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堂实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课堂实录3.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项脊轩志?课堂实录3师:同学们,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亲情的歌哭,没有爱情的悲欢,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就是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清代散文家梅曾亮这样评价:“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谁能说说“一阁和“三世是什么意思吗?生(1):“一阁就是指作者读书的地方。师:什么地方?生(1):项脊轩。师:那么“三世呢?生(2):指作者思念的三位女性,具体地说就是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师:看样子你对课文已有一定的理解,答复较好。项脊轩就是归有光的书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书房是怎么陈设的。先请一位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朗读一下。生(3
2、):读第一自然段。师:读得不错,有个别地方的轻重节奏还得注意。大家想一下,这个叫项脊轩的书房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又经过怎样的修整?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4):那个屋子很小的。师:很小,你从哪个词看出的?生(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师:方丈怎么理解?生(4):是一丈见方。师:对。大概不到十平方米的样子,确实是一个小房子。第二个特点呢?生(5):是百年老屋,又破又旧。师:能具体说说吗?生(5):晴天漏土,雨天漏水。师:噢,真是破旧。第三呢?生(6):北向,不能得日。师:就是房子朝北,采光不好,是不是?生(6)点头同意:采光不好,又小又暗。师:很好,请坐。这样的房间适合做书房吗?生(齐声):不
3、能。师:那怎么办?生(齐声):修葺。师:请同学们把有关“修葺的局部自由朗读一遍,然后说一说是怎么修葺的。生认真读)师:大家读完了,好,请最后一排的男生来说。生(7):先修补屋顶,使房子不漏。师:噢,不漏,第二步呢?生(7):在前面开了四扇窗,让光线照进来。师:这样房间就明亮了,是吗?生点头同意)师:为了让房间明亮,还做了什么?生7):在庭院四周砌了一堵矮墙。师:砌墙有什么用呢?生(7):起反射作用,让光线返照进房间。师:噢,这样就解决了“漏和“暗的问题,还有“小和“旧怎么办呢?生(8):“小不好解决,不过,可以让房子显得新一点。师:是吗?怎么做的?生(8):就是在外面种植一些植物,给房子增添一
4、些色彩。师:原文怎么说?生(8):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师:房子还是老房子,但有了花草竹木的点缀,房子就变新了,充满生机了。在这样的书房里读书,累了可以欣赏“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美景,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可喜的!但文中写道:“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他感到了那些悲呢?哪位同学说一说。生(9):叔伯们分家,大家庭四分五裂,开始用篱笆阻隔,后来又用砖墙砌上。师:这说明兄弟间的隔膜越来越深了。那还有其他变化吗?生(9):东犬西吠,鸡栖于厅师:东犬西吠是何义?生(9):东家的狗看到西家人就叫,师:只有东家的狗会叫?生(齐答):西家的狗看到东家的人也会叫,哦,这是互文。师:答复正确,
5、我们通过“东犬西吠看见了作者对庭院杂乱的厌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争斗。那下一句“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呢?生(10):指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上休假。1生笑)师:如果老师到你们家中家访,我是不太乐意从你们的厨房进来的,你们的厅堂也不至于让鸡开会吧?中国这样一个重礼的国家,何以出现此等怪事?生(10):说明家道中落、分崩离析了。师:是啊,这种状况无疑对年轻的归有光造成了伤害。能在他的心底造成深深的隐痛,流下伤心的泪滴。课文有没有描写归有光的泪?我们来找一下。生(齐答):有,泣,长号。师:泣,为谁而泣?生(11):母亲,就是妣。师:母亲就是妣,那母亲去世就叫一一生(11):先妣。师:是啊,归有光
6、8岁就丧母,对母亲的印象是模糊的,所以他听老妪回忆母亲生前的事就显得特别珍贵,并如一颗石子投进他的心湖,激荡起他情感的涟漪。我们把老妪说的话来读读。生(齐读老妪的话):某所,而母立于兹,汝。呱呱而泣。师:“而母立于兹的而是什么意思?生(12):你的,通假字,通“尔。师:对,为什么要出现老妪?生(12):通过老妪写出了母亲的和蔼温柔。师:母亲善待下人,充满温情。还有一个细节,以指扣门,为何用“扣?生(12):怕惊动孩子,写活了母爱。师:接下来发生什么情况?生(齐读):余泣。妪亦泣,师:对,对我们这些不缺少母爱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平常。但对从小失去母爱的归有光来说,那简直就是奢望。虽然归有光已记
7、不清母亲的音容笑貌,但母亲在他心中永远是最慈祥、最美丽的。清人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这是思念母亲之悲。师:书上还提到了另一个女人,“大母,大母是大妈妈(伯母)吗?生(齐答):不是,是祖母。师:归有光回忆母亲时“泣,回忆祖母是却“长号不自禁,怎么会重祖母而轻亲母?哪个同学能解答?生(13):因为作者8岁丧母,是祖母把他抚养大,所以祖母更亲一点。师:这样理解也可以,但只有这个理由吗?我们不妨从大母不同寻常的细节描写入手。读一读生(13):大母过余日女郎邪,比去,以手阖门,那么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师:“过余中的“过怎么解释?(生
8、答经过)师:还是解释成“到这里探视为佳,我们来齐读大母的第一句话,很有意思。生(齐读)“吾儿,久不见假设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师:这句话包含着那种感情?生,(14):半喜半忧师:喜?忧?生(14):喜的是祖母看到孙儿这么用功,忧的是孙儿不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师:也就是祖母的怜惜之情。还有一个细节“比去,以手阖门,这儿怎么用“阖字?生(15):动作轻微。怕惊动勤奋的孙儿。师:是啊,还有他自语的那一段,都表达了大母对孙子的期望,欣喜之情、殷切期望之意溢于言表,最令人难忘的应该是第三个细节吧“顷之,持一象笏至,倾泻出对望孙成龙的期待之情。“象笏是什么东西?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或描述一下。生1
9、6):古人上朝时捧在手上的那块象牙板。师:祖母有什么目的?生(16):鼓励孙子,“他日汝当用之!师:说明了大母对孙儿的期望之大,归有光深感压力之重,不能实现。目标遥遥不可期。所以大男人才会“长号。(生点头)这是辜负祖母的期望之悲。师:原文到此本已结束,但归有光不急于发表。他把文章放在抽屉中,他在等待一个人,等他心中的她,五年后,她终于来了,她是谁?生(齐答):妻子。师朗读写妻子的段落。)师:从余问古事这个“从字怎么解释生齐答):跟着,跟从。师:对。第一句就是写了夫妻在轩中的生活,简单实在。不过下面有句话问得很奇怪,是谁在问?生(齐答):妻子的小妹。师:这个问题奇怪吧?你们说小妹一个十七八的姑娘
10、,智商未免太低了吧。连什么是阁子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问如此简单的问题呢?生(17):因为她姐姐回家时经常讲起这个阁子。师:那她姐姐为什么常提这个普通的阁子呢?生(17)因为姐姐牵挂她的丈夫,很爱她的丈夫。师:对,小妹问的其实就是阁子里面的那个人呐,姐姐,你就跟我讲讲阁子里的那个人吧。小妹羡慕姐姐有个好丈夫,羡慕他们的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师:前面写先妣作者用了一个“泣字,写到大母,用一个“长号,写到这里怎么就不哭了呢?生(齐答):欲哭无泪。师:概括的很精练。作者幼年丧母,中年丧妻,人生的悲事集于一身,眼泪已尽,心如死灰。真是欲哭无泪。伤心之极。结尾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
11、如盖矣。有什么深意吗?生(18):此树象征了他们曾经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他们的辛酸苦辣。师:能联想开来,较好。作者看到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就想起曾经亭亭玉立的妻子。树已长大,种树的人已不在!阴阳相隔,纵使相逢应不识,唯有泪千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朋友间的离别尚且如此,更何况夫妻间的永别呢!真是人生如梦,物是人非,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师:本文就写了一个感情丰富的男人和三个生命中的女性不能不说的感人故事。用生活中的琐事,却传达了一种极致。令人伤感,引发我们读者不尽的凄婉惆怅的共鸣。有人说,课文就写了“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女性。确实,一间简单的狭小的书房,却承载着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归有光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感谢祖母对他的期待之情,感谢妻子对他的关爱。恰如王锡爵所说:“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