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学校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及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引进与培养,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中青年骨干、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教职工907人。其中,专任教师69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1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7%o表3-3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师资队伍指标2015年12月比例教职工数量907专
2、任教师数量与结构总数694100%博士学位497%硕士以上学位39757.2%中级职称31745.7%副高以上职称18526.7%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75.33%2.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情况建立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省级人才培养对象、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为示范引领,年龄、职称、能力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衔接的骨干教师培养梯队。表3-4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情况统计项目名称人数/人次各级各类骨干培养对象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省级、校级)56人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对象2人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31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9人省级教学团队
3、建设项目6个近五年教师培养提升情况国(境)内外培训1566人次企业实践锻炼97人次国内外访学22人学历学位提升47人3.教师发展环境及人才资源配置情况学校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通过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优劳优酬、科学考核等措施,畅通了各类人员发展通道,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了激励教师追求卓越和优秀人才成长并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与环境,教师发展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4.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强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了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体系和两级教师培养培训管理体系,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提升教师素质。至2015年12月,学校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有39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有185人,80余人次
4、教师入选为省级以上人才项目。表3-5学校各级人才项目数量统计人才项目名称数量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49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4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6人广东省技术能手3人二、存在问题1.人事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学校人事制度主要侧重于对教师个人业绩的激励,对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团队建设的激励不足,对学校重点专业、高水平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核心工作的推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强。2 .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有待提高学
5、校要承担起培养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需要一支学历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做支撑。无论从学校自身发展需要以及与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比较看,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还较低。3 .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或高端人才,是指对社会某领域某方面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高层次人才在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方面有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一流院校建设期间,学校高水平专业的建设急需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领。4 .教师职业化发展的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提
6、升的核心。当前我校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教师国际素质的培养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都有待加强,需要学校建设较为完善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5 .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需进一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当前,我校兼职教师队伍聘请的绝对数量充足,但兼职教师存在不稳定、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以相关政策文件及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规范、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思路,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以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引育”为突破点,以高水平专业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杠杆,进一步破除人事壁垒,强化
7、团队激励,协同共建一流团队;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打造一流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完善一流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到2023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专兼互补、高职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二)具体目标(1)人力资源环境更加开放,校内外教师协同参与专业建设积极性充分调动。在学校原来突出个人绩效激励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设置,进一步破除人事壁垒,营造更加开放、协同的人力资源环境;通过强化团队激励,促进校内外教师积极融入校内各级各类专业与科研团队,把个人的发展、个人
8、的潜能与团队的发展紧紧结合起来,形成发展的合力,推动专业团队、科研团队上水平、出成果。(2)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专任教师总数达750人以上,教职工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55%以上,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65%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5%以上。(3)高水平人才聚集,师资特色突显,师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工匠型”师资引育计划、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兼职教师作用提升计划,全校全职或柔性引进国内外或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大师、名师12人以上,全面引领学校一批重点建设专业提升整体水平、扩大专业影响、提升行业地位;建设大师(名师)工作室8个以
9、上,充分借大师(名师)力量、影响解决专业建设核心问题,培养一批骨干,传承关键技艺;制定各专业“工匠型”师资标准,引进和培养工匠型师资70人以上,形成我校师资特色;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14名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入选国家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加强兼职教师分类聘请,不同层次的兼职教师作用充分发挥,年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23人以上、普通兼职授课教师200人以上、顾问型兼职教师27人以上。建立镇街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期内,选派10名以上专业骨干和5名以上中层业务骨干分别赴企业和镇街挂职。表3-6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具体建设指标数量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总数750人以上学校硕士以上
10、学位教师比例55%以上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65%以上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教师比例45%以上师资队伍水平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以上建设大师(名师)工作室8个以上引育工匠型师资70人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以上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人以上培养省专业领军人才5人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10人以上培养学校青年骨干教师25人以上兼职教师队伍高水平兼职教师20人以上/年普通兼职授课教师200人以上/年兼职教授、顾问教授25人以上/年四、建设内容1破除人事壁垒,强化团队激励,协同共建一流团队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专业及高端科研平台建设的需要,完善岗位管理,破除人事壁垒,强化
11、团队激励,促进二级学院间、专业间、校企间人力资源的协同,为高水平的专业与科研团队建设创建良好、开放的人力资源环境。建设期内,校级教学团队增至20个,省级教学团队增至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增至2个。(1)岗位津贴向高水平团队倾斜。在学校高水平专业与科研团队中设立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团队岗位(含一定比例的面向校外人员的岗位),团队成员实行竞争上岗,团队成员中的校内教师在享受学校基本岗位津贴的基础上,还进一步享受团队岗位津贴,校外人员则只享受团队岗位津贴。(2)绩效管理权力与绩效奖励向高水平团队倾斜。向高水平专业团队和科研团队下放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奖励等方面权力。制定高水平专业建设团队和科研团
12、队的绩效管理制度,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获得绩效奖励;根据高水平专业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情况,设置不同的绩效系数,加大对高绩效团队的奖励。(3)师资培养向高水平团队倾斜。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师企业实践选派、国内外访学等向高水平的专业和科研团队倾斜;面向专业,建立校内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或行业协会挂职锻炼,促进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扩大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企业行业影响力;面向高端科研团队,建立镇街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中层业务骨干到镇街经科局等单位挂职,促进业务骨干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升级、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聚集社会资源。建设期内,
13、选派10名以上专业骨干和5名以上中层业务骨干分别赴企业和镇街挂职。2.优化人才梯队,打造一流特色师资队伍(1)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第一,依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高水平专业、高端科研平台等,设置特聘教授或特殊人才岗位,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引进专业领军人才、技术大师,集聚各类人才,全面提升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水平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能力。到2023年,引进在国内外或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型领军人才、技术大师12人以上,使学校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方面取得数量上的突破。第二,设立大师(名师)工作室,搭建高端人才发展平台。设立大师(名师)工作室8个以上,依托工作室,围绕专业建设核
14、心问题、教学标准研发、关键技艺传承、重大科研攻关等,充分发挥大师、名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骨干教师方面的引领作用。表3-7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序号专业名称高端人才引进数量引进方式引进目标1机电一体化技术2人柔性行业领军人才1人,提升科研团队产业服务能力;职教专家1人,提高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1人柔性带领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3工业分析技术2人柔性引领专业团队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带领专业开展国际化项目4电气自动化技术1人柔性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团队服务社会能力;5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人柔性行业1人,促进专业与家电产业对接,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能力;高校1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国际化办学6家具设计与制造1-2人柔性人才培养、关键技艺传承、师资培养7烹调工艺与营养1人全职全方位引领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8应用英语1人柔性兼职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发展9物流管理1人柔性在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带领专业实现突破与飞跃合计212人表3-8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序号专业名称大师(名师)工作室(个)建设目标1机电一体化技术1工匠精神传承,卓越人才培养,带领团队技能提升2数控技术1带团队;与行业企业共建省级技术服务平台2个以上;在国家行业组织或协会担任职务3制冷与空调技术1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带领团队成为省级以上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