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463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教学设计6.仙人掌与莲【教材简析】本课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设计两个活动。活动1 比较仙人掌与莲散失水分的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多少是不同的。活动2 “比较仙人掌和莲的形态与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仙人掌和莲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特点,认识仙人掌和莲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形态结构适应周围环境的。应用与拓展“种植仙人掌和莲”,让学生通过实验改变仙人掌和莲的生活环境,认识当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不能适应环境时,植物就不能生存,进而说明保护植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

2、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追求创新、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仙人掌和莲比较熟悉,但是对两者外在形态和生存环境存在的差异没有深入思考过;从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从思维水平来看,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铺垫。【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能说出仙人掌和莲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2 .能说出植物的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科学探究目标1 .能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并进行假设。2 .能通过实验观察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多少。3 .能根据仙人掌和莲的形态

3、与结构,分析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4 .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实验的探究兴趣。2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意识到保护植物生长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是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难点:能说出仙人掌和莲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仙人掌1盆、盆栽莲1盆、透明塑料袋2个、藕等。3 .记录表、课件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两个谜语。(1)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针已扎满。(打一植

4、物)(2)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打一植物)2 .引导:在自然界中,仙人掌生活在干早的沙漠里,莲生活在水中(出示沙漠里生长的仙人掌、池塘里生长的连的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3 .提问:仙人掌的哪些特点能帮助它适应沙漠生活?莲有哪些特点能帮助它适应在水里生活?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假设:仙人掌的叶子和茎可能让它适合在沙漠里生活;莲的叶子和茎可能让它适合在水里生活。三、实验操作,观察现象1 .掌握实验方法。(1)出示图片,讲解实验方法。选择两盆长势相似的盆栽仙人掌和盆栽莲,分别浇透水。分别给盆栽仙人掌和盆栽莲的叶片套上透明塑料袋,把袋口扎紧。将两盆植物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

5、窗台上,每隔3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2)思考:实验时能不能用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上?(不可以,如果将花盆一起套上,花盆中土壤里的水分也要蒸发,对实验会造成干扰。)(3)温馨提示。仙人掌有很多刺,实验过程中要小心,防止被扎伤。透明塑料袋应比盆栽植物略大一些。实验过程中,当看到两组塑料袋上小水滴多少的明显区别时: 即可停止实验。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袋,以免因过度蒸腾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2 .学生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此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前进行,教师也可以提前做实验并每间隔3小时进行拍照,用照片的形式将实验现象展示出来,以便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6、)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 .汇报:说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 .讨论:(1)仙人掌上套的塑料袋内的水滴比莲上套的塑料袋内的水滴少,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仙人掌蒸发的水会少一些?莲蒸发的水会多一些呢?(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通过减少蒸腾作用,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水里空气比较少,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五、课堂小结,综合评价1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2 .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或个人。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引导:观看图片(出示仙人掌和莲的各部分结构图),大家找一找仙人

7、掌和莲的根、茎、叶这些部分。(仙人掌的刺是它的叶子,莲的根状茎是藕。)2 .提问: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是怎样帮助它们适应沙漠或水中生活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二、联系实际,观察研究L讲解: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盆栽仙人掌、盆栽莲和藕,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吧!2 .出示:观察方法。看外观:颜色、形状、薄厚、大小等。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可以用小刀把仙人掌的茎、莲的叶柄、藕分别进行横切和纵切,观察内部结构。)3 .出示:注意事项。仙人掌有很多刺,实验过程中要小心,防止被扎伤。使用小刀切开植物时,注意使用安全。用小刀切开

8、仙人掌的茎时,可以选择茎的一小节,分别进行横切和纵切。4 .学生观察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的特点,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如果条件不允许,准备观察材料困难,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进行教学。)三、交流讨论,归纳总结1 .汇报:说说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点。2 .讨论:(1)仙人掌的刺、肉质茎、发达的根系是怎样帮助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2)莲薄而大的叶子、叶柄和藕中的小孔是怎样帮助莲适应水生环境的。3 .总结: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

9、境中仍可生存。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 .推想植物的生活环境。出示:生石花、水瓶树、棕树的图片。推想: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交流:学生推理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说明理由。2 .种植仙人掌和莲。(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适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莲适合生活在水里,如果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一下,会怎么样?(2)出示:实验方法的课件。在一个花盆中种植仙人掌,另一个花盆中种植莲每天给仙人掌浇大量的水,不给莲浇水。将仙人掌和莲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同一环境中。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仙人掌和莲的生长变化。(3)实验:课后学生动手实验,并坚持观察记录。(4)展示: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总结:植物需要生长

10、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板书设计】根系发达茎肥厚多汁叶子针状表皮厚)应国环境仙人掌的结构仙人掌与莲)二莲的绪构黑c叶柄粗壮、有孔适应环境水中7.燕子南风【教材简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 “调查一年中燕子的生活规律”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活动,了解一年中燕子的生活规律和迁徙的特点。活动2查阅燕子迁徙的路线图”的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到鸟类的迁徙对维持其生存的作用。应用与拓展“做爱鸟护鸟小使者”让学生通过爱鸟活动,认识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证

11、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合作分享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燕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鸟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知道鸟类维持生存需要食物、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也知道燕子每年会秋去春来,但具体的原因和作用并不清楚。同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能说出什么是迁徙。2 .能说出燕子迁徙的过程及其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 .能根据燕子南飞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3 .能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燕子的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性。4 .能通过分析综合得出

12、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和怎样迁徙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能对燕子南飞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接受和参考他人的调查结果,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爱鸟活动,认识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鸟类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的变化。难点:能说出燕子迁徙的过程及其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燕子迁徙的路线图、记录表、课件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请看燕子迁徙视频。(视频内容: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

13、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2 .提问:燕子为什么要迁徙?是怎样迁徙的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L调查一年中燕子的生活规律(研究燕子为什么要迁徙)o(1)提出问题。提问:燕子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燕子的食物是什么?燕子在什么时候北迁、南迁和繁殖?(2)掌握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每一段落,找出段落中与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关的内容,勾画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试着用勾画的词语或句子去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开始整理资料;如果不能就返回到段落开始,重新筛选资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3)阅读资料。学生阅读、整理资料,并将资料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4)交流评价。指定小组代表

14、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地方与其生活习性有关。燕子以蚊蝇等昆虫为食,并习惯在空中捕食飞虫,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不能发掘潜伏的昆虫幼虫、虫蛹、虫卵。燕子主要在2至3月北迁,在4至7月繁殖,在10至11月南迁。)(5)得出结论。师生根据教材中的“燕子生活周期图”概括燕子一年中的生活规律。北迁一求偶一筑巢一孵化tI越冬一南迁一集群一育雏播放:体现燕子或其他鸟类迁徙规律的录像。(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暧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2 .查阅燕子迁徙的路线图。(1)提出问题。提问:燕子是怎样迁徙的?在迁徙过程中,燕子在繁殖地、迁徙距离、越冬地会进行哪些主要活动?停留多长时间?(2)搜集整理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资料。(燕子在繁殖地主要进行求偶、筑巢、孵化、育雏等活动,停留时间一般持续在4至9月之间。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主要在白天寻找食物,夜晚飞行,迁徙时间主要在3至4月和10至11月。燕子在越冬地主要进行生长活动,停留时间主要在12至2月之间。)(4)得出结论。讨论:迁徙对燕子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小结:迁徙是鸟类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的本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