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阶段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阶段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经济发展阶段论首先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是历史学派先驱F.李斯特,他将发展阶段分为:狩猎状态;游牧状态;农耕状态;农工状态;农工商状态。这是在斯密的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加上了后两个阶段。目的在于明确当时德国国民经济所处的历史的落后地位,和它所应采取的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为振兴德国比业资本、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后旧历史学派的B.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则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三分法,他以财货的流通形态为标志,将经济发展阶段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他的“实物经济”是指物物交换的经济;“货币经济”是指近代市民社会,包含有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特征的经济阶
2、段。由于“货币经济”阶段产生了种种的弊害,他认为“信用经济”是可以解除“贫困”的理想的经济状态。他的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早已没有任何影响。但他所用的“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概念,仍被沿用。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加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在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是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
3、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到达大量消费时代,政府制定收入方案,收入再分配政策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4、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与“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对。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均衡地分布生产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力,全面铺开、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战略。1978年前我国主要采取此战略,它对于确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但它受到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过分依赖于计划和国家干预。不均衡发展策略发展经济学术语,指将有限的资本,集中投资在特定领域,希望
5、经由这些特定领域的产业发展,带动整体的经济成长。发展经济学术语,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在其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策略一书中首次提出。阿尔伯特-赫希曼观察到,低度发展国家开始经济发展时,各部门间的发展速度不一,通常会形成不均衡发展现象;所谓的均衡发展,只有少数成功的国家,在其发展后期出现。因此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这个发展策略,鼓励发展中国家,将有限的资本,集中投资在特定领域,希望经由这些特定领域的产业发展,带动整体的经济成长。这个发展策略最早由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包括汉斯辛格(HansSinger)、保罗史特里登(PaulStreeten)与马库斯弗莱明(MarcusFleming)都是
6、这个发展策略的支持者。不平衡发展战略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主张 的集中力量首先发展某些部分工业,带动其 他部门发展的战略。发展经济学“贫困恶性循环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资金不足,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注入资金。而在如何 使用资金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问题上,存在 两种不同的主张,即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 发展战略以辛格、赫希曼和罗斯托等人为代表,主 张不平衡发展。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发展,是从过去发展结果开始的。由于过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为使失去的平衡得以恢复,应该采取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同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最初总是先由少数企业和部门发展为主导,再带动其他部门发展。最后,由于
7、发展中国家资金有限,人材缺乏,也不可能百废 俱兴,只有重点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才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果平衡发展战略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主张的各部门齐头并进、平衡发展的战略。发展经济学“贫困恶性循环论”认为,发 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资金不足。在如何 使用资金打破“贫困恶性循环”问题上,存在 两种不同的主张,即平衡发展战略和不平衡 发展战略。以罗森斯坦一罗丹、纳克斯、刘易斯等人 为代表,主张采取各部门齐头并进,平衡发展。罗森斯坦一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家 经常因收入低、国内市场狭小而不愿投资。为 解决这些困难,必须同时建立各产业间相互 补充的系统,同时建立适当的基础设施。为 此,他提出了 “大推进”理论,认为“互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切工业都变成基本的”,因此,“一个发展计划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投 入某一最低水平的资源”,才能打破长期停滞 的困境。其他一些学者的看法则稳健些。他们 认为,一切部门应当同时扩大,但不一定按同一比率。总之,平衡发展战略强调同时发展各 部门经济,为国内市场而发展工业生产,重视 宏观的计划化,强调投资的需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