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融合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谢静任本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育新人、兴文化”使命任务的重要切入口。云南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实际,依托核心素养5C模型一一创造力(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审辩思维(criticalthinking )、文化传承与理解(culturalcompetency),着力对“融合式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索,努力做好小学阶段高质量道德与法治课建设。如果说核心素养解答了
2、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带领学生“去哪里”,融合式教学就是对“怎么去”的正面回答。、着眼课程目标,五维融合融合式教学包含众多要素,对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主体、评价五个维度展开了重新定位,实践中必须时时以课程目标为指向,才能让庞大的系统杂而不乱,有条不紊。1 .目的融合:基于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的进行了梳理与重塑,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统领,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坚定“四个自信”为主要导向,以“明理导行”为具体实施策略,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的丰富性及育人功能,助力学生的终生发展。2 .内容融合:(
3、1)道德与法治课与德育活动相融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导向,积极推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新时代好少年”模范作用发挥,探索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坚持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的交汇融合,一是丰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二是强化生活指导,确保学生消化和运用知识,逐步构筑起成长的桥梁;三是重视艺体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激情,塑造完美的人格和品行。如:开展红色旗帜代代传的“余工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当党旗、国旗、团旗、大队旗从每个少先队员的指尖拂过,少先队员充满了自豪感;开展特色鲜明的“红领巾小健将”体育活动、“红领巾小
4、书虫”读书活动、“红领巾小创客”创新活动、“红领巾小百灵”歌咏活动,又为少年儿童搭建了多彩的舞台,增强了文化自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进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正面引导了队员们立志向、筑梦想的热情,坚定了队员们做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好少年的信心和决心。(2)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为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实践的充分融合,学校与相关友邻单位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把校园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一一参观民族博物馆,从小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去天文台,仰望星空中明白只有脚踏实地学习,长大才能有本领遨游太空;参观铁路博物馆
5、,在轨道和火车的变化中感受时代的变迁,祖国的飞速发展。从云南省博物馆到世博园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从昆明植物园到陆军讲武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更多角度认识了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明确的规则意识、更优秀的公民素养、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3)道德与法治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依托云南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支持,学校致力于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与法治课有机融合:抓物质文化,让每一面墙会说话,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抓行为文化,充分发挥文明监督岗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多角度强化师生礼仪教育;抓精神文化,让“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的校训深入人心。以鲜明的育人特色
6、不断美化着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形成校园文化育时代新人的风向。3 .主体融合:学校着力推进“专题式”教学从全域化向纵深化发展,实现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备课组首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主体定位,重新审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学习关系的主体地位,以多样化的专题和教学手段,引导师生、家长、教研组等多个教学主体共同学习,真正贴近社会客观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努力做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微课”以及“智慧课堂”等模式的引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创建思政“微课堂”,突破教学主体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强学校
7、与社会的联动,让学习载体更加丰富。4 .方法融合:(1)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的百年历程,认识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2)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多学科构课,多维度思考,充分挖掘其他学科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课资源。为确保其科学性,在学期初学校会打破教研组的界限,充分利用跨学科、跨领域大教研,用大视野重构内容,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放眼社会。如:建设国家这个主题,原本是道德与法治中的课程内容,我们挖掘到这个主题可
8、以和语文学科结合,将建设国家与课文典型人物相融合,学生在综合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在讲党史故事中训练口语交际;也可以和美术学科相结合,通过绘长征路线、绘英雄人物、绘美好未来等形式表达对先辈的敬意;还能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走进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了解更多革命故事,积极担任“小志愿者”,把认识转化为行动。5 .评价融合:(1)评价内容多维。道德与法治课尤其不能以分数作唯一的衡量标准,因而我们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习惯养成等。丰富的内容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习惯养成、知识习得和性格发展,特别关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理念在学生行为中的体现。(2)评价方法多
9、样。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增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生机,检验融合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包括成长记录评价、延迟评价、合作评价、面对面评价、在线评价、集体性评价、奖励性评价等,充分落实教学与实践的效果。CBD7AFDA-DC75-402C-A069-B4B311CB2F3B(3)评价主体多元。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主体为依托,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帮助学校和学生在不同维度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解决问题。二、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充实载体课程体系引导和规划着教学活动,是开展教学的根本载体,也较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抓牢道德与法治课的
10、课程建设一体化意识,充分建立学习的“跑道”,拓宽学习的“渠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体系整体发展。因此,附小既抓实原有的必修课程,又科学建设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选修课程。基于极具特色的校本多维融合课程,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是学校探索的主要方向。学校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实施,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外延,逐步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执行,设足课时,保证教学质量);探究提高课程(每周6个课时的校本课程);拓展延伸课程(每周五“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附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
11、进行精细化、个性化分类设置,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对道德与法治课中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其中一项重点任务是基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引导未成年人在丰富的体验性活动中深刻识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充满活动的课程体系让师生相互促进,不断成长,“走班制”的形式让学生跳出固定的环境和人际交流圈,获得更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课程品位高,教学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更为学校本课程今后的完善提供了更丰富的载体、更儿童化的视角、更多样的渠道。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有碎片化、生活化、涵盖内容广
12、的特点,融合式教学加入更多的元素,对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思想站位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次,思维视野要广,要具备综合的眼光、跨界的意识,能够正确理解与道德与法治课关联密切的前沿理论、时政热点、新闻播报等内容,并能够以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和形式进行传授;再其次,要有充分运用资源的能力,既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也能从社会资源及网络、书报等媒介中提取出对教学真正有用的信息,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社会接轨,让学生的学习与时代并进。附小挖掘依托高校的有利资源,邀请云南大学的相关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展“学党史、知党情
13、、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专题讲座,为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学校还邀请五华公安分局法制大队的警官给大家开展法制专题讲座,增强教职工的法律意识,让教师主动成为法制宣传的带头人;而小学部校长和书记率先示范,经常性给教师上党课,为教师讲好道德与法治课提供更多宝贵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高强度促成道德与法治课专兼职教师集中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开阔教师视野,为大家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四、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意识,提升合力针对当前大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集体备课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之间的彼此割裂、教学内容重复、各学段未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资源未能共研共享、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云南大
14、学牵头云大附中附小开展联合研讨,提出了集体备课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共商共建共研共享等一体化备课理念,整体把握一到六年级教学内容,系统认识各阶段目标,以扎实的教研为保障、以丰富的课程为补充、以多维的评价为激励,突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瓶颈。有了这样的一体化意识和支撑,相比以往,附小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加注重以史为鉴、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概言之,附小的融合式教学,目标兼顾课标,要实现过程与结果都有体验、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教学体系包含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教学内容跨学科的融合、组织方式跨年级的融合、学科知识课内外的融合,实现方式上,有语言信息传递与实际训练参与相融合、直接感知授受与引导探究实践相融合、保留个性特征与综合素质培养相融合、传统文化积淀与现代技术渗透相融合、教材知识吸收与社会实践体验相融合。由此,推动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和使命,经融合式教学的助力,也得到更显著的支撑。CBD7AFDA-DC75-402C-A069-B4B311CB2F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