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13473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梳理详解(25页汇编)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细目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和生命本质等内容的一门科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细目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 .发源于先秦之春秋战国,形成在战国至秦汉时期。2 .形成的标志一黄帝内经问世。3 .伤寒杂病论一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4 .神农本草经一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5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一寒凉派;张从正一攻下(邪)派;李呆一补土派;朱震亨一养阴派。细目三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

2、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细目四辨证论治病,即疾病。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症:症状+体征。症状一自我感觉,体征一检查结果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精气学说1 .精的概念首见于老子的道德经。2 .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3 .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4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5 .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1.阴阳的基本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寒者热之,热着寒之

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动极者镇之以好,阴亢者胜之以阳“镇、杀、盛”等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互根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生阳长,阴杀阳藏阳在外阴之使也,因在内,阳之守也互用病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治疗: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生理:昼不精,夜不冥交感互藏天地云雨,万物化生消长平衡冬天-春天:阴消阳长量变夏天-秋天:阳消阴长对立制约一此消彼长(敌人)互根互用一此长彼长(合作)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转化是由条件的/质变“重、极、甚”等热重必阴,阴重必阳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阴色泽鲜明晦暗声息高亢宏亮低微无力症状热、燥、动寒、泗、静脉象数、浮、大、洪、滑迟、沉、小、细、涩病变

4、部位表、外、上里、内、下(2)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为总则及火、壮水一治阴治阳/阴药加阳药、阳药加阴药一求阴求阳病理治则病机治法阴阳偏盛实则泻之,损其有余阳盛一实热热者寒之阴盛一实寒寒者热之阴阳偏衰虚则补之,补其不足阳虚一虚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一阴病治阳治啥啥虚求啥啥虚阴虚一虚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一阳病治阴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阴虚为主)阴阳两虚阴阳双补阳损及阴(阳虚为主)阴阳格拒阴盛格阳真寒假热反治、从治热因热用阳盛格阴真热假寒寒因寒用亡阴亡阳亡阳四大症: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共同:汗出大亡阴四大症: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四肢温热、脉疾数(3)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

5、辛、甘、淡阳;酸、苦、威阴作用方向升、浮阳;沉、降阴事物阴阳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白天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夜晚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脏腑分阴阳上肺肃降阳中之阴少阴心推动阳中之阳太阳中脾阴中之至阴下肝升发阴中之阳少阳肾封藏阴中之阴太阴季节分阴阳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脏腑及生理组织的阴阳划分形体组织-阳皮肉阳皮一阳肉一阴筋骨一阴筋一一阳骨一阴脏腑-阴五脏一阴心肺阳肝肾一阴六腑一阳肢体经络分阴阳肢体四肢内侧一阴外侧一阳躯干后背一阳胸腹一阴经络十二正经三阴+三阳奇经八脉阳脉之海一督脉阴脉之海一任脉络脉体表及上部一阳络内脏、深层、下部一阴络六淫分阴阳

6、阴寒、湿阳风、暑、火(热)不分阴阳燥第四单元五行学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嵇”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五华:爪面唇毛发五脉:弦洪缓浮沉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天干五时五味五色五化五J.五方五季五*五铲.五官三情志五声液变动角甲平葭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泪握Zk1微丙日苦赤长着南夏火心小舌脉耳笑汗忧宫及日甘黄化湿中长脾胃口肉思歌涎啰商庚日辛白收燥西秋金监大鼻皮悲岸济咳羽壬在成里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恐叫)唾栗4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5 .难经比喻为“母”与“

7、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6 .五行的关系:生理:相生相克,病理:相乘、相传、母病及子、子病及母7 .内经称作“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以火行为例,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这样就称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8 .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9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即相克太过。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10 .五行

8、相俺,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11 .从本胜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腔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现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色赤,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12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

9、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直补”,“六腑宜泻”。脏腑组成名称结构特点功能特点五脏肝、心、脾、肺、肾实质性器官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泄满而不能实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空腔性器官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空腔性器官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实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 .心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性(1)主血脉(2)心藏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3)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气下降生理称谓:君主之官生之

10、本五脏六腑之大主阳脏火脏2 .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在调节气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生成宗气。(2)主行水依赖肺气的宣降运动!肺为水之上源!(3)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依赖肺气的直降运动!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4)肺的生理特性一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生理称谓:气之本气之主“水之上源”“脏之长”肺为华盖肺为娇脏3 .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运化运化食物;运化水液。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依据是脾主运化水谷!(2)脾主统血控制血液在脉内的运行(3)脾的生理特性脾主升清(升输清气、升提脏器);脾喜燥而恶湿!;脾为孤脏生理称谓:脾为孤

11、脏、中央之士以灌四傍、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4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疏泄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调畅情志活动;通调排精与排卵;(2)肝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3)肝的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腌一身阳气,条畅气机的作用。生理称谓:将军之官、肝为刚脏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化生“天癸”的主要物质是肾中精气!)(2)肾主水(3)肾主纳气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深度!(4)肾的生理特性主蛰守,指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体

12、现。肾气上升,肾阳鼓动肾阴,合化为肾气上升以济心。生理称谓: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封藏之本备注:各脏腑的称谓:1、君主之官-心,相傅之官-肺,仓縻之官-脾,将军之官-肝,作强之官-肾2、娇脏-肺,刚脏-肝,阳藏(火脏)-心3、生痰之源-脾,储痰之器-肺4、气之主-肺,气之本-肺,气之根-肾,生气之源-脾5、胃之关-肾,孤脏-脾,孤腑-三焦6、生之本-心,气之本-肺,仓廓之本-脾胃,罢极之本-肝,封藏之本-肝,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一脾素问-凌兰秘典论篇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一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膻中-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脾胃-仓之官,五味出焉大肠-传导之官

13、,变化出焉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作强之官,技巧出演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脐胱-州都之官,津液出焉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气血关系(心血运行+呼吸吐纳)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的运行、精神、思维意识心与肾的关系:心皆相交、水火既济、君相安位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肺与肾的关系: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肝与脾的关系: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血的生成、贮藏及运行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藏泻互用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和季节之间的关系五行五脏五体五官五志五神五液五华五时木肝筋目怒魂泪爪春火心脉舌喜神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