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要面时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检验一所学校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每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准确地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是素质教育向我们教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从提升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以下方面实行了探索:一、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本质特征。提升民族素质,必须从培养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因
2、为每一个人的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为了教学实践中去实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以下两大教学措施。1、准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首先,我们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成绩不佳儿童中的绝绝大部分都不是因为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条件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将差生和“弱智”简单地划等号。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心,这是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保证。其次
3、,我注意做到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有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种客观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2、准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客观上制约着我们的教学,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又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所以,教学必须准确处理统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了使这个措施具体落实于教学实践,我作好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严格按
4、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实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差生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协助差生,转化差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差生,协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差生,协助他们尽快补充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在辅导差生时,我既注意给他们补充知识的不足,更注意给他们补充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我还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差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
5、信心,然后再逐步提升要求,从而使他们持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第三,我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我首先防止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通过上述诸措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动学生在知识、水平和思想品德几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本质特征,又是它的一项核心任务。义务教育阶段,是促动人的心理全面
6、发展的奠基工程。知识的掌握,水平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刻他们的一生均有长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学科教学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水平”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注意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我们教师要充分理解教书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学实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升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水平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体的综合性载体,
7、它本身就具有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教师能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适时选择需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行爱国主义教育。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在概念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向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
8、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即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眼于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合水平,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所以,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实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
9、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福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束,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能够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有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
10、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把学生的思维真正激活了,讨论中大家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动他们学习水平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我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传统的应试教育因
11、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是书面考试成绩),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识结果的教学。而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搞好学生获取知识过程所要做的工作很多,所以,我高度重视抓好两大措施:是我们教师要准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实行再发现。第二,教给学生准确的思维方法。如果说学习是一个特殊的理解过程,那么思维则是这个过程的核心成份。显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准确的思维方法。所以,我做到:1、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
12、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2、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实行。3、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实行。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应试教育,就是在统考指挥棒的下面,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争取高分而学,甚至“分数”在相当水准上已成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标准。而素质教育的评价理应是全面的,不但
13、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实行了改革:1、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后者因为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前后连贯性,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实行测查,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也便于即时获得反馈信息,补充随时可能出现的漏洞,消除隐患,保证整个学科整体的教学成果。2、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培养自我评价的水平。通过自我评价,我们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动教学的改进;学生能够增进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水平,从而有利于学得主动,学得成功。3、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适当相结合。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除了常用笔试、口试方法外,有些内容如几何初步知识等我尝试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测量、作图、制作等的实际水平,以全面了解被试者的实际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每一个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