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淄博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黄河流经我市高青县,该县辖7个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3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高青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黄河过境47.5公里。一、高青县自然条件(一)地理位置高青县位于鲁北平原,淄博市北端,北依黄河,南靠小清河,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8。04,北纬370至37。19,。北部、西北部隔黄河与滨城区、惠民县相望;东部、东北部与博兴县、滨城区接壤;南部以小清河为界与邹平县、桓台县相望,东南部、西南部与桓台县、邹平县毗邻。(二)地形地貌高青县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坡降为1:7000;北高南
2、低,坡降为1:5200;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马扎子地面高程海拔16.5米,东部姚家套海拔7.5米,平均海拔为12米。属河流冲积平原,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致使泥砂沉积,反复冲切,相互迭压,逐渐形成缓岗地、微斜平地和浅平洼地。内河、沟渠纵横,被分割成不规则块状。黄河大堤蜿蜒曲折、气势磅礴,岸内有3个大滩,以马扎子、刘春家为分界线。境内自南向北依次有金岭、银岭、铁岭缓岗地横贯,缓岗间为微斜平地、浅平洼地,另有决口扇形地、河滩高地。(S)气候条件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多受西风带西风气流影响,气候变化常自西向东进行,四季分明,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大陆度为66.3%,有利于种植越冬作物
3、和夏播作物。夏季多雨,冬春干旱,晚秋又旱,降水不匀,旱涝灾害常有发生。气温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风力变化不大。高青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0.9小时,历年平均总云量为4.5成,历年平均气温13.2,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65.4毫米。二、土壤及盐碱地概况高青县版图831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高青县是鲁北的盐碱地区县,盐碱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沿黄35公里范围内,及大芦湖周边区域,总面积在8万亩左右。高青县盐碱地成因:一是黄河水本身就带有大量泥沙包括盐碱成分。高青县土壤属河流冲积平原,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致使泥砂沉积,反复冲切,相互迭压而成。二是高青县北临黄河,南靠小清河,特别是
4、黄河在高青为地上河,造成高青地下水位偏高,同时高青气候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光照强、降水少,大气蒸发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成为土壤向上运动的动力条件,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流上升蒸发、浓缩,积累于地表。三是高青县两河相夹,地势相对低洼,区域性排水不畅,不利于盐分排除。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施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全县累计组织开展以盐碱地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65.7万亩,完成全县盐碱地改造,目前在面上已经不存在连片盐碱地。三、主要经验做法(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引黄灌溉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先后通过农业部门的黄淮海平原农业综
5、合开发、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发改部门的千亿斤粮食项目、自然资源(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及水利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累计组织实施以盐碱地改造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65.7万亩,显著改善灌排条件,全县主要作物种植土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高青县常年引黄灌溉农业用水1.43亿立方米,通过项大量引黄灌溉,达到以水压碱,改造盐碱地的目的。(二)农业综合措施应用1 .秸秆还田进入新世纪,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草浆造纸的退出,全县大田作物进入秸秆还田新阶段。全县125万亩大田作物,其中60余万亩小麦秸秆还田,25万亩左右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通过秸秆还田,全县大田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3年的13.
6、g/kg提高到2023年的17.0gkg,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由2013年的128mgkg提高到2023年的181mgkg,土壤养分含量稳步提升,增强了土壤抗盐碱、耐盐碱能力。2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高青县是一个传统种植和养殖大县,农户有使用畜禽粪便、农家肥的习惯。2023年我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全县有机肥推广面积达8万亩,其中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1万亩,粮食作物7万亩。通过项目实施,2023年全县化肥用量26228吨(折纯,下同)较2023年减少2276吨,同比减少化肥使用量8虬青城镇刘学永种植小麦450亩,全部使用有机肥做底肥,每亩使用1吨,亩均减少化肥使用30公斤
7、(底肥每亩减少化肥使用20公斤、追肥每亩减少化肥使用10公斤),常年小麦单产600公斤以上,较不用有机肥农户增产15%以上。3 .开展土壤深耕结合政府项目实施,高青县大力推广土壤深耕。通过深耕,改变土壤层位架构,将部分表层沉积盐分较多的地表土壤深翻到25厘米以下的土层,降低作物根系生长主要土层的土壤盐分。高青县常年土壤深耕面积25万亩左右,34年可实现土壤深翻一遍。(S)因地制宜种植耐盐碱作物种植耐盐作物可加速盐碱地的改良过程。盐碱地因地制宜种植耐盐作物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加快了盐碱地的修复改良。耐盐植物通过根系的穿透作用使土壤变得疏松、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继而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盐碱
8、地物理性。常规耐盐碱作物包括棉花、油菜。甜高粱、油葵、大豆等。在高青农业种植历史中,根据灌溉条件,因地制宜种植不同耐盐碱作物。在大芦湖周边低洼涝地实施上粮下鱼中低产田改造。在芦湖街道、常家镇沿黄低洼地片,实施麦稻轮作。如常家镇蓑衣樊村、芦湖街道果子园等村耕地全部种植春稻或麦稻轮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高青县曾经大量种植棉花,成为全国棉花百强县,棉花种植面积最大年份达到35万亩以上。常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0.57万亩。2023年预计大豆种植2.6万亩。三、建议(一)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特殊成因决定着,盐碱地治理必须做好水资源合理利用文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做好灌和排两篇文章。在灌溉方面,要科学调度黄河水,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必须引进黄河水灌溉;同时要科学合理做好防渗渠建设,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另外,一定要高度重视排渠的配套,通过排渠实现以水压盐排盐的目的。(二)加强耐盐碱植物的筛选、培育和推广科研部门要加强耐盐碱植物的选育,在不具备灌排条件的地方和地片,通过合理推广耐盐碱植物作物或植物,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三)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粪肥还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在盐碱偏弱、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区域,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腐熟粪肥还田,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耐盐、抗盐碱、缓冲盐碱能力,提高种植作物和植物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