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学习评价应具备的四个主要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续性学习评价应具备的四个主要特征.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持续性学习评价应具备的四个主要特征学习评价是对传统教学中“对学习的评价”的一场“无声革命”。学习评价是“促进学习的评价:学习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习本身的评价,是师生在有效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参与评价过程收集并解释学习证据,进而为学生提供基于学习证据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部评价活动”。在大单元主题式学习过程中,持续性的学习评价一般具有多维度、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突出特征。1 .多维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四个有机结合”的“多维度进行评价”的要求:一是注重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复杂情境下
2、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能力;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阶段学习完成后所达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三是注重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发挥量化评价易操作、客观性强的优势,更要运用质性评价,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价值观的形成作出判断;四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多方面呈现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通过多维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撬动”和“激发”状态。2 .多元化大单元主题式学习背景下,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首先体现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和家长
3、都能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尤其是学生作为学习性评价的重要主体,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作用,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互评促使学习者对自我学习有更深刻的效能认识以提高元认知和自我批判思维能力;其次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着持续性学习评价的标准的差异,应设计共性和个性结合的标准,一方面将学习者置于一个坐标系中,检验每位学习者是否达成了基础性的标准,即共性标准,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个性化的标准因人而异进行评价,重点去看个人的进步、增量与“增值”;第三是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除了通常采用的纸笔测试外,教师应综合运用课堂提问、导学案、任务单、自我反思
4、、实践活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从中收集和解释学生学习的证据信息,为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第四,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持续性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加持、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运用、获得的情感体验、学习动机的激发等,都是教师进行持续性学习评价关注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学习评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3 .过程性大单元主题式学习核心主张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变革。因而,通过实施持续性学习评价,将教与学的关注点引导到重视过程、突出过程上来,成为必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记录、观察、收集信息和反馈,对学习进行评
5、价,不可能仅存在于学习过程的开始、结束或某个独立的环节,应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应是通过评价这个杠杆、手段,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优化学习策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我们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出发点,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和实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学习准备是否充足,对单元划分、单元内容的选择是否理解,对单元学习目标是否认同,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是否积极、充分,导学案完成情况是否合理,是否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能否调用所学知识,能否合理寻求帮助,能否对重要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历史资源,进行合理地辩证地
6、做出解释,能否运用恰当学习方法将新的知识,自觉地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缝合、链接,对历史问题的解释、论证的思维是否清晰,能否发挥元认知作用,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自觉地与学习目标相对照,进而去调整学习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能否对习得了历史知识、历史结论,发挥联想、联系,得到新的历史感悟,能否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理论、观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历史历史问题,能否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否对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得出新的结论,能否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能否感受到本单元的学习自己有无改变,等等。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
7、,实现教与学行为的不断优化和改变。4 .发展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评价”的评价理念,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换言之,学生的发展性,是大单元主题式学习持续性学习评价的一个显性指标。比如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关注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的发展。由于,”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试题素材所提供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历史信息,包括文献、数据、统计图表、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在对材料信息的读取、筛选、分类、归纳、辨伪、提炼、阐释等思维活动,教师对学生从中体现出来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对史料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处理能力,对史料观点的理解、解释和批判能力等,进行评价和信息反馈,与学生一起进一步弥补信息处理的不足,进一步发展“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