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5自相矛盾教学实录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 .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4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教学难点】能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个字怎样?(出示:矛的象形文字)有同学认识吗?生:矛。师:(出示矛的图片)猜对了。矛,本义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一种兵器。(
2、出示:盾的象形文字)这又是什么字呢?生:盾。师:对,盾在古代主要用来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兵器。师:“矛”和“盾”这两个字,经过历史的积淀,演变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师:(边板书边强调)“矛”字最后一笔撇不能丢,它就像长矛上的红缨,作战时显得有气势。“盾”第一笔是横撇,要写的略平,下面是一个“目”字。师:今天,咱们就学一篇和矛盾有关的课文一一自相矛盾,齐读课题。师:这样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放在五年级的课本中让我们来接触、学习,编者一定有特别的用意,孩子们,翻开课文84页看看,发现了什么?生:这是一篇文言文。师:文言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体,一直延续至今,里面究竟蕴藏了怎
3、样的文化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言版的自相矛盾去探知其中的深意。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声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师:读完的同学读给同桌听一听,有困难的地方互相帮助一下。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句话最难读?生:我认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一句最难读。师:这一句这么长,确实有难度,但你特别了不起,不仅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而且停顿也非常恰当。师:老师要特别提醒一下大家,这个“夫”是一个多音字,日常用法读一声,在文言中,放在句首,表示即将发起议论时读二声。自己把这句话再读一次,同桌互相读一次。师:古人读书是一件极风雅的事,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范读)觉
4、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生鼓掌)师:谢谢你们的掌声,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里?生:我认为老师读得流利并且有感情。师:你所说的有感情其实就是老师读出了古文的韵味。老师给你点小提示,(出示PPt)自己练一练,你一定能比老师读得还要好。课件显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J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师:谁来挑战老师?(学生展示读)师:汝读之妙,我莫能比也。师:一起读一次。(生齐读)师:短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了!不过,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好文章,还要读懂
5、内容,读出自己的体会。你们以前积累了哪些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生1:借助注释。生2:可以联系上下文。生3:可以查找资料、工具书。生4:可以联系插图。生5:可以请教别人。师:刚刚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下面就请灵活地选择这些方法,自己再读读课文,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师:把你理解中遇到的困难二人小组交流交流。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书上标个小问号,已经会说了的要让表述更流畅。师:合作让智慧提升。经过小组合作,现在还有哪些词句的理解需要大家的帮忙?师:如果真正理解了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哦!(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于物无不陷也J)师:谁来读读这句话?师:你
6、读得很流利,但距离老师读懂的要求还差一点点。老师提醒你关注一个字。(ppt誉”字加点)“誉”这个字课本上没有解释,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因为文章前面说这个楚人在卖矛和盾,后面又说盾非常坚固,矛非常锋利,所以我觉得“誉”是夸赞的意思。师:你联系了上下文,对书上没有注释的字词,结合语境进行猜测是个好办法。师:楚人夸赞它的盾之坚,矛之利。师:“坚”即生:坚固。师:,利,即一一生:锋利。师:观察加点字和它们的释义,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显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J坚固“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J尖利文言中的单音节词f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生:我发现它们都是通过组词的方式来解释的。师: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
7、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对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理解文言字词的一个好方法。师:现在你就是那个楚人,请你来大声夸夸你的盾和矛吧。(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J”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J)(生1展示读)师:你的盾坚不可摧,你的矛锋利无比。(生2展示读)师:有了这样的盾和矛,必能驰骋疆场,战无不胜。师:我们一起来吆喝吆喝:楚人执其盾大声誉之一一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师:又誉其矛日一一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师: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生沉默)师:回答不上来了,这就叫一一(出示“其人弗能应也。”)生:其人弗能应也。师:走进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如果你就是那
8、个路人,请问,你为何会有这一问?生:这个楚人先说他的盾最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自己的矛最尖利,什么盾都能刺破,这样前后矛盾了。师:如果按他说的,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厉害的,那么两个最厉害的相互抗击,会怎样呢?生:会有两种可能,如果盾被刺破了,说明盾“不可陷”是假的,如果矛折了,说明矛“无不陷”是假的。师:如果你就是那个楚人,听了路人的质疑,你的内心又会怎么想呢?生:哎呀,这下我的生意可怎么做呀!都怪我,当初只想着把盾和矛卖出去,看到盾就说盾最坚固,看到矛就说矛最锋利,却没想把它们俩放在一起会怎样,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面对楚人的尴尬处境,你想对那个楚人说点什么呢?生
9、1:以后说话做事一定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生2:说话做事要考虑清楚,不能前后抵触,导致自己无法自圆其说。师:我们说话做事要保持一致,这也是这则寓言的寓意所在。作者韩非子,在故事最后一语道破天机。(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J),齐读。师:文章语言的描写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师:其实,古人的书不像咱们这样排版,而是这样的,(出示竖排文字)试着读一读。师:古人的文章啊不光是竖排这样,它还没有标点符号。(出示竖排去标点的文本)这样的你还会读吗?师:看来真理解了,停顿得这么自然。师:现在这则故事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能用你的话讲
10、讲这个故事吗?加上动作、带上表情,融入你的想象,把故事讲得有吸引力。生练习讲述。师:谁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生上台展示)师:课文学到这里,相信你一定背诵下来了。会背的同学请起立。(生起立集体背诵)师:在生活中类似自相矛盾的事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生1:香烟公司生产售卖香烟,却在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生2:人们在树木制成的纸张上面写着“禁止砍伐树木”。生3:大人们总教育我们不要玩手机,可他们自己却总是手机不离手。师:在生活中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出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出淤泥而不染。得饶人处且饶人。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先下手为强,后
11、下手遭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靠衣裳马靠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纵虎归山,后患无穷。生:师:怎么想?生:这些句子相互矛盾了。他们都是古人说话、做事的智慧,却又好似相互矛盾,你们这些看起来自相矛盾的句子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势来做不同的判断。师:汝,善思也。师:这节课上你们不仅读懂了课文,思维水平也在发展。我们再读一篇,阅读丛书38页智子疑邻。自己读读“阅读要求二(出示阅读要求:1.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结合注释试着讲讲这个故事。2.思考: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都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为什么富人却智子而疑邻?试着说说富人的思维过程。)师:开始学习。(生自主学习)
12、师:谁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富人之子和邻人之父都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富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你能试着说说富人的思维过程吗?生:我猜富人想:儿子是我自己的,他知道我的那些财产迟早会是他的,因此他应该不会去偷,而邻居的那个老人可就不一定了。师:邻居家的老人本是善意的提醒,却遭来了怀疑,对此你怎么看?生1:我们在向别人提意见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生2: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谁提出来的,对人不能持偏见。师: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也照亮了我们今天的课堂。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韩非子,在这本书中像这样具有思辨性的故事还有许多,例如郑人买履买梗还珠讳疾忌医等等,希望同学们都能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中获得思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