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作业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大赛单元作业设计(初中历史)设计者:宋家新桂少瑞刘娜聂丹丹张慧陈光进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部序言1一、单元信息2二、单元分析2(一)单元概况2(二)教材分析3(三)学情分析3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3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4五、课时作业4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4第5课三大改造7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9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12(一)基础过关题12(二)拓展训练题14(三)活动探究题14(四)合作实践题16七、作业评价量表18序言一、总序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切
2、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除了提升课堂效率外,还应该设计高质量的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基于以上背景,我们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理念,设计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个课时和单元检测作业。二、设计理念(一)重视素养培育,坚持育人导向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设计了多种类型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发挥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二)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分层”作业本单元作业设计以“双
3、减”政策为抓手,推动实施“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同,注意区分作业的层次性,提升作业的思维性,强化作业的趣味性。就本单元作业设计而言,我们设计了基础性、探究性、合作实践性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选择,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参与感、获得感、创作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三)强化实践创新,凸显跨学科融合本单元作业设计以课标为引领,采取讲述历史故事、开展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丰富作业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跨学科融合,做到让学生在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的提升。综上,本教学组紧随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最新义务教育课标
4、要求,设计了本单元作业。通过精心设计课时作业,切实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3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二、单元分析(一)单元概况1 .单元地位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义务教
5、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阐述如下: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运动等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2 .学业要求能够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人物、现象;能够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探索这条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3 .教学建议(1)搜集、整理英雄事迹和劳动模范的史料,为社会主义建设英模立传,叙述
6、他们的嘉言懿行和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举办英模事迹展览、报告会等活动。(2)开展项目学习,特别是围绕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要内容,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等尝试搜集身边的直接而鲜活的资料,形成项目学习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举办项目学习成果研讨会、报告会。(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I良好开端Z中共八大;1J:itj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产r7大族近”和一:1rZ攵花关聚Q一模茶物主逊雷宝论菽玉除品:正标号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中国共产
7、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4课讲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第5课讲述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讲述的是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次历史巨变,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和信心。
8、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立更生的精神,感悟建设者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继而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品质,奋力拼搏。(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事迹都有一定了解,这有利于本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及建设成就的学习。但是学生对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的实质等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材料,并适当补充材料及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9、有制的转变。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能叙述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等史事的基本进程,理解这些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3 .能准确说出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并分析其影响。(培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素养)4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并能吸取经验教训。(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5 .通过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艰辛的过程。(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6 .通过学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物事迹,体会
10、中国共产党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素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3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3个课时作业和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15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了解“一五”
11、计划;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作业类型课时作业作业功能课后复习题量共4题,其中基础测试3题,拓展提升1题。时长基础作业(必做题)6分钟;拓展作业(选做题)10分钟(一)基础过关(必做题)作业内容设计意图一、单项选择题1.(改编)下图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图。据此可知()本题选取数据图表史料,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图表型史料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性认识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和渗透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图1A.美英重工业发展已停
12、滞不前B.美英中三国均已完成工业化C.中国重工业发展获得突飞猛进D.中国重工业水平超过发达国家【答案】C【作业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核心知识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大量工业项目全面展开,一些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或超过了计划的定量。由于建国初基础薄弱,所以年增长速度还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但不代表工业水平和总量超过发达国家。因此,正确选项为C。2.(选编)学者孟凡东在文章中评价道: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形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的经济现代化。这里“它”是()A.新中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C.土地改革的实行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
13、案】B【作业分析】本题考查核心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意义。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这对形成计划经济模式产生重要作用,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也是全面经济现代化的开始。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反映的史事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3.(选编)1954年全国有1.5亿人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讨论,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起草委员会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解释,对正确建议予以采纳。由此可以看出,宪法()A.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C.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本题选取文字材料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
14、年级计划特点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本课教学中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本题通过创设宪法起草过程的情境,让学D.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D【作业分析】材料中“1.5亿人参与讨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正确的予以采纳”充分表明宪法的制定过程体现了让人民广泛参与,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D项正确;A项对应的史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依法治国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D项对应的史实是新中国的成立。生生动的感受到人民的广泛
15、参与,更易于理解宪法反映和满足人民的利益。通过本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维度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二)拓展训练(选做题)二、材料解析题4.(选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到1957年底,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道路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大会经过认真的讨论,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选举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这次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2)根据材料二,写出“大会”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