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docx(5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附录A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表AO1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表A.0.2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冷类公彝直径(mm)公募收面面枳(mmt)理论重量(kgm)1X7标鹿型9.S54.80.43012.79&70.77515.2140110117.81911SOO21.62852.237表A.0.3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附录B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B.0.1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结构中,当采用增大系数法近似计算结构因侧移产生的二阶效应(P效应)时,应对未考虑P-效应的一
2、阶弹性分析所得的柱、墙肢端弯矩和梁端弯矩以及层间位移分别按公式(Bo1-I)和公式(BO12)乘以增大系数s:B.0.1-1=3B.0.1-2式中:Ms引起结构侧移的荷载或作用所产生的一阶弹性分析构件端弯矩设计值;Mns不引起结构侧移荷载产生的一阶弹性分析构件端弯矩设计值;1一阶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sP-效应增大系数,按第B.0.2条或第B.0.3条确定,其中,梁端s取为相应节点处上、下柱端或上、下墙肢端s的平均值。B.0.2在框架结构中,所计算楼层各柱的s可按下公式计算:式中:D所计算楼层的侧向刚度。在计算结构构件弯矩增大系数与计算结构位移增大系数时,应分别按本规范第B.0.5条的规定取用结
3、构构件刚度;Nj所计算楼层第j列柱轴力设计值;HO所计算楼层的层高。B.0.3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中的s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0.3式中:G各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之和;EcJd与所设计结构等效的竖向等截面悬臂受弯构件的弯曲刚度,可按该悬臂受弯构件与所设计结构在倒三角形分布水平荷载下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计算。在计算结构构件弯矩增大系数与计算结构位移增大系数时,应分别按本规范第B.0.5条规定取用结构构件刚度;H结构总高度。B.0.4排架结构柱考虑二阶效应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0.4-2)(B.0.4-3)(B.0.4-4)式中:c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Q1.0时,取=1
4、.0。ei初始偏心距MO一阶弹性分析柱端弯矩设计值;eO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0=M0N;ea附加偏心距,按本规范第6.2.5条规定确定;IO一排架柱的计算长度,按本规范表6.2.20-1取用;h,h分别为所考虑弯曲方向柱的截面高度和截面有效高度;A柱的截面面积。对于I形截面取:A=bh+2(bf-b)hfoB.0.5当采用本规范第B.0.2条、第B.0.3条计算各类结构中的弯矩增大系数下时,宜对构件的刚度EcI乘以折减系数:对梁,取0.4;对柱,取0.6;对剪力墙肢及核心筒壁墙肢,取0.45;当计算各结构中位移的增大系数乍时,不对刚度进行折减。注:当验算表明剪力墙肢或核心筒壁墙肢各控
5、制截面不开裂时,计算弯矩增大系数s时的刚度折减系数可取为0.7o附录C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C.1钢筋本构关系C.1.1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的平均值C.1.2钢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2)可按下列规定确定。图C.1.2钢筋单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1有屈服点钢筋2无屈服点钢筋式中:Es钢筋的弹性模量;s钢筋应力;s钢筋应变;fy,r一钢筋的屈服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需要分别取fy、fyk或fym;fstzr一钢筋极限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需要别取fst、fstk或fstm;y与fy,r相应的钢筋屈服应变,可取fy,rEs;uy钢
6、筋硬化起点应变;u与fst,r相应的钢筋峰值应变;k钢筋硬化段斜率,k=(fstzr-fyzr)/(u-uy)oC.1.3钢筋反复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3)宜按下列公式确定,也可采用简化的折线形式表达。图G13钢筋反复加载应力应变曲线C.2混凝土本构关系C.2.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的平均值fem、ft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em.fck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值;ftm.ftk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值;c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宜根据试验统计确定。C.2.2本节规定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应适用于下列条件: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80;2混凝土质量密度2200kg/
7、m32400kg/m3;3正常温度、湿度环境;4正常加载速度。C.2.3混凝土单轴受拉的应力-应变曲线(图C23)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t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的参数值,按表C.2.3取用;ft,r混凝土的单轴抗拉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要分别取ft、ftk或ftm;tzr与单轴抗拉强度代表值ft,r相应的混凝土峰值拉应变,按表C.2.3取用;dt混凝土单轴受拉损伤演化参数。表C23混凝土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的参数取值图C.2.3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注:混凝土受拉、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中,但取不同的比例。符号取受拉为负、受压为正。C.2.4混凝土单
8、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缆图C23)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C(C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参数值,按表C24取用;fc,r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代表值,其值可根据实际结构分析的需要别取fcxfck或fem;czr与单轴抗压强度fc,r相应的混凝土峰值压应变,按表C.2.4取用;de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演化参数。C.2.5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受压混凝土卸载及再加载应力路径(图C.2.5)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受压混凝土的压应力;受压混凝土的压应变;z受压混凝土卸载至零应力点时的残余应变;Er受压混凝土卸载/再加载的变形模量;un.un分别为受压混凝土从骨架线开始卸载时的应力和应变;ca附加应变;
9、c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图C.2.5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C.2.6混凝土在双轴加载、卸载条件下的本构关系可采用损伤模型或弹塑性模型。弹塑性本构关系可采用弹塑性增量本构理论,损伤本构关系按下列公式确定:2)卸载方程式中:nd-塑性因子。C.3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C.3.1混凝土与热轧带肋钢筋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T-S)本构关系曲线(图C.3.1)可按下列规定确定,曲线特征点的参数值可按表C.3.1取用。图C3.1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曲线式中:n混凝土与热轧带肋钢筋之间的粘结应力(Nmm2);s混凝土与热轧带肋钢筋之间的相对滑移(mm);k1线性段斜率,ncr
10、/scr;k2劈裂段斜率,(u-cr)/(su-scr);k3下降段斜率z(r-u)(sr-su);Ian卸载点的粘结应力(Nmm2);sun卸载点的相对滑移(mm)。表C.3.1混凝土与钢筋间粘结应力渭移曲线的参数值注:表中d为钢筋直径(mm);ft,r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特征值(Nmm2)oC.3.2除热轧带肋钢筋外其余种类钢筋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曲线的参数值可根据试验确定。C.4混凝土强度准则C.4.1当采用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材料强度参数取值及抗力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1当采用弹塑性方法确定作用效应时,混凝土强度指标宜取平均值;2当采用弹性方法或弹塑性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构
11、件承载力计算时,混凝土强度指标可根据需要取其强度设计值(fc或ft)或标准值(fck或ftk)o3采用弹性分析或弹塑性分析求得混凝土的应力分布和主应力值后,混凝土多轴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C.4.2在二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二轴强度由下列4条曲线连成的封闭曲线(图C42)确定;也可以根据表C.4.21,表C4.22和表C.4.2-3所列的数值内插取值。强度包络曲线方程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图C.4.2混凝土二轴应力的强度包略值式中:as受剪屈服参数,由公式(C267)确定。表C.4.2-1混凝土在二轴拉-压应力状态下的抗拉、抗压强度表C42-2混凝土在二轴受压状态下的抗压强度表C42-3混凝
12、土在二轴受拉状态下的抗拉强度C.4.3混凝土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在三轴受拉(拉-拉-拉)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三轴抗拉强度f3均可取单轴抗拉强度的0.9倍;2三轴拉压(拉-拉-压、拉-压-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f1可根据应力比。3/1和o2/1按图C.4.31确定,或根据表C.4.31内插取值,其最高强度不宜超过单轴抗压强度的1.2倍;表C.4.3-1混凝土在三轴拉-压状态下抗压强度的调整系数(f1/fcj)注:正号为压,负号为拉。图C.4.3-1三轴拉-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3三轴受压(压-压-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f1可根据应力比q3q
13、1和o2o1按图C4.3-2确定,或根据表C.4.3-2内插取值,其最高强度不宜超过单轴抗压强度的3倍。表C.4.3-2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抗压强度的提高系数(f1fczr)图C.4.3-2三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三轴抗压强度附录D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D.1一般规定D.1.1素混凝土构件主要用于受压构件。素混凝土受弯构件仅允许用于卧置在地基上以及不承受活荷载的情况。D.1.2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承受局部荷载的部位尚应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D.1.3素混凝土墙和柱的计算长度IO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两端支承在刚性的横向结构上时,W0=H;2具有弹性移动支座时,取IO=1.2
14、5H1.50H;3对自由独立的墙和柱,取0=2Ho此处,H为墙或柱的高度,以层高计。D.1.4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D.1.4的规定采用。整片的素混凝土墙壁式结构,其伸缩缝宜做成贯通式,将基础断开。表D.1.4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D.2受压构件D.2.1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当按受压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工作,并假定受压区的法向应力图形为矩形,其应力值取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此时,轴向力作用点与受压区混凝土合力点相重合。素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称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截面D.2.1-1受压区高度X应按下列条件确定:D.2.1-2此时,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的距离eo尚应符合下列要求:D.2.1-32截面矩形(图D.2.1)D.2.1-4式中:N轴向压力设计值;素混凝土构件的稳定系数,按表D.2.1采用;fee素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1规定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工值乘以系数0.85取用;Ac混凝土受压区的面积;eO受压区混凝土的合力点至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