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放飞理想的翅膀?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案例?棉鞋里的阳光?这篇课文较长,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课时里解决了识字,把课文读正确,并写了大局部生字的任务,所以在第二课时里,没有出现过多的识字环节,只是在上课时复习了一下生字词,把大局部时间用在理解课文和朗读感悟上。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文章贴近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身边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语言朴实纯真,深受学生喜爱。但文章散发出的浓浓亲情,关心长辈与现在独生子女的行为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一下子难以领悟。课堂上,孩子们正热情高涨地说着“自己在家为父母做的事,突然,有一位叫石晓玉的小女孩站起来说:
2、“老师,你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事?快给我们讲讲吧!“我?我语塞了,我没想到孩子们会出这么一招。“快说啊,我们要听!孩子们兴奋地鼓起掌来。这下,一向随机应变的我显得为难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反过来问我了?哎,这可怎么办,我该怎么说呢?我努力搜索着,可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正在这里,下课铃响了,我趁机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同学们,老师下节课再告诉你们,好吗?孩子们热情不减地答复:“好!回到办公室,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回忆着刚刚的一幕,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提出这一想法,纯粹是善意的,因为他们也想了解老师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的好奇心在我这儿却遇阻了,白白地失去了与他们“零距离
3、接触的时机。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这个问题虽然简单易答,也确有孩子能列举出一两件事出来,可他们感兴趣的却是老师在生活中的事,我怎么没想到呢?新课改开始后,我努力在课堂上表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大胆地问,可我就没有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结合教学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至于面对学生的发问,我竟无言以对。细细想来,这些年,我们一家三口和老人没住在一块儿,平时生活成了两点一线,学校里忙工作,回家还得做家务照顾孩子,哪里还有心想老人,照顾老人。我已想不出“为老人做了什么?啊!这难道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生活吗?可怕啊!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振撼。老师为人师表,应率
4、先垂范,不光是在课堂上用书本上的内容去熏陶教育学生,教孩子做人,更应该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去感染学生。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会问“苹果为什么有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之类的问题,而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变得提不出任何问题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了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为难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于是,在课堂上提问便成了老师的专利,答复是学生的义务。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脑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了,如此这般,后果将不堪设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
5、万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针对问题寻找一种独立的解释,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轻松上阵,畅所欲言,让他们有时机说,敢于说,甚至人人争着说,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天性呢?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许多教育学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气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6、。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开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小班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助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
7、以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当学生突然举手提出第一个疑问“阳光钻进棉花,棉被为什么会暖和时,我假设孰视无睹,那么学生就无法享受到参与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更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除了师生平等,生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中,教师给“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时机应是均等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平安,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挖苦、被耻笑的现象。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
8、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泼,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创造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到达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我们应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浅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