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840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学 考纲.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园林树木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的种类识别、自然分布、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和园林树木配植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属于应用科学范畴,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园林绿化离不开植物,其中又以园林树木所占比重最大,是园林景观的骨架。因此,开设和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及植物群落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和规划,为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主要针对园林专业。课程的学分为4学分。推荐教材为陈有民主编的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一书。二、课程考试要

2、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就本课程而言,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体内容见本考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其内容均为考试的范围。(二)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掌握的深度和概括。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高中文化水平为起点的情况,对考核知识点的深度掌握,本考纲在第二部分第一项“学习要求”中,分别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作了不同的表述。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深度要求,选用了了解、理

3、解和深刻理解”儿个不同含义而又存在递进关系的词汇来描述。(三)考核目标考核目标是按照认知过程将考核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转化成认知能力的概括。根据前述高等教育自考对象的实际,在本考纲第二部分第三项中,区别考核的认知能力目标即基本目标和考核的难易程度目标即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作了不同的描述。关于考核的认知能力目标,本考纲采用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不同含义而又有递进关系的认知能力层次的词汇来描述。关于考核的难易程度目标,对应于四个认知能力层次,选用了“表述”、“判断”、“简述”和“叙述”四个不同含义也存在递进关系的词汇,分别与“能和“会两个词相配合来描述。四个认知能

4、力层次的词汇及其用于测量难易程度的词汇,在本课程中的含义是:识记:一是指能记住、识别并能正确表述出所规定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方法的要义;二是指能在指定方法技能条件下,会简单地应用于实际。领会:一是指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已学过的知识点,或对它们作出较为全面的叙述;二是指能对存在多种表达方式的知识点作出不同的表述;三是能根据知识的内涵,对相应的知识点能作出简单的判断。简单应用:能应用已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正确简答一般的问题。综合应用:能将已学过的多个知识点或全部的知识综合起来,正确简答较为复杂的问题,或能完整叙述某一复杂的问题。考核目标四个认知能力与难易程度的量化之间的递进关系是层层深入,每

5、一层次中又包含着区别易、中、难的不同层次。在本考纲第二部分第三个项目下,是按这种递进关系来表述的。再加上这四个层次与学习要求中的三个层次发生交叉的对应关系,使得本考纲第二部分的“学习要求,“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之间,在知识的广度、深度上的转化方面,形成一个定性的和定量化的有机整体,从而使自学、考试和命题都能达到可测量的程度。(四)有关考试的几个具体问题1.试卷分数和难易比例本考纲所规定各章学习的要求和考核知识点所排列的知识纲目,作为考试范围。在试卷中各章所占的分数比例原则是:绪论:第1章5%;总论:第2章5%,第4章5%,第5章5%,第6-8章10%,第9章5%,第14章5%,第15章1

6、0%;各论:50%。在试卷中能力层次要求控制的分数原则是:识记20%,领会35%,简单应用25%,综合应用20%。本课程试卷中能力层次易、中、难的比例大致是20: 60: 20的幅度内。2.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题型,由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六种类型。3.其他(1)考试形式和时间: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150分钟完卷。(2)评分制度和及格线: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三、自学方法指导(一)要正确使用自学考试的配套读物。(二)要注重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来掌握知识体系。(三)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自学考试考核的内容覆盖面广,试卷题型较多,题量也大,切忌猜

7、题、押题,只有采取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知识体系,才能使考试达到理想境界。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要求本章为园林树木学的概述,重点阐述了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基本概念,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等。其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我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理解: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二、考核知识点1 .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2 .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园林事业中的贡献。三、考核目标(一)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

8、考核的基本目标:识记: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领会: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利)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园林事业中的贡献。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表述园林、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2 .能判断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有哪些;3 .能简述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二)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园林事业中的贡献考核的基本目标:领会: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园林事业中的贡献。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能够叙述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篇总论第2章园林树木的分类一、学习要求没有植物分类学知识,就无法进行识别树种和选择应用。本章主

9、要介绍了几个植物分类系统以及树种在园林建设中的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树种识别和选择打基础。另外,植物命名法也是本章重点。其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植物的自然分类法与人为分类法;使用拉丁学名的意义;理解:分类系统的等级;恩格勒分类系统的特点;哈钦松分类系统的特点;深刻理解: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法有哪些,分别能够举例说明;双名法的构成。二、考核知识点(一)植物的自然分类法与人为分类法1 .自然分类法的概念;2 .人为分类法的概念。(二)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1 .种、亚种、变种、变型的概念;2 .栽培品种的概念;3 .分类系统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4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三)常

10、用的植物自然分类系统及特点L恩格勒系统;5 .哈钦松系统。(四)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法1 .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乔木、灌木、丛木、藤木);2 .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形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干枝类、根木类);3 .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孤植树、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树等);4 .按树种自然分布区域内温度的状况分类(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寒带亚寒带树种);5 .依树种的耐寒性分类(耐寒树种、不耐寒树种、半耐寒树种);6 .按照水分因子树种分类(耐旱树种、耐湿树种、湿生树种);7 .按照光照因子树种分类(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8 .按照空气因子树种分类(抗风树种、抗烟害和

11、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卫生保健树种);9 .按照土壤因子树种分类(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海岸树种);10 .按照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果树类、淀粉树类、油料树类、木本蔬菜类等)。(五)园林植物拉丁学名基础1 .植物双名法的构成(属名+种加词);2 .变种、变型、品种的拉丁学名构成;3 .使用学名的意义。三、考核目标(一)植物的自然分类法与人为分类法考核的基本目标:识记:植物分类系统的两个类型;人为分类系统的概念;自然分类系统的概念。领会:植物分类简史。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正确表述植物分类系统的两个类型;2 .能正确表述人为分类系统及自然分类系统

12、的概念和区别。(二)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的基本原则考核的基本目标:识记: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的概念。领会: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简单应用:植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正确表述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的概念;2 .能正确表述植物分类系统的等级;3 .能正确表述植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4 .会正确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三)常用的植物自然分类系统及特点考核的基本目标:领会:恩格勒系统的特点;哈钦松系统的特点。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正确叙述恩格勒系统的特点;2 .能正确叙述哈钦松系统的特点。(四)园林树木的人为分类法考核的基本目标:综合应用:按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按

13、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分类;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分别表述和判断按树木的生长类型的分类类型;2 .能分别表述和判断按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热量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空气因子、土壤因子)的分类类型;3 .能分别表述和判断按树木的观赏特性的分类类型;4 .能分别表述和判断按树木的园林用途的分类类型;5 .能分别表述和判断按照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的分类类型。(五)园林植物拉丁学名基础考核的基本目标:识记:属、种、变种、变型、品种的拉丁学名构成。领会:植物双名法的构成原则;使用

14、学名的意义。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1 .能正确表述植物双名法的构成和书写规范;2 .能正确判断植物拉丁学名中变种、变型、品种的书写方法。第3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4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一、学习要求本章为园林植物生态习性的概述,重点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生态因子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根据各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其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了解:生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幅、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等生态因子对园林树木的生态作用;园林树木受生态因子影响产生的各种生态类型;深刻理解:根据各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二、考核知识点(一)环境、

15、生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幅、生态系统的概念(二)植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三)温度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温度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 .物候期的概念;2 .温度与植物的分布。(四)水分因子的作用规律及水分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 .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2 .旱生树种、中生树种、湿生树种的举例;3 .耐旱、耐涝树种的举例。(五)光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光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 .光周期现象的概念;2 .植物按照光周期的分类;3 .以光照强度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4 .判断树木耐荫性的标准。(六)空气因子的作用规律及空气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 .抗空气综合污染的树种举例;2 .抗风树种的举例。(七)土壤因子的作用规律及土壤因子在园林树木应用方面的意义1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2 .酸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