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112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2幻想与现实读后感这众所周知的是,知识可以给予我们力量在知识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更加丰富的生活,在幻想与现实中,曾奇峰经常谈及到几个话题,“自我意识的限度、建议、话语的建构,比如,在自己的潜意识之下,对于他人的攻击便是“虐待”,而对于自己的攻击,便是“抑郁攻击分为两种行为,外在与内在,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心理活动的投射。例如,在孩子,你不欠父母任何东西一书中,曾奇峰曾提到,生活若是被别人决定过多,那么这种生活便是没有价值的。许多父母会因为担心孩子会犯错误,因此就会产生控制孩子行为的想法。但是这种行为无疑加重了孩子的压力与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的自主能力的扼杀。显而易见的是,在父母控制下的成长

2、的孩子,人格是不健全的,由此,他不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反作用力总是和控制欲联系在一起的,控制欲迟早会到达一个人的底线,更何况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所以我们说这种行为就像一个反作用力的触发点。攻击在心理学里来讲,本身便是一种自卫的行为,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通过投影角度来进行消除。我们每个人对于外界不同的态度便是我们投影角度的不同,因此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观点便是纯属作者的主观愿望。曾奇峰曾经感叹道:“如果一个人想要身边的人都感觉到舒服,那么这个人很可能就找不到自己。”另一个例子是“抑郁症从何而来。”曾奇峰提出通过调整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的比例来解决“虐待和抑郁症”。事实

3、上,要走出投射(归因)的圈子,你会发现没有归因不一定能让你感觉更好。事实上,在这一章中,我认为许多观点是中立和务实的。例如,“有效利用比理性更重要。理性往往着眼于过去,而注重效果往往着眼于未来。效果是计划的基础,是一切行动的指标。”然而,许多人很难适应和接受放弃归因。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对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似乎仅仅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和判断就已经克服了问题,由此也就放弃了思考,导致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其实全书的观点,更多的着眼点仍旧是关系学,既然是关系学,那么在关系中也必定会有局限。如果我们在心理上过多地依赖于关系本身,那么我们势必会牵连出“内归因,外归因“。但其实在关系学中,我们所要做的仍旧是认识自我,唯有真正地认识自我,我们才能见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在所有的关系中得到游刃有余的感觉。在所有的心理学分析之中,唯有真正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才能真正化解悲伤。但正是这种内在的力量会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学会如何与自我相处,如何学会成长。在幻想与现实中,我学会的是如何正确倾听自己的内心,因而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