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足球的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校园足球你准备好了吗一、如何看待几年来的校园足球新中国走过65年历程,改革开放也有35年了,今天,国家提出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是好事吗?我以为充其量是一项补救措施,是亡羊补牢,是对多年欠账的偿还。因此,既需要制定和落实各项具体政策和措施,又不应当评价太高。无论足球运动本身,还是社会对中国足球的期望,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次终于从娃娃抓起,中国足球的春天已经不远了。其实,校园足球本身不可能把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从落后变得强大,世界上没有哪个足球强国是靠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登上巅峰的。毫无疑问,校园足球是基础,我们一直强调盖万丈高楼,重要的是打好地基.但是,好的基础不会自动转换为好的成果,地基没问题,
2、不等于往上盖的时候也没问题了,会简单容易还要看到足球基础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校园足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部分。因此,只能说不搞好校园足球,中国足球肯定没戏,但不能说搞好校园足球,中国足球肯定成功。形而上学,绝对化,片面性,这些思想方法和认识曾经把中国的很多事情搞坏了,起码是耽误了。我们应当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校园足球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文化教育和体育中的独特功能,年第一年地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处在一个长期欠账的特殊时期就随意放大和抬高校园足球的定位,历史的教训证明,人为放大的东西往往是不能持久的.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介绍了现状和未来目标,听起来
3、让人兴奋.接下来,大家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会上提出的目标。但是,即便几年后,全国校园足球在网点学校、注册数量、各级联赛等方面形成了更大规模,从几十发展到几百、几千、几万,是不是就可以说完成了预期目标呢?我认为,到那个时候,校园足球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真正的目标应当是为今后长期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搭好平台,不仅在时间、场地、师资、竞赛方面,而且在观念、思路、制度上都进入新常态,才能说校园足球走完了第一步。二、校园足球从不自然回归自然有特定针对性,由政府下发文件、职能部门制定规则、基层学校具体操办,这样的校园足球只能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情况,是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二十多年持续下滑的救急,是为了达
4、到阶段性目的而为。我们不必盲目为之鼓掌,而应当一面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一面继续反思多年来应试教育和忽视体育的教训,防止民族悲剧的重演。同时,建立科学的教育观,使今后的孩子们从进入基础教育的那一天,就能德智体全面发展,接受包括体育在内的综合教育,进行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锻炼.这样的教育环境需要全社会调整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开展校园足球会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孩子们说:“喜欢踢球吗?来吧,尽情踢,这里有老师教你,有同学跟你一块儿踢J这种是不是带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肯定过于理想,与时下的情况相距好多年。但是,理想不是没有根据的幻想或胡思乱想。理想就是事业的目标,是通过
5、不懈努力可以实现的.在很多关于校园足球的探讨中,提到“培养兴趣”,都是完全没有争议的.如果换个说法,说“踢足球是不能强迫的”,这就没那么好听了.“培养兴趣”和“踢足球是不能强迫的”这两种说法意思虽然不完全一样,其实很接近,有明显的共同点,不妨将两句话连接起来,“因为踢足球是不能强迫的,所以要从培养兴趣做起”,这样就容易接受了,因为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将足球纳入体育课必修和体育考试项目,带有不可否认的强制性。孩子不愿意踢球,不喜欢踢球,有什么错吗?在“必修”的规定下,他不能不踢,但可能踢不好,因而很难产生兴趣。是孩子有问题,还是规定有问题?结论应当是这样的校园足球不自然.建议学校和老师们在组织足
6、球教学和活动的时候,注意力不必过多放在完成课时等“规定动作”上,最好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创新、生动活泼。几年前,在广州市教育局采访,得知他们对中考体育设有20个项目,200米跑是必考项目,其余都供考生选择。足球考试是踢射门墙,由于报名的考生太少,教育局决定以后不再设这个项目了。我很赞成这种在实践中及时调整的做法,上千名考生只有区区几个人选择射门,说明考试设计不合理,不公平。一脚踢偏或踢飞的情况国家队队员都有,对孩子来说,损失和打击太大,对校园足球来说,也太功利。三、校园足球与校外足球对真正喜欢踢球的孩子来说,校园足球能不能满足乐趣?远远不能满足.对真正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来说,校园足球能不
7、能成为未来通向职业足球的桥梁?也许可以把孩子送到职业足球的大门口,最终能不能迈过门槛,走进职业足球的天地,不都是校园足球要做或能做的事情。老一代足球宿将在少年儿童时期怎样踢球?北京的史万春说他小时候踢的是胡同足球,上海的张宏根说他踢的是弄堂足球。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随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今天的孩子在校园足球活动中能不能得到像胡同足球和弄堂足球那样的快乐,我觉得很难。光靠校园足球,大多数孩子是不会着迷的。足球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孩子们踢球的伙伴不一定在本班,比赛的对手不一定在本年级或本校,个别踢得好的孩子才有机会通过学校有组织地参加与外校比赛。我们还不具备广泛开展社会足球、草根足球的条件,譬
8、如在居民小区、街道社区、大院等地方,基本没有给孩子们留下空间,走出学校,到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禁止踢球.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校园足球搞得越好,与校外的反差越大。陕北志丹县地处山沟,公共体育场地极端匮乏,喜欢踢球的女孩子可以从小学踢到初中,如果不能考上高中,意味着这辈子的足球踢到了尽头,初中毕业就与足球永别了,那正是踢球最好的时候啊。社会足球发展滞后,对校园足球百害而无一利,只有社会足球发展起来,发达起来,校园足球才会有更宽敞的出口,才可能争取家长少拖后腿.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支持、帮助孩子们在校园之外参加足球活动。一些城市公共体育场地基本被年轻白领占领,五人制、七人制足球踢得很热。他们踢球是一种
9、体育消费,拉动了体育产业,倒是很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精神。可是,场地外面扒着铁丝网看大人踢球的孩子是什么感受,谁来关心?如果这些地方留出一定时间段,免费或低收费,让大人站到外面扒着铁丝网看小孩踢球,那才是一幅和谐社会的画面。真希望在里面踢得最快活的也是校园足球踢得最带劲的孩子。校园足球跟踢野球相比,优势在于没有脱离学习环境,又能起到课堂和书本中无法获得的教育效果,将德育和智育自然有机地融入其间,诸如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校园足球都是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当校园足球不再是为了上报统计数据,而是与社会协调,共建体育教育的发展平台,受益的何止中国足
10、球,一定是全社会。四、教练、比赛及其他在一所学校里,纪律性最强的应当是校代表队的学生.很长时间里,踢球的都是学习很差、调皮捣蛋、没人爱管的孩子。有人说,素质这么差,中国足球当然冲不出去,将来应当选最优秀的学生去踢球,中国足球一定有戏。我倒觉得,不能用挑好孩子去踢球这种“外科手术”的办法来改变球员素质,而应当通过校园足球活动把所谓表现不好的坏孩子培养和改变成好孩子.专业体育体制剥夺孩子的学习权利整天踢球,北京理工大学组建足球队打中甲,一定要证明踢球不会耽误读书。专业球员文化课考不过学生,学生足球踢不过专业队,校园足球并不是针对这种情况才开展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接受德智体全面教育,在此之后
11、才能根据条件和可能有所选择和偏重。做好这件事,校园足球的师资非常重要。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仍很普遍。校园足球计划用几年时间在全国培训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使他们在足球教学训练上达到合格的水平。但是,就算实现了这项计划,所说的“合格”恐怕在足球教学上仍然没法跟踢过职业足球的球员相比。中超、中甲每年都有一批球员因为年龄、伤病或竞争淘汰而退役,大多不再从事足球行业,顶多到社会上走穴,在业余比赛中帮人家踢球。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校园足球中出把力?他们不但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开展校园足球,还可编制,就没有经费支付报酬;因为没有文化水平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以培训体育教师。因为不能进入教师,就没法进入编制。这样的规
12、定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方面培训现有体育教师的足球业务,一方面为退役球员补习文化,校园足球就能多一条腿走路。在校园足球搞得很好的日本,退役球员当教练,晋级时不但需要通过培训和考试,履历中还要有在基层青少年足球执教的年限和业绩,这段履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园足球的专业指导问题.据说,教育部准备拿出解决校园足球师资的配套措施,但不知在体制和政策上敢不敢大胆创新和突破.未来的学校里不仅有体育教师,有没有可能出现教练这一身份,专职指导校园足球,值得探讨.随着校园足球持续发展,教师不能只是“合格”,而是需要“高水平” .校园足球,关键在中学。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培养兴趣.进入初中的学生如果还能保持足球兴趣,
13、就应当组织他们经常进行比赛.只有比赛,才能使具有天赋的孩子冒尖露头,进入高水平训练;只有比赛,才能使不具有天赋的孩子留在足球场上,继续享受足球快乐。校园足球的比赛应当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班级比赛使他们始终处在四一班对四二班的赛制里,第二年变成五一班对五二班,再一年成了六一班对六二班。可以尝试打破班级,自由组队,孩子们自己起个好听的名字,相互约战,培养挑战精神。最后强调一点,在中国足球低迷的时候开展校园足球,已经无可选择,有被动和无奈成分,不值得点赞。只有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增强、中国足球取得胜利的时候,能够冷静对待,不沉醉于一时的成就,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和校园足球的质量,这才是一个体育大国和足球强国具有的战略眼光。大家一起努力,迎接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