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152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卖炭翁单元6学科语文年级八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3、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4、背诵诗歌。重点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2、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3、背诵诗歌。难点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2、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知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

2、现实而作。这是唐代一位诗人说的。我们来猜一猜。他是是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对,他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听回答激趣讲授新课展示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3、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4、背诵诗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读补充笔记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

3、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他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解题: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原作下有题注日“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关于新乐府“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

4、府体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写作背景了解文常知人论世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

5、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普遍为人们了解。读目标1注音读目标1划节奏读诗歌,读准字音:伐薪(xin)两鬓苍苍(bin cng)辗冰辙(nian zh6) 叱牛(chi )翩翩两骑(pidnJ1) 泥中歇(xie)口称敕(chi)宫使驱

6、将(jiang)半匹红绡(xiao)一丈绫(ling )系向牛头(ji)衣裳(shang)何所营(ylng)读准停顿诗歌的节奏大体分为,四三,“四”又可细分为“二二”,“三”又可细分为“二一”成“一一”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意思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个骑马的人

7、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探究: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的故事。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烧炭一一运炭一一被夺炭卖炭翁与宫使分别让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分别找出描写他们的诗句,说一说。读笔记回答回答目标2目标2目标3笔记目标3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8、苍苍十指黑一一肖像描写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一肖像、心理描写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一动作描写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心理描写运炭的艰难炭被掠夺,虽然舍不得,但无可奈何。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一一肖像趾高气扬、得意忘形手把文书口称敕,同车叱牛牵向北。一一动作仗势凌人、蛮不讲理对比揭露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问题探究:1、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卖

9、炭翁“两鬓苍苍”与“十指黑”;“衣正单”与“愿天寒”;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炭的价值与所得巨大差别作用: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 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0、4、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句。你从中读出什么?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 “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扩展延伸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

11、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比较异同比较两首诗诗歌名体裁情 感写法茅屋为秋风所破欧歌行体(古体诗)二言、七言、九言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情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内心独白,直接抒情(较强的叙事性,较精彩的描写)卖炭翁J七诗诗、言府体言一己乐古三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记叙描写(较强的叙事性,较精彩的描写)背诵目标4自由诵读,背诵、默写。理解性填空:1)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2)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3)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4)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伐薪(xin)口称敕

12、(chi)B.两鬓(bin)一丈绫(ling )C.叱牛(chi )冰辙(zh6)D.衣裳(shng)泥中歇(xie )苍苍(cng)系向牛头(ji )红绡(xiao )辗冰辙(ian )两骑(q)何所营(ying)驱将(jiang)翩翩两骑(pian)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驾炭车辗冰辙(“辗”同“碾,碾压。)B.手把文书口称敕(拿)C.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D.翩翩两骑来是谁(高大的样子)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译文:他满面尘灰、烟火熏黑了面容,两鬓灰白,十指都被染黑。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译文:

13、数九寒天,卖炭翁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让人怜惜,但是心里却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译文:半匹红纱一丈绫,宫使将它们系在牛头上充当碳被宫中收了的标志。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做练习拓展提高译文:夜里下雪,城外积起了一尺深的雪,卖炭翁天刚亮就驾着炭车辗过道道冰辙艰难赶路。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