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码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码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YS一中细砂从XXX以内河道底质取样的粒度分析结果来看,1991年中值粒径WOJOOmm的样品个数占总个数的35.3%,而202x年则占60.9%;1991年全河段的各样品的平均粒径为0.2920mm,而202x年样品的平均粒径则明显为小,数值是0.2095mm。由此说明XXX以内在总体上表层沉积物有细化的趋势,物质细化主要应与航道加深流速降低,导致悬移质中相对较细的泥沙颗粒落淤数量的增加有关。2.悬移质含沙量本工程区无实测资料,参考南科院于1983年3月和6月在西大坦河段进行了悬沙测验,该断面取3条垂线,实测资料如下:表4-8西大坦河段含沙量表(kg?)垂线枯季(3月)洪季(6月)平均1#0
2、.1080.1140.I112#0.1340.1390.137380.1810.1790.1801.1.3 总平均含沙量0.143kgm1.1.4 地形演变据1906年英版海图显示,泥洲岛原为狮子洋中的一些浅滩,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围垦,使泥洲岛的陆域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河宽不断束窄,边滩淤积逐年减弱。根据1965年和1997年泥洲岛地形演变图可知,泥洲岛附近,IOm等深线后退,即深槽冲刷,5m,8m等深线基本稳定,近岸有一定的淤积,泥洲岛下段均存在一定的淤积,原有5m浅滩上移,且面积增大。根据XXX出口段河道深泓线的沿程分布比较来看,泥洲岛港区与XXX口同属狮子洋水道过渡到伶仃洋的最大深水区,据
3、深槽处1978年和1989年,最大水深有所增加。根据港区几个断面1978年和1989年的断面面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河段的河宽是有所减小的,平均减小B1mo同时,河床断面面积、河床容积、输水模数均有所增加,增幅在153.5%左右,尤其以10.0m以下深槽增加的百分数较大。说明港区河段河槽稳定并有冲深发展。根据1964年及1997年东江口南支流的深泓线河床底高程的沿程变化可以看出,河床底高程平均降低约1m,最大约5m(东江南支流口门处),这主要是开挖航道及人工挖沙所引起的。原东江南支流径流量占东江总径流量40%,现东江南支流径流量增加,约占总径流量的60%,成为东江的主要径
4、流出口。1.1.5 泥沙来源及泥沙运动XXX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组成。具有径流丰富,含沙量少的特点,年总径流量约为3124亿m3,悬沙总输沙量为8872万吨/年。推移质输沙量为583万吨/年。黄埔到XXX河段汇集北江约60%的径流量、东江、流溪河全部径流量,据上表得本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约586亿约占XXX流域总径流量的19%;悬沙输沙量约885万吨/年,占XXX流域悬沙总输沙量的10%,推移质输沙量约105万吨/年,占XXX流域推移质总量的18%。XXX流域泥沙来源主要是河流。尽管本河段潮流量较径流量大,但海域泥沙来源较少,对本河段泥沙作用影响相对较小。由于黄埔XXX河段动力条件较强,泥
5、沙一般以悬沙运动为主。天科所在新沙至XXX段进行悬沙及推移质输沙测验比较得出,推移质输沙量约占悬沙输沙量的0.1-2.3%,南科院在新沙港试验中也进行过类似测量,得出推移质输沙量约占悬沙输沙量1.39%。资料表明:本河段推移质输沙量约占悬沙输沙量的12%,即泥沙主要以悬移质运动为主。1.1.6 泥沙回淤本河段推移质输沙量约占悬沙输沙量的1%2%,即泥沙主要以悬移质运动为主。港池航道开挖后,由于局部水流流速降低,泥沙将产生落淤。拟建码头所在的沙田港区立沙岛作业区泥沙淤积受涨落潮影响,同时受XXX北支流、东江南支流来沙影响。据水利部XXX水利委员会科研所XXX沙田港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报告,码头港区
6、平均淤积厚度为0.87mao本工程停泊水域及回旋水域局部浚深,参考附近已建码头回淤情况,本港区回淤强度为0.30.7ma4.5 工程地质工程场地区域上属于XX平原地貌,场地沉积物也显示具有陆成特点,又有海成特点,以前者为主。具有明显的三角洲沉积特征。场地范围内,钻孔揭露地层包括第四系全新人工堆积层、全新统三角洲相沉积层和第三系陆相页岩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划分为1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即素填土,顶层标高2.965.54m,层厚0.74.900褐黄色,湿,软塑可塑;成分主要为粘土,局部间夹少量砂及植物根茎。第四系全新统三角洲相沉积层划分为5个地质单元层,自上而下是淤泥质土,局部
7、孔有提示,顶层标高-3.942.82m,层厚109.80m0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层面间中细砂,不量粗砂,局部夹砂或与砂成互层状。淤泥,码头区及调头区各有孔提露,码头区层顶标高-10.852.52m,层厚1.3015.7m,调头区层顶标高-8.21-6.49m,层厚1.403.45m0深灰色,饱和,流塑,局部软塑;局部里面间中细砂,少量粗砂,个别层面夹砂或与砂互层状。淤泥质土,码头区有揭露,层顶标高-13.4-5.87m,层厚1.454.95m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层面间中细砂及少量粗砂,局部夹砂或与砂成互层状;含少量植物根茎。细中砂,码头区的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5.59-8.20m,层
8、厚1.163.58m0灰白色,深灰色,饱和,松散,局部稍密,次圆,均匀,局部呈不均匀状,局部层面间淤泥,底部夹薄层状粘土。中粗砂,码头区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5.19-9.99m,层厚0.7014.10m;褐黄色,灰白色,饱和,中密,其次稍密,局部松散或密实;次圆,均匀性一般,局部含薄层细砂层或淤泥质土层。(三)第三系陆相页岩层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单元层1残积土,仅码头区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9.54m,层厚0.95m.深灰色,湿,硬塑。强风化页岩,码头区各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26.45-14.24m,层厚1.05.45m;调头区钻孔有揭露,层顶标高-15.24m。灰黑色,稍湿,坚硬土状,
9、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局部风化节理发育,局部夹中等风化岩块。中等风化页岩,码头各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27.60-16.23m。灰黑色,泥质胶结,水平层理,局部节理发育,部分节理面充填钙质;个别地方有强风化岩块发育。4.6 地震烈度根据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工程区按Vn度地震烈度设计,码头区地震动参数为0.1g。第五章装卸工艺5.1 概述本工程装卸工艺设计内容主要为航空煤油、汽油、柴油和液体化工品的装卸,设计分界点在码头引桥接岸点处。5.2 设计原则(1)装卸工艺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加快船舶周转,各环节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效率和节省能耗,改善劳动条件,降低营运
10、成本,提高港航经济效益。(2)装卸机械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选择适应船型、运量、货种和货物特性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修方便,投资省的机械设备。(3)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根据不同的装卸作业特点,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3 货种及特性5.3.1 货种码头装卸货种有航空煤油、汽油、柴油和液体化工品,液体化工品为醇类、酸类、苯类、酯类、醇类和烯类等,下表所列甲苯、丙酮、乙二醇及醋酸乙脂等均属暂定货种,待具体物料明确后,需进行调整。5.3.2 货种特性表5-1货种特性表序号货种密度(kgm3)粘度(Cp)闪点()凝点(
11、)1汽油7400.2-60-602柴油87075503航空煤油775-8401.638-504中苯8704.4-955丙酮789.80.316-20-94.66乙二醇1113.220.93115-11.57醋酸乙酯900.50.4417.2-83.65.4 主要设计参数表5-2主要设计参数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泊位数3万吨级个1远期为5万吨级5000吨级1与3万吨级泊位交替使用3000吨级12计划年运量运入万吨185运入、运出量差额部分由公路运输和长管运输运出693泊位利用率卸船%60装船604工作班制四班三运转5.5 装卸工艺方案的确定5.5.1 泊位功能本工程推荐方案拟新建30000
12、DWT泊位1个,并可与5000DWT泊位及3000DWT泊位交替使用,此泊位考虑以后发展为50000DWT泊位。30000DWT泊位承担航空煤油、汽油、柴油和液体化工品的装卸船任务;1个5000DWT泊位和1个3000DWT泊位承担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的装船和液体化工品的装卸任务。5.5.2 工艺设计方案(1)码头工艺管线专管专用,即每种物料配置1根管道。(2)为满足工艺生产需要,设蒸汽管、氮气、压缩空气各1根。(3)为减轻劳动强度,对于船舶和码头间连接设施,3000DWT以下油轮以及液体化工船舶与码头之间连接采用小口径轻便型金属金属软管,其它均采用装卸臂,较大口径的工艺阀门和装卸臂等尽量采用
13、机械驱动方式。(4)对于易凝物料采取保温或保温伴热措施,伴热介质为蒸汽。(5)液体化工无具体品种,根据业主要求尽量不吹扫管线,并与库区化工管线一一对应,暂考虑设52根物料管,并考虑吹扫的可能。(6)航空煤油、汽油和液体化工品采用氮气扫线,而柴油则采用蒸汽扫线。(7)码头在航煤、汽油和柴油装船管道上设装卸船计量设施,其他管道的计量设施由库区统一考虑。(8)码头平台上每台装卸臂内侧均设有紧急切断阀,常开,事故自动关断。(9)码头引桥根部每根物料管线均设1个切断阀,当码头发生事故时,可及时关闭,避免影响库区。(10)码头管线三层布置,工艺管线布置在中层和下层,公用工程管线布置在上层,预留管位也布置在
14、上层。(11)为便于上下船舶,泊位上设一座能满足上下50000DWT船泊的登船梯。5.6 装卸工艺流程码头装卸工艺流程详见图EY07-HN06-GK-GY0304、05、06,主装卸工艺流程说明如下:(1)方案一a.航空煤油、汽油、柴油 卸船:油轮(货泵)-12”装卸臂一码头平台阀区一码头引桥管线T引桥根部切断阀一库区 装船:库区(装船泵)一引桥根部切断阀一码头引桥管线T码头平台阀区一12”装卸臂一油轮(货舱)b.液体化工品 卸船:液体化工船(货泵)T金属软管一码头平台阀区一码头引桥管线一引桥根部切断阀一库区1.1 :库区(装船泵)一引桥根部切断阀一码头引桥管线T码头平台阀区一金属软管一油轮(
15、货舱)(2)方案二a.航空煤油、汽油、柴油1.2 :油轮(货泵)一8”或12”装卸臂一码头平台阀区一码头引桥管线一引桥根部切断阀T库区1.3 :库区(装船泵)一引桥根部切断阀一码头引桥管线一码头平台阀区一8”或12”装卸臂一油轮(货舱)b.液体化工品同方案一5.7 扫线方式(1)输油臂扫线:对于航空煤油、汽油、柴油装卸臂,每次装卸作业完毕,均应扫线排空,方可将装卸臂和船舶脱开。扫线时,先打开装卸臂顶部真空短路阀外臂内残液自流到船舱内臂内的残液可采用氮气吹回船舱。(2)管线扫线:管线一般不扫线,在事故或修理时才扫线。航空煤油、汽油和液体化工品采用氮气扫线,而柴油则采用蒸汽扫线,均扫向库区罐内。5.8 泊位年通过能力计算泊位年通过能力按下式计算:Gt,P式中Pt一泊位年通过能力;G船舶实际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