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874754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程翔:与中学生谈孔子和论语作者简介: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著有语文教改探索集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程翔与语文教学课堂阅读教学论说苑译注论语译解等。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钱穆论语新解称:“论语一书,乃孔门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毛子水论语今注今译称:“论语为中国第一书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论语就没有资格谈论儒家学说,就没有资格谈论孔子,甚至就没有资格谈论中国古代文化。可以说,论语是中国读书人不可绕行的文化经典。中学生读一读论语是完全必要的。“论语”作为书名,最早见于礼记坊记。“论”读Iun,是编纂

2、的意思。“语”就是说的话。汉书艺文志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意思是说,“论语”这两个字就是编辑孔子及其弟子们说的话,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整理而成的。这些话充满了丰富深刻的含义,反映了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的生活和思想,再现了当时弟子们跟从孔子学习的情景,记录了孔子和他同时代的一些重要人物交往的史实,展现了春秋末期复杂的社会背景。可以说,作为语录体著作的论语其文化价值是极其重要的。要想读懂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的生平。论语共20篇512章(采用杨伯峻论语译注章节的划分),并不是按照孔子从青年到老

3、年的时间顺序编辑的,如果不了解孔子的生平,理解这些篇章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当然,要想了解孔子的生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孔子传记,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钱穆的孔子传,匡亚明的孔子评传,李长之的孔子的故事,鲍鹏山的孔子传,还有其他人写的孔子传记小说等。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不可能把这些传记都找来阅读一遍,笔者以为孔子的故事最适宜中学生阅读。一、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人,后避难来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6)因立有战功,以勇力闻名。叔梁纥先娶施氏,生有九女,没有儿子;后娶妾生一男子,叫伯尼(又名孟皮),但有残疾。于是叔梁纥在66岁时又娶了颜

4、氏女一一颜徵在。她在鲁襄公22年夏历8月27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下了孔子。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就去世了。于是,颜徵在带着儿子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居住,那里是颜氏娘家住地。孔子小时候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得以健康成长。论语子罕中记载孔子回忆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干过下苦力的活,像是放羊,放牛,做吹鼓手,等等。20岁后,他做过“乘田”“委吏”这样的小差使,帮人家管理牛羊和仓库。孔子从小善于学习,尤其喜欢演习周礼。孔子曾经拜见郑子,向他学习官制。孔子进入太庙,虚心好学。他还到周天子的都城雒邑(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学习周礼和古代文献,并向老子

5、请教。孔子还曾向师襄学习音乐。当时,教育的课程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都认真学习。除此之外,孔子还广泛学习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融会贯通,为他后来整理“六经”奠定了基础。他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为孔子奠定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可以说,孔子求学的经历对中学生颇有借鉴意义。孔子从30岁到50岁,这个时期主要在鲁国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孔子的著名弟子,大都在这个时期受教于他。期间,孔子曾经到齐国谋求发展,齐景公打算任用孔子,由于晏子的反对,没有成功。在齐国,孔子听到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齐国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回鲁国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学

6、术研究。50岁以后的四年里,孔子在鲁国做官。他先是做中都宰,即中都县长;后又做小司空、大司寇,位列上卿。当时的鲁定公并不掌握实权,国家大权掌握在季孙氏(季桓子)手中,所以孔子要向季桓子负责。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随从定公参加与齐国国君会盟的夹谷(今山东莱芜市南)之会,并担任司仪。在会盟中,齐国制造混乱,想要乱中劫持定公。孔子大义凛然,怒斥对方,折冲樽俎,迫使齐景公有所收敛,维护了国家尊严。夹谷之会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孔子的威望,赢得了定公和季桓子的信任。于是在孔子54岁的时候,代理季桓子处理国家政事,成为国家的第三号人物,这也是孔子一生中所担任的最高职务。孔子对季桓子的专权行为早就不满,

7、对孟孙氏、叔孙氏这两位权臣也很有意见。孔子想利用手中的权力削弱“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都是鲁桓公儿子,所以称“三桓”。季孙氏任司徒,孟孙氏任司空,叔孙氏任司马。季孙氏权势最大。)的势力,于是在公元前498年提出“堕三都”的主张。“堕”通“照”(hui),指拆除城堡的城墙。“三都”是“三桓”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的城堡,派家臣管理。这些家臣盘踞城堡中搞独立,“三桓”对他们己经失去控制,他们可以越过“三桓”直接干预国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见论语季氏第2章)。在孔子看来,这是国家政权制度中极不正常的现象。鲁定公苦于没有实权,所以完全支持孔子“堕三都”。“三桓”鉴于对家臣失去控制,也

8、同意“堕三都二“三桓”起初并不明白孔子的真实意图,可以说,孔子充分利用了国君与“三桓”的矛盾和“三桓”与家臣的矛盾,使他们都同意并支持孔子的提议。“堕三都”起初比较顺利,叔孙氏的邱都(故地在今山东东平东南,邱,读h6u)和季孙氏的费都(今山东费县西南,费,古读bi)先后被拆除。但是到了拆除孟孙氏成都(在今山东宁阳)的时候,孟孙氏突然明白了此举对他不利,便改变了态度,致使季孙氏和叔孙氏也如梦初醒,开始反对“堕三都”了。这样,孔子的计划遭到失败,他不得不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动荡生活。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大夫、家臣的僭越行为普遍存在。孔子推崇周文王、武王那样的圣

9、王,幻想实行仁政德治。于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决定了孔子的主张必然行不通,必然到处碰壁。从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84年,也就是孔子从55岁到68岁,他离开家乡,在外辗转漂泊14年,到过卫、曹、宋、陈、郑、蔡、楚等国家,在卫国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陈国。流浪期间,孔子遭遇多次险情,险遭宋司马桓魁(tu1)杀害,还曾断粮于陈、蔡之间达七天之久,师徒饿得面带饥色,连站立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在郑国东门口,孔子和弟子们走散了,他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那里,有人看见后对子贡说,东门站着一个人,疲惫不堪,无所适从,就像一条丧家狗(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流浪期间的凄惨情景由此可见一斑。

10、公元前484年,己经68岁高龄的孔子接到季康子(季桓子的儿子)的邀请,回到鲁国,从此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孔子晚年主要整理古代文献(经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有诗书礼易乐春秋,号称“六经”。),编修春秋一书。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的一天早晨,孔子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轻轻地唱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唱罢,对着门坐下,长叹一声,说:“予殆将死也。”七天后,就是鲁哀公十六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73岁。孔子19岁结婚,妻子是宋人亓官氏(李零教授据汉礼器碑考证应为并官氏),生有一子孔鲤,字伯鱼(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生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

11、赐孔子。荣君之贬,故因以名日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o孔鲤的儿子孔饭,字子思,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还是文献整理家和音乐教育家。孔子的伟大贡献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所尊奉的圭臬,论语一书也成为中国人的“圣经叔本华说过:“只有从那些哲学思想的首创人那里,人们才能接受哲学思想。因此,谁要是向往哲学,谁就得亲自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师。”(李天纲圣经一百句第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今天的中学生,亲手触摸那久远但仍然鲜活的文化原典,切身感受哲人的思想和情感,用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这是多么

12、美好的事情啊!孔子教育他的儿子伯鱼时说:“不学诗,无以言J笔者认为,不读论语,人生大憾!孔子的思想和情感,能让读者感受到一股股清明的泉水在心底流淌,请同学们掬一捧清泉润泽一下自己的心灵吧!二、关于“仁”学术界普遍认为,“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字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都没有出现。尚书中出现了一次,诗经中出现了两次,含义并不清晰。到了春秋时期,“仁”字逐渐多起来:国语中出现24次,左传中出现33次,基本含义是“爱人”。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含义也丰富并清晰起来。第一,“仁者,爱人”,即尊重人,重视自身修养。这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有清晰的表述。第二,“礼”是“仁”的

13、外在表现。“礼”字在论语中出现了75次,它与“仁”是表和里的关系。第三,“仁”体现社会伦理观念。论语阳货中有: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第四,“仁”从“孝”始。孔子提倡“孝”,并成为他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忠恕”是仁学的重要内容。论语里仁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J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第六,“仁者,人也这是礼记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这句话最能体现孔子“仁”的含义。孔子认为,“仁”体现人的精神品质,是区别人与动物

14、的标志。人具有道德性,追求精神生活,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论语里仁中记载了孔子在对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的一段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中学生阅读论语,既要弄清“仁”的基本含义,又要弄清“仁”的引申含义,结合语境来灵活把握“仁”的内涵。三、关于“礼”“礼”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75次,仅次于“仁”,也是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礼”?它源自周礼,指周朝传统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等,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周灭商后,周人一统天下,周礼也就

15、成了维护周朝统治的法宝。孔子十分推崇周朝的社会制度,盛赞周公的文化建设成就,幻想回到周公时代。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僧)他还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孔子对周公的崇拜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常在梦中见到周公。一旦不能梦见周公,他就有一种失落感,就感到上天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说“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具体来说,“礼”包含以下意思:第一,“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第二,“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是统治秩序。第三,“礼”是国家典制,是一切活动的准则,是人际交往的规范。孔子是“礼”的提倡者,也是实践者。论语中多处记载他遵循“礼”的言行。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J(论语颜渊)孔子还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J(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人如果离开了“礼”,就寸步难行;有了“礼”,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J(论语学而)那么,“仁”和“礼”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仁”的本质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谅解、关怀、容忍,也强调广大人民生活的安定、祥和、富裕、有教养。怎样才能保证“仁”的实现呢?这就必须用“礼”来力口以保障。“礼”具有制约作用,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