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4504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精准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运用和生动实践,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推动现实的生命个体成长为目标,以现实的具体问题为着力点,系统性、针对性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亟须深入解析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在机理,认清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现实境遇,探求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行动突破。一、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

2、在机理传统教育生态不断受到数字化改革的冲击,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改革就是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解决传统思维、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1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从“千人一面”到“个体画像现代社会,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差异化个体诉求日益凸显,而且就学生个体而言,其需求在不同阶段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由于缺乏数字信息的量化分析,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泛化,难以对众多学生情况进行精准识别,一定程度上存在“经验主义”和“千人一面”等现象。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是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目标。数字化

3、背景下,学生在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等空间场域产生的海量数字信息直观地反映着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个体表征。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数字技术,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清洗、整合,然后进行全样本“大数据”分析比对,不仅可以建立“全景平台”,从宏观上掌握学生群体的整体情况和共性问题,弥补传统调研访谈的不足;还可以开展“个体画像”,从微观上精准捕捉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和隐性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细微变化,找准个性化育人的落脚点,响应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2.精准供给教育内容:从“千篇一律”到“菜单定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既“供过于求”又“供不应求”的供需错位和供

4、求失衡现象。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摒弃“包治百病”的思想和“千篇一律”的方案,树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在开展全方位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筛选、标签识别、数字分析和数据建模等,精准定位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突破时空限制,实施“菜单定制”策略,采取不同教育方法,供给不同教育内容,在牢牢把握“大方向”的同时密切关注“小细节”,做到“因人施策”。数字技术为学校实施“一类一策”甚至“一人一策”的精准思政教育方案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在方案制订中链接教育对象信

5、息、教育资源信息、教育环境信息三大类的复杂数据,并根据每个教育对象的特质单独设计出多套教育方案以供选择”,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平衡、无缝对接,推进教育成效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精准控制教育过程:从“大水漫灌”到“小水滴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依赖经验,采用“上大课”“开大会”等“大水漫灌”式的空洞说教和生硬灌输,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和喜好,缺乏应有的师生互动,未能回应学生内心关切,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实施精准思想,要求坚持教育导向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教育内容、媒介、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提供循序渐进、坚持不懈、靶向发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数

6、字化背景下,高校可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媒介为手段,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的媒介偏好、接受习惯和使用频率,精准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送的最佳时机,精准感知学生的关注、参与和反馈程度,高效整合跨越时空场域的零散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供给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据数据支撑进行“小水滴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4.精准评估教育效果:从“定性评价”到“数字呈现”。“提升精准思政各环节的精细化和准确化,关键要发挥精准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然而,如何全面、客观、精准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长期以来都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学生评教、专家督导、问卷

7、调查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评价,不仅途径单一、样本量小、耗时费力,而且主观色彩强烈、定性为主、量化不足,还无法实现动态追踪与实时反馈,科学性和客观性亟待提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高校可以依托A1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动态记录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信息,建立“依据评估”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让数字说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数字化、指标化和显性化,由定性评价转为数据呈现;可以借助主动识别、无感采集等智能手段,全面、动态、实时跟踪研判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状态,查找分析教育过程中的空隙漏洞,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展评估、监测与反馈,从而精准聚焦学生成长发展的着力

8、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策略,持续优化精准思政。二、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掣肘因素虽然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具有一定的耦合基础,但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依旧有必要对各种掣肘因素进行前瞻性分析。1思维困境:传统观念与数字思维的冲突。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实践进程,其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这一变革历程不仅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更依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观念的数字化转变。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实践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传统观念与数字思维的冲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的理解认识普遍不深,对数字化转型的敏感度、接受度和认同度不高,数字思维尚未形成。有的高校把数字化看作简单的技术工程

9、,认知仍停留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控制上;有的则简单认为数字化改革只是“线下搬到线上“;有的把数字化等同于建立思政专题网站、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平台等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统观念与数字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博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2 .治理缺陷: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的挑战。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收集和提取是基础性工作,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需要运用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全面整合学校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信息。然而,目前高校数字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治理方面仍有不少难题亟须突破。一是存在信息孤岛,有“数”不能用

10、。由于高校大多采用一套相对独立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不仅导致海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散落在众多机构和信息系统中,形成大量“数据烟囱”,还容易产生信息多头重复收集和收集“盲区”等问题。二是存在数据壁垒,有“数”不好用。由于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来自不同机构和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规划,造成大量信息数据因采集标准不一、统计口径各异而无法兼容,呈现各机构数据流动不畅、协同合作程度不高等弊端。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收集和提取的完整性、准确性,给后期的数据挖掘、分析、建模、运用造成障碍,滞碍了数字技术对高校精准思政的赋能进程。3 .基础瓶颈:人才匮乏与平台缺失的限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1、要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穿于新生进校到毕业生离校的全过程,期间会产生不计其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要想精准高效地从来源众多、数量庞大、关系复杂的资源中挖掘提取有效数据,必须有过硬的数字技术和可靠的基础平台。但这正是目前高校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瓶颈之一。一方面,高校部分教师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和数字信息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较为局限,“有数不会用、不敢用、不善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既能驾驭数字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虽有海量数据资源却无法盘活,数据潜力难以充分释放。另一方面,高校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终端

12、和载体建设也没有实现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保存,数据之“沙”难以汇聚成“塔”,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量化比较与分析决策缺乏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推进。4 .安全风险:技术异化和伦理失范的隐忧。数字技术在给高校内部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优势动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技术异化和数字伦理失范等诸多潜在风险。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易造成“信息茧房”,根据“个体画像”过滤筛选信息,“投其所好”持续推送内容同质、价值趋同的信息,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及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此外,由于数字技术便捷、高效、智能等特性,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对数据信息和数字技术产生过

13、度依赖,一味以数据作为分析判断工作的依据,丧失自身辩证思维能力,逐渐成为数字化工具的附庸,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既定目标和初衷。因此,如何既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又切实规避数字技术异化风险,遵循数字伦理秩序,是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三、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行动突破数字技术以其独特优势为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快推进数字赋能精准思政的进程。1更迭理念:将数字思维融入“大思政”格局。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首要任务是更迭思维观念。“数字化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认知与思维革命。”高校从

14、上至下要积极营造数字文化,牢固树立数字思维,并将数字思维融入学校“大思政”格局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协同推进,融合发展。高校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和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眼光,强化数字思维引领和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重塑,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效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重大意义,强化数字思维能力和精准育人意识,善于运用数字思维和数字平台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信息工作者应在提高数字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精准聚焦思想政治工作需求,充分挖掘高频事项和应用场景

15、,精心设计师生急需乐享的应用服务,不断提升管理效果和应用效果。2,优化机制:强化“三全育人”数字化顶层设计。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核心关键是加强学校“三全育人”的数字化顶层设计。学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创造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融合共享的数字思维,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全局高度,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划定数字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16、的合法边界及延伸范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治理管理部门,设立规范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技术标准,细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采集、归档、共享、开放、分析、管理等各环节规程,制定思想政治资源数据开放共享清单,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一体化系统集成平台,打破部门主义和本位主义束缚,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障碍,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融合共享生态体系。3 .夯实基础:以教育新基建壮大精准思政新动能。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重要支撑。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数字底座”。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和条件,但离“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当务之急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变革、流程再造和生态重塑。建立新型信息网络,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校园网络服务,支撑数字时代学生个性化网络学习;建设新型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