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水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邻水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背景3(一)发展基础3(二)发展环境6二、思路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2三、重点方向15(一)发展壮大“231”现代工业体系15(二)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9(三)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0(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32四、空间布局32(一)两大省级平台32(二)一大改革平台35五、主要任务36(一)强化产业创新驱动36(二)加快绿色低碳发展39(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0(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41(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43(六)全面深化开放合作46六、保障措施47(一)加强组织领导47(二)强化要素保障48(
2、三)优化营商环境49七、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49(一)本规划与上位相关规划政策协调性.49(二)环境保护监管措施50(三)安全生产监管措施50“十四五”是邻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新旧发展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邻水县“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对邻水加快构建“2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北部装备制造基地,筑牢“1+6”产业支撑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具有十
3、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邻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年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1发展成就工业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企业主体不断壮大,被评为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7%,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2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户,当年新增企业14户;实
4、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7亿元,增长4%,增加值增长5.5%,位居全市前列,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1、0.6个百分点。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聚力强工业,突出发展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三大工业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2023年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两个产业实现产值210.9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64.8%,拉动工业产值增长2.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09.7亿元、6.6亿元、1.4亿元,同比增长4.4%.1.2%.-39%,全县“2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形O园区建设成效凸显。“十
5、三五”期间,全县坚持“工业入园、集中发展”的理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园区建设,着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发展集聚区,成功创建广安高新区、川渝合作高滩园区两大省级园区;积极探索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形成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先进材料等为优势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广安高新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转移)、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试点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川渝合作高滩园区先后被评为四川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被纳入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三年发展培育计划
6、。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县聚焦中央、省市投资投向、重大战略规划以及县域发展需求,坚持以规划锚定项目,持续做大储备项目总量,签约引进工业项目309个、总投资547亿元。2023年引进工业项目60个、总投资99.43亿元,工业项目投资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企业发展提质增效。遵循企业成长和发展规律,积极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十三五”时期,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7亿元,其中产值超10亿元、5亿元的企业分别达1户、17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数1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户,获得国家有
7、效专利1500余项。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全县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严格实施总量减排计划,深化汽车整车、汽车维修、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大力支持企业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累计创建绿色工厂8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和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均达到市级要求。2.主要问题“十三五”以来,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产业结构不优。装备制造产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他产业相对比较薄弱,战略新兴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不强。企业
8、普遍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县内还没有具有龙头带动作用、有区域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企业和集团。创新人才难以引进。相比垫江、长寿等邻近区域,外部人才引进缺乏核心竞争优势,难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渠道匮乏,缺乏专科以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用地紧张,“项目等地”现象较为突出,加之电力设施建设滞后、天然气供应受限,制约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园区基础配套不够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标准较低,园区管理体制不优,水电气、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二)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新一轮技术革命推进产业变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9、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实现链式突破,并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产品性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各国纷纷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寻求通过高技术产业的杠杆作用,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和优化。邻水作为重庆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是承接重庆技术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快为邻水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遇。新发展阶段迎来新机遇。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发展韧性强劲,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
10、和条件。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这为邻水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消费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为邻水融入新发展格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提供了做强做优的机遇。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在邻水同频共振、叠加融合,有利于政策资源
11、向邻水汇聚,助力邻水深化与区域内城市互动互联。尤其是2023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重庆都市圈发展布局,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邻水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联合联动,共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带来了重大机遇。双碳、双高战略决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双高”管控(高能耗高污染)背景下,国家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发展绿色产业,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
12、和数字化转型,将为邻水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加快高耗能、重化工业等产业去产能和重组整合步伐,加快研发、储备和应用储能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2.面临挑战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各国经济,形成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危机,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中美间的政治经济博弈愈加激烈,中美贸易摩擦转入长期竞争态势,关键核心技术设备面临断供风险,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需不振的局面中长期存在,上述因素给全球经贸形
13、势、产业发展和国际技术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对邻水工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也会放大全县目前产业规模和基础还较为薄弱等问题,对邻水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较大冲击。区域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四川21市州有16个市将装备制造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产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周边各区县都在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和结构,加快寻找产业新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邻水与产业基础更雄厚的重庆市辖区县相比,全县的“高、精、尖”企业数量有限,在承接重庆主城区产业转移方面也缺乏竞争优势。此外,重庆、广安、南充等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由于铁路、航运等交通条件均优于邻水,对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更有吸引力。无论是
14、从战略定位,还是政策机遇、区位优势来看,邻水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一方面,邻水工业以承接重庆渝北区及两江新区的产业配套为主,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平台主导型和骨干企业较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邻水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度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期,缺乏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百亿级项目,产业发展不均衡,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二、思路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第十
15、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及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壮大“2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打好“266”攻坚战,聚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高质量再造邻水工业,努力实现质量再造、能力再造、链条再造、生态再造、规模再造,确保保持全市工业第一方阵,积极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装备制造基地,为加快建成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
16、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邻水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动力变革。特色发展。以集群集聚发展为导向,深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各园区与周边区域错位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打造技术共享、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协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全县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融合互动。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推动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