防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弘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精神,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各种主体平等参与、各方资源整合利用、各类人才积极汇聚发展格局,强化有
15、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形成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强大合力。坚持统筹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数字优势转化成高效优质便捷为民服务,加快“法治化”“均等化”“社会化”“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供给精确度、准确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坚持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着力提高民政立法质量,加强行政执法指导和监督,把加强基层民政法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探索推动综合执法向基层延伸。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16、、维护稳定和应对风险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促进和推动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基础作用明显增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基本社会服务更加有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全面建立起实现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的兜底保障更加坚强有力,高效能社区治理基层活力充分激发释放,高品质生活公共服务更加丰富多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四)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十四五目标属性备注救助服务1有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约束性新增2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100约束性新增养老服务3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70约束性4城市街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