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8557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近年来,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备受关注,各大城市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以此升级全产业链发展的组织机制和资源整合。产业园区作为承载全产业链集聚的功能载体,不仅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区域化与全球化挑战,而且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载体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一、产业环境变化与全产业链管理实践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以及由此带来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使得全球产业布局、组织方式和竞争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而2023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也对全球产业链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区域化与全球化将呈现并行趋势。对于产业园区而言,在推动全产业链集聚过程中需要面

2、对三重挑战:一是新时代产业变革,产业链发生分解、重组和业态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深刻影响区域产业生态;二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全球产业链在分工上和区域间重构,部分产业环节主动“走出去”已是必然选择;三是高质量发展时代,区域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面临重塑,产业园区需要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路径。而聚焦全产业链升级的最新实践,主要集中在园区规划和组织机制上。一是聚焦产业链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比如成都市的产业功能区、上海市的特色产业园,以空间上的集聚促进产业联动和创新;二是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以“链长+链主”机制来统领全产业链发展,提高区域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和优质产业项目的招培力度。二、全产业链发展的内涵和竞争力评

3、价当前,从各大城市的产业集群发展来看,全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产业链核心企业和关键环节缺乏;二是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凸显;三是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组织活力不足;四是跨界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缺少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链主企业,或是集成企业的带动性不足;创新创业生态层次不高,缺少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全球产业链融合度较低等。对于产业园区而言,谋划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就要直面这些共性问题,根据园区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基于对各地政府增强区域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实践研究,东滩智库提出了全产业链竞争力评价模型,可以解构为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链创新力、产业链市场力和产业链效能力

4、四个方面。一是产业链控制力,以链主企业为中心促进大中小协同、上下游协作,控制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源,进而打造区域产业链闭环。二是产业链创新力,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的创新生态链,以及材料、工艺、零部件等环节活跃的创新主体。三是产业链市场力,良好的产业链市场力,主要表现为产业市场构成、畅通的市场渠道网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等。四是产业链效能力,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多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三、聚焦全产业链升级的产业园区路径聚焦全产业链升级,需要从提升产业链、培育创新链、完善供应链方面着手,还要以产业共同体模式推动园区产业

5、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1、提升产业链的主要举措结合重点产业链的特性,可以利用链主企业的渠道、品牌、数据、技术、系统集成等优势,促进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支持链主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兼并重组,加速全球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针对具有成长潜力的专业集群,可以从知识产权创造、用地需求、技术改造、投融资对接、人才服务、培训咨询等方面给与精准扶持,培育引领和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隐形冠军”,发挥技术创新迭代和工匠精神,带动增强全产业链优势。系统梳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产业招商和培育工作,不断提升关键环节和核心配套的产业完整性;鼓励重点企业聚焦强化核心

6、产业环节,积极发展专业环节外包,加强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新型制造模式。2、培育创新链的主要举措围绕重点产业链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原有高校改造或引进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推动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积极争取重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落户,为科技创新提供高阶的基础研究平台。整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创新业态,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零部件等环节的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建设产业链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享创新成果。建立多层次多能级的创新体系,比如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制造业创新中心、共享研发中心、创新驿站等,确

7、保技术、产品、工艺、设备等的同步创新。针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要构建集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三位一体”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3、完善供应链的主要举措围绕重点细分产业链,针对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供应链服务需求,提升现有产业供应链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培育和完善产业供应链缺失环节,规划建设“线上平台+线下基地”的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涵盖营销展示、集采集销、MR0、物流仓储服务和供应链金融的完整产业供应链服务链条。MRo采购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原材料采购平台供应链服务中心供应链服务基地第三方服务平台工业品超市设施共享中心维修中心智慧仓库众创空间在重点产业链中导入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组织

8、、智能制造云服务、跨境电商等平台企业,通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组织机制和智能化运营水平,打通从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各个环节,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依托面向重点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汇聚上下游协作企业、产品、用户等产业链资源,打造数据驱动的生态化运营能力。推动园区企业实现线上定制、远程设计、协同制造,全面创新产业模式和产业链形式。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择优评选若干新兴产业应用场景进行示范推广,鼓励企业发展面向定制化应用场景的“产品+服务”模式。通过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推广中心、解决方案推广平台、新业态培育中心,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4、构建产业共同体模式产业

9、共同体即“1+N”模式,是聚焦于细分行业的平台型企业,利用其渠道、品牌、数据、技术、系统集成等优势,通过“共享采购、共享配送、共享制造、共享研发、共享库存、共享标准”等方式“重构、重组、重聚”其行业上下游企业,从而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相较于传统产业集聚模式,产业共同体不仅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合,更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供应链组织、产业价值网络的叠加融合。因产业特性不同,产业共同体有不同的组织模式,比如装备制造业以系统集成为切入点构建产业共同体,链主企业采用“订单引领、技术开放、标准互通、服务赋能、投资孵化”模式,整合协作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以商招商定向招引优质

10、配套企业。构建全产业链发展的赋能体系,推动产业与高端要素资源对接,规划建设产业创新服务集聚区,集聚金融、政策、技术、人才、孵化、市场、品牌、咨询八大生产性服务业,招引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包括生产技术改造、企业主体升级、产品升级更新、运营模式转变等。四、案例链接:无锡物联网全产业链集群2009年无锡获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是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传感、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为主攻方向,集聚物联网企业超4000家,涵盖关联芯片、感知设备、网络通信、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条。2023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达3563亿元,达到江苏省的1/2、全国的1/

11、4。1、产业发展格局以新吴区为核心,滨湖区、梁溪区、锡山区等为重点“一核多元”空间格局,引导有基础、有条件、有资源的地区建设物联网专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累计建设物联网相关产业园区16个。新吴区(高新区)一一以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慧海湾物联网特色小镇、鸿山小镇等为主要载体,智能传感器、智能识别、智能通讯、云计算、应用服务等重点产业链各自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滨湖区(经开区)一一以国家传感信息产业园、雪浪小镇、传感网信息大厦、山水城软件园等为主要载体,布局物联网相关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车联网、物联网检测与评估、制造业与物联网融合等。梁溪区一一以环保物联网产业园、农资物联网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围绕物

12、联网产业整体配套,发展物联网相关金融服务、认证检测、商业保险、产权交易、商务和技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吸纳物联网区域性企业总部。锡山区一一以南山车联网小镇、不锈钢物联网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以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及展示、交通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车联网/智慧交通应用场景研发和测试等为主要方向。2、集群发展路径创新主体引领。2009年依托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旗下设立国家环保物联网工程中心;与中科院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中电科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引进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设立研究院。以这些创新主体为引领,推动物联网科

13、技研发、技术服务和行业应用。行业应用推动。在2009年获批全国唯一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后,无锡以应用带产业、以示范拓市场、以模式促推广,通过建设车联网小镇、环保物联网产业园、不锈钢物联网产业园、农资物联网产业园、鸿山小镇等专业园区,打造车联网、物联网+制造、+建筑、+医疗健康、+家居等应用示范,不断推动行业应用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构建。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探索建立集群枢纽型组织,建立“孵化载体+人才培训1+产业基金+特色园区+公共服务”五位一体的产业化体系。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基地,与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与信通院、飞谱电子等共建联合创新平台。行业展会助推。连续多年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慧海湾物联网大会、智能传感器论坛、中欧物联网峰会等高端品牌论坛活动。依托每年一届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活动,打造物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行业趋势发布平台、技术成果展示平台、产业发展投资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