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霜和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霜和露》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3霜和露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着重研究霜和露这两种天气现象。霜和露的形成条件相近,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模拟霜的形成,从而了解霜的成因,并根据霜的成因及出现霜和露时的天气解释露的形成。教材从“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将霜和与其特点相似的天气现象一一雪进行类比,有针对性地对霜的形成所需条件作出假设。第二部分是针对猜想假设展开的搜集事实证据与处理信息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霜的形成,通过对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温度数据与观察到的结霜现象对应,概括总结霜是怎样形成的。第三部分是对结论的迁移应用,通过引导学生对霜和露进行类比,推测出露也是由
2、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再联想到霜和露出现时的天气现象,从而理解霜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反思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分析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及其与水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这些不同的天气现象是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为下一课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做铺垫。【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解释露的形成。(2)科学思维:能用表格的方式记录并整理信息,分析、概括出霜的形成过程,(3)探究实践:能通过比较霜和雪的特点,初步猜想霜的形成条件,并能设计实验模拟霜的形成。(4)态度责任: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天气现象【教学准备】
3、材料准备:冰、食盐、易拉罐、毛巾、水、电子温度计、水槽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感知霜。师:(课件出示霜的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知道这是什么天气现象吗?生:霜。(板书:霜)师: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一下霜。注意观察霜的样子。(播放视频:菜结霜)生1:霜看起来像小冰晶一样,十分白。生2:霜是白色的小颗粒,很薄。师:生活中你们见过霜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过?生1:秋天的时候在树的叶子上见过。生2:早晨的时候,我在奶奶家种的葱上见过。(2)猜想假设,类比推理。师:大家说到了霜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那你们能否据此猜测霜是怎样形成的?霜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生1我觉得霜是小水珠结冰形成的。生2
4、:应该是在温差比较大的时候形成的。师: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会采用类比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将相似的物体进行类比,根据已知物体的特征推测新的物体的特征。我们想要知道霜是怎样形成的,可以试着将它和我们已知的天气现象进行类比。师:大家想一想,霜和之前学过的哪种天气现象比较相似?生:雪!师:为什么这样认为?生:它们都是白色的、颗粒状的,而且都是在比较冷的时候才有的。师:看来大家认为霜和雪比较相似。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雪的形成推测霜的形成呢?大家还记得雪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吗?生:需要足够多的水蒸气,还有O度以下的温度。师:也就是说雪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气中有足够多的水蒸气,二是温度在O度以下。我们试着推
5、测一下,霜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生:应该需要很冷的天气,然后也需要水蒸气。师:有多冷呢?温度是多少?生:。度以下。师:其他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吗?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我们的猜想?霜可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是如何形成的?生:水在白天被太阳光照射后蒸发变成水蒸气,留在叶子周围,然后天一冷就把水蒸气冻成小冰晶附着在了叶子上,叶子上就结了霜。(3)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在物体表面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是吗?小组合作,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模拟霜的形成,以及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出示分组实验材料)师: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模拟哪些条件?还有没有更合适的材料?(学生小组讨论2分钟)生:我
6、们需要冰,还有水蒸气。师:为什么需要冰呢?生:因为冰会使易拉罐的温度快速地降低。师:这个办法很好,冰融化吸收热量使易拉罐温度降低。但是冰融化还是有些慢,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个小妙招:我们往冰上撒些食盐,这样可以加快冰的融化,使易拉罐的温度降低得更快、更低。师:刚才大家讲到要模拟霜的形成还需要水蒸气。现在教室里比较干燥,水蒸气含量可能比较低,怎样才能获得足够多的水蒸气呢?生:用水,水在常温下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师:具体要怎样做呢?生1:我们用水把毛巾浸湿,把湿毛巾放在易拉罐的下方,这样就可以获得比较多的水蒸气。生2:我有问题,是用热水把毛巾浸湿还是用凉水?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大家认为应该用热水还
7、是用凉水?生:用凉水,用热水的话易拉罐的温度就会升高,不能模拟O度以下的物体。师:为了准确地判断温度是否达到O度以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电子温度计,我们可以把温度计插入易拉罐中记录温度数据。对于这个模拟实验大家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能证明我们的猜想?生:看到易拉罐上出现霜就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师:除了观察易拉罐外壁的变化,还要观察什么?生:还要看温度计的示数,看看温度是否在0C以下。师:好,老师提示一下,待会儿每间隔1分钟,记录一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下来大家开始动手实验吧。(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处理信息,技能训练。师:好,请大家整理我们的实验记录,说说你
8、们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发现在第3分钟,温度是T0.9度的时候,罐子上开始有一点小白霜。到第4分钟,温度是T1I度的时候,罐子上明显结霜了。师: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能验证你们的猜想吗?114生:当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蒸气会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师:其他小组跟他们的发现一样吗?有没有其他补充?生1:我观察到当气温低于0度时,易拉罐旁边会结上一层霜。最初是从底部开始结霜,然后慢慢地在罐子顶部也会结霜。生2:当有足够多的水蒸气时,形成的霜就会更多。师:你们是通过什么现象得出这个结论的呢?生:我们和旁边小组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罐子上结的霜没有我们的多,我分析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毛巾比他们的湿,产生的水蒸
9、气比他们的多。师:能够通过对比作出合理的猜测,挺好。师:我们如何解释霜的形成过程?生:在温度低于O度的时候,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就会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5)迁移应用。师:现在我们知道霜是怎样形成的了。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还会看到这样的天气现象,(课件出示:露)这是什么天气现象?生*露O师:露通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现?想一想,它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1:都附着在植物的表面。生2:都是通过水蒸气形成的。师:为什么有的时候形成霜,有的时候形成露呢?生:可能是温度不同。师:大家能不能根据霜的形成原因解释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生:在环境温度高于O度时,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就会附着在物体表
10、面,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6)反思总结。师:好,: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霜和露的形成。在这之前也认识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接下来请小组讨论,分析比较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尝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水与这些天气现象的联系。生1: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弥漫在空气中。如果这些小水珠是在地面附近,就是雾;如果是在空中,就是云。生2: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当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下落。如果降落到地面时是液态的水,就是雨;如果是固态的冰晶,就是雪。生3:如果遇到强对流天气,冰晶就会在强大的上升气流作用
11、下不断地上升、下降,凝结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甚至变成越来越大的冰块,直到上升气流也托不住时便会降落下来,这就是雹。生4: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附着在地面或物体上。如果温度低于O度,就会形成固体的小颗粒,就是霜;如果温度高于O度,就会形成小水珠,就是露。师:同学们全面总结了云、雾、雨、雪、露、霜、雹的成因,非常好。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生: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和水有关,不同点是它们的状态不同。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的状态不同呢?生:温度不同,它们有的是在。度以上形成的,有的是在。度以下形成的。师:所以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条件不同。那大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水与云、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
12、象的联系。生:云、雾、雨、雪、露、霜、雹都和水有关,是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这些天气现象都是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从地球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到空中变成云,形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再形成雨、雪、雹落回到地面,这就是水在地表和空中的循环过程。下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反思】霜和露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天气现象,但是学生对霜和露的具体形成过程和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以模拟霜的形成实验为主。学生通过类比雪的形成条件对霜的形成条件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模拟霜的形成。本课教师通过对实验进行量化设计,让学生用表格将实验中收集的温度数据和易拉罐外壁的结霜现象相对应,加深学生对温度作为霜的形成条件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分析数据、归纳概括形成对霜的成因的理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应用,推测露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