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贯通,学好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贯通,学好文言文.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今贯通,学好文言文作者:常晨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摘要】文言文教学的古今贯通,会帮助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古代汉语语感,同时也有利于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49-02古今贯通是文言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来的,语言的意义和语法的系统虽有变化,但古汉语的许多语言现象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小学生通过阅读和背诵,已经对现代汉语有一定的语感。如果通过古今贯通,来激活小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下头脑中的不清晰的语感,新的知识和旧的感知结合,学习行为一定是高效的
2、。唐德刚先生说过我国的文言文是一种一脉相承,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它和语体是有血肉难分的关系;它不是像希腊文、拉丁文那种全死的外国文字”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文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要说汉语的特点,这就是最大的特点了。文言文教学理所应当要体现汉语的特点,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熟悉、使用现代汉语的学生们面对跟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言文时,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一样陌生而又茫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误区。误就误在割断了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误”就误在割断了古今汉语的联系。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表现为汉语言变的“过程”,他们“
3、同宗”;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死去的文言文在学生的头脑中“苏醒”“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简;才能使现代小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较迅速较扎实地感知、学好文言文;当然,同时也一定会带动、促进现代文的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归纳出文言文教学中古今贯通的四种渠道。一、成语中的古今贯通现在使用的成语中,很多词语保留了古代汉语实词的古义。如“高屋建领”中的“建”在古汉语中是倾倒的意思,“高屋建箍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不刊之论”中的“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
4、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如果望文生义,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登”就跟成语的原意背道而驰了。这样的词还有:赴汤蹈火(汤,热水)、人寿年丰(年,收成)、亡羊补牢(亡,逃跑)、短兵相接(兵,兵器)、奔走相告(走,跑)、感激涕零(涕,眼泪)、含辛茹苦(茹,吃)等等。二、单音节词古今贯通现代作为多音词语中一个语素的词义推断。如“对日”对一对答一答一回答;“遂逐齐师”逐一追逐一追一追赶,师一军师一军一军队;“寒暑易节易一交易一交一交换;“狼亦黠矣黠一狡黠一狡一狡猾C词义的发展,对我们认识并掌握古汉语中的词义提供了一条可以依循
5、的脉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三、词类活用的古今贯通教师自己对于词类活用的判断、积累对于授课来说,是一种必要并且有效的积累。比如使动用法:端正态度、繁荣市场、稳定情绪、安定人心、自圆其说。再如“狐鸣呼日”“狐”是名词做状语,译成“像狐狸一样这种现象如果要给学生讲解的话,联系笔直M天蓝”这类词的构词法来理解C四、词的古今异义也是古今贯通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古今一致学生在阅读思考的时候不一定就能识别它,主要看这个义项和另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情况,需要另一个义项可以做词单用,并且是高频词;而这个义项只能在多音节词中出现,那么它就是教会学生认知的一个难点。当在和别的词组合中,张冠李戴的解
6、释在孤立的语句中似乎也讲得通时,也要用比较辨别异同的办法来解决。以上贯通古今的渠道只是窥斑见豹,有些学者对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两个常用字表进行了研究,发现有IoO1个古汉语常用字可以在现代汉语一级字表中找到,这部分常用字占到古汉语常用字的92%;另外84个古代汉语常用字中,也有82个可以在现代汉语4500个常用字和6196个印刷通用汉字中找到。可见,古汉语常用字的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有相当强大的生命力。只是在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往往将这个字作为一个语素进入到双音词中。考究汉语的演变就可以发现它们由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这一趋势。了解和利用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借助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文中一部分单音词的意义。文言文教学的古今贯通,会帮助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古代汉语语感,同时也有利于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C最重要的是,在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表面上来看,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但它对于深入思考教学、提升自身素质、更科学地指导学生认知,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