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202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研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2023.7.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22期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023年7月5日RDCY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
2、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以中老铁路为例核心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至今,中国与东盟持续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合作的东南亚样板。2023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且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未来,中老铁路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推进“一带一路”东南亚高质量绿色发展合作的关键桥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会为东盟地区的绿色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与东盟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的稳固基础,东盟绿色产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资金需求,而中国亦不断积极推动对外绿色金融开放和项目投资。在可持续
3、发展的需求下,“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充满机遇,东盟绿色资金缺口与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相匹配。作为优质案例,中老铁路的建造和通车打造了绿色可持续基建项目的标杆,传播了绿色贸易与合作理念,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面临多重挑战,东盟部分成员国尚属发展中国经济体,经济发展客观条件提高了绿色低碳升级转型的难度,并且成员国绿色融资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绿色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性也提高了投资壁垒,还面临西方国家遏制“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的多重威胁。中老铁路作为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重要桥梁,将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提供牵引力,中老铁路提升了跨境贸易质量和效
4、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陆路贸易通道,具备高效性、成本性、安全性、共享性。中老铁路打通了“一带一路”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认证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相关国家和企业可以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证体系,鼓励供应链中的企业遵循环保和社会责任原则,这有助于构建绿色供应链,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环境友好性。中老铁路吸引和带动了绿色投资,为其他“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建立了成功投资经验,例如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包括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跨国投资等,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机制吸引投资,促进投资者分享项目的经济收益,并在项目运营中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中来铁路加强了“一带一路”人文交
5、流、旅游合作和人员流动,推动了人文交流的深化和互联互通的发展,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老铁路等项目的牵引下,中国将与东盟各国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核心摘要3引言6一、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基础稳固8(-)战略框架与高层对话建立了绿色交流合作基础8(-)气候治理进程下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基础10二、可持续发展进程带来绿色合作机遇12(一)东盟绿色资金缺口与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相匹配12(二)中老铁路连通贸易往来和绿色交流13(三)推动南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治理14三、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面临的挑战16(-)东盟经济发展条件提高了绿色低碳升
6、级转型的难度16(二)东盟绿色发展存在滞后点18(三)西方国家可能遏制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20四、以中老铁路牵引“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新进程22(一)中老铁路提升跨境贸易质量和效率22(二)中老铁路打通“一带一路”绿色产业链供应链23(三)吸引和带动绿色投资24(四)为“一带一路”项目标准提供中老经验24(五)加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5引言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十周年。在过去十年里,中国与东盟持续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合作的东南亚样板。2023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7、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且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自开通后的18个月以来,呈现出客货两旺态势,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未来,中老铁路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推进“一带一路”东南亚高质量绿色发展合作的关键桥梁,而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的重要骨干,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将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也会为东盟地区的绿色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国与东盟正通过“一带一路”搭建起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1967年8月,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10个成员国组成,老挝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国。东盟自成立以来,不仅建立了高效而牢固的区域
8、合作机制,亦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并与中国在生态城市合作2、能源投资转型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活动5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东盟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发起方,将与1周士新.东盟扩员的制度困境一一以东帝汶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9(6):3538.2李盼文,彭宁.“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合作重点领域分析:以中国一东盟生态城市合作为例1A2O2O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496-500.3吕文斌,姚明涛.协同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投资转型J.中国发展观察,2023(18):40-42,31.4谢翠,李立民,
9、周华敏.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的环境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2023(6):1479.5花瑞祥,蓝艳.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关键社会经济因子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3(9):2210-2218.RCEP其他成员国共同推动经济开放,不断降低关税壁垒,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在此基础上,“绿色”未来将成为中国-东盟“一带一路”合作的鲜明底色。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亦在疫情后积极推进经济绿色复苏I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目标逐渐在国际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国际绿色融资工具的发行、海外绿色产业项目的投融资、跨境环境信息披露共享在内的一系列金融合作也在提
10、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于绿色低碳项目的建设发展以及区域贸易的绿色升级。由此可见,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对提升南海与西太平洋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建立低碳国际合作体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中老铁路的开通和运营也会为相关领域的国际绿色发展项目带来更多开放性的机遇,并进一步拉动全球绿色发展迈入以东南亚地区为中心的“亚洲时代”。1王文,崔震海,刘锦涛.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绿色复苏的契机、困境与出路U.学术探索,2023:77-86.一、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基础稳固中国与东盟积极推进在环境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防治、绿色产业投融资等领
11、域的合作,具备绿色合作的坚实基础。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之中,东盟绿色产业存在巨大的技术和资金需求,而中国亦不断积极推动对外绿色金融开放和项目投资,各类政策措施和市场互动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绿色金融深度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战略框架与高层对话建立了绿色交流合作基础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际合作体系是21世纪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必然要求。经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十周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已基本建立牢固且长期的绿色合作机制。1.构建和完善绿色合作顶层设计框架2023年11月11日,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各方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进一步建立并巩固实质互利的中国-东
12、盟绿色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此前早在2016年9月,国家生态环境部与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就在广西南宁共同发布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3年)与中国-东盟环境展望:共同迈向绿色发展两份文件,提出要构建绿色政策的对话交流机制、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机制、环境产业新技术推动绿色发展机制等,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环境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框架指导。2017年11月,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同意发表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加强环保、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合作,包括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战略(2016-2023)2023年,中国与东盟联合发布了关于加
13、强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关于能源转型和能源恢复、森林管理、气候智能型农业,以及为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知识共享,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由此可见,中国与东盟已建立起国家层面的绿色合作开放平台,通过该平台,双方不断吸引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的投入与支持,推动绿色合作迈向新阶段,提升至以“碳中和”为背景的跨境绿色投融资新高度。2 .开展环境合作论坛进行对话交流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3)与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3)等文件的指导下,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已成为双方在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对话平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自2011年1
14、0月在广西举办后,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届,历年主题涵盖了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通过开展专家探讨、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达成了一系列绿色发展的战略共识和子领域合作模式与框架。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通过不断提升深度和广度,已经成为双方探索绿色合作实践道路的重要沟通桥梁。3 .推动生态环保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基本共识,双方于2009年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2011年联合制定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1-2013)o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已与东盟所有成员国政府签订了“一带一路”相关合作文件,积极开展
15、战略对话与经济合作,现已成为东盟的重要投资者。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一带一路”倡议中,生态环境合作与绿色产业投融资逐步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经济合作的新引擎。2023年6月22日,中国-东盟生态环保合作周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促进了1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全文)EB01.(2018-UT5)2023-05-11.中国与东盟在环境保护、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之间更务实与深入的合作。(二)气候治理进程下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基础气候治理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产业以及相关投融资活动成为独立于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合作领域。中国与东盟充分意识到绿色合作的重要性,中国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东盟部分国家也相继提出了绿色低碳减排的长期政策规划。1 .东盟成员国相继推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东南亚国家是巴黎协定的缔约者和全球低碳减排的积极参与者,东盟各成员国不仅陆续制定了以碳净零排放为目标的减排措施,而且先后向联合国递交了自主贡献报告和近年来提高的新增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置于与东南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表Do东盟成员国陆续将低碳减排与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