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2513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高院、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科创办、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科协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的通知(沪科规(2023)4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实施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依据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国科发监(2023)221号)等规定,市科委会同本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特此通知。上海

2、市科委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高院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科创办上海社科院上海市科协2023年9月14日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I意见精神,规范本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国科发监(2023)221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称的科研失信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科

3、学研究行为准则与规范的行为,包括:(一)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二)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三)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四)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五)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六)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七)重复发表,引用与论

4、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A)其他科研失信行为。本办法所称抄袭剽窃、伪造、篡改、重复发表等行为按照学术出版规范及相关行业标准认定。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条(职责分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上海社科院”)分别负责统筹本市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有关科研失信行为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或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可组织开展联合调查处理或协调不同部门(单位)分别开展调查处理。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系统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科研失信事件信息报送机制,并可对本系统发生的科研

5、失信行为独立组织开展调查处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是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第四条(调查主体)科研失信行为被调查人是自然人的,一般由其被调查时所在单位负责调查处理;没有所在单位的,由市科委或上海社科院负责组织开展调查处理。调查涉及被调查人在其他曾任职或求学单位实施的科研失信行为的,所涉单位应积极配合开展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时送被调查人所在单位。牵头调查单位应根据本办法要求,负责对其他参与调查单位的调查程序、处理尺度等进行审核把关。被调查人是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人、非法人组织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调查处理。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由市科委或上海

6、社科院负责组织开展调查处理。第五条(项目的调查主体)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的申报、评审、实施、结题、成果发布等活动中的科研失信行为,由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部门(单位)负责组织调查处理。项目申报推荐单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参与单位等应按照项目管理部门(单位)的要求,主动开展并积极配合调查,依据职责权限对违规责任人作出处理。第六条(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的调查主体)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申报中的科研失信行为,由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管理部门(单位)负责组织调查,并分别依据管理职责权限作出相应处理。科技奖励、科技人才推荐(提名)单位和申报单位应积极配合并主动开展调查处理。第七条

7、(论文发表的调查主体)论文发表中的科研失信行为,由第一通讯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牵头调查处理;没有通讯作者的,由第一作者的第一署名单位牵头调查处理。作者的署名单位与所在单位不一致的,由所在单位牵头调查处理,署名单位应积极配合。论文其他作者所在单位应积极配合牵头调查单位,做好对本单位作者的调查处理,并及时将调查处理情况书面反馈牵头调查单位。学位论文涉嫌科研失信行为的,由学位授予单位负责调查处理。发表论文的期刊或出版单位有义务配合开展调查,应主动对论文是否违背科研诚信要求开展调查,并应及时将相关线索和调查结论、处理决定等书面反馈牵头调查单位、作者所在单位。第八条(调查单位职责)负有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

8、职责的相关单位,应明确本单位承担调查处理职责的机构,负责登记、受理、转送、调查、处理、复查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科研失信行为迁就包庇,不得阻挠、干扰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第九条(配合调查)科研失信行为当事人及证人等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情况、提供证据,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材料。第三章调查第十条(举报途径)举报科研失信行为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一)向被举报人所在单位举报;(二)向被举报人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部门举报;(三)向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人才计划等的管理部门(单位)举报;(四)向发表论文的期刊或出版单位举报;(五)其他途径。第十一条(

9、受理条件)举报科研失信行为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二)举报内容属于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三)有明确的违规事实;(四)有客观、明确的证据材料或可查证线索。鼓励实名举报,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第十二条(不予受理)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不予受理:(一)举报内容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二)没有明确的证据或可查证线索的;(三)对同一对象重复举报且无新的证据、线索的;(四)已经作出生效处理决定且无新的证据、线索的。第十三条(受理答复)接到举报的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并通知实名举报人,不予受理的应说明情况。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且属于

10、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予以受理;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可转送相关责任单位或告知举报人向相关责任单位举报。如通过信访等渠道转送涉及科研失信行为且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按照本办法执行。由信访受理部门告知举报人转送情况。举报人可以对不予受理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异议不成立的,不予受理。第十四条(主动受理)下列科研失信行为线索,符合受理条件的,有关单位应主动受理,主管部门应加强督查。(一)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转送的线索;(二)在日常科研管理活动中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管理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三)媒体、期刊或出版单位等披露的线索。第十五条(调查方案)调查应制订调查方案,

11、明确调查内容、人员、方式、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工作纪律等,经单位相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第十六条(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调查应包括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行政调查由单位组织对相关事实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对相关原始实验数据、协议、发票等证明材料和研究过程、获利情况等进行核对验证。学术评议由单位委托本单位学术(学位、职称)委员会或根据需要组成专家组,对涉及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专家组应不少于5人,其中外单位专家人数应占专家组总数一半以上,根据需要由相关领域的同行科技专家、管理专家、科研诚信专家、科技伦理专家等组成。第十七条(调查谈话)调查需要与被调查人、证人等谈话的,参与谈话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谈话内容应

12、书面记录,并经谈话人和谈话对象签字确认,在履行告知程序后可录音、录像。第十八条(调阅资料)调查人员可按规定和程序调阅、摘抄、复印相关资料,现场察看相关实验室、设备等。调阅相关资料应书面记录,由调查人员和资料、设备管理人签字确认,并在调查处理完成后退还管理人。第十九条(调查核实)调查中应当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对有关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可根据需要要求举报人补充提供材料,必要时可开展重复实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测试、评估或评价,经举报人同意可组织举报人与被调查人就有关学术问题当面质证。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第二十条(立即报告)调查中发现被调查人的行为可能影响

13、公众健康与安全或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的,调查人员应立即报告,或按程序转送有关部门处理。第二十一条(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调查中发现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涉嫌从事论文及其实验研究数据、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的买卖、代写、代投服务的,应及时报请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依规调查处理。第二十二条(中止调查)调查中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经单位相关负责人批准中止调查:(一)关键信息不充分或暂不具备调查条件;(二)主要证据在其他法定程序确认过程中;(三)涉及法律、法规、规章适用问题,需要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四)其他需要中止调查的情形。中止调查的原因消除后,应及时恢复调查,中止的时间不计入调查时限

14、。中止、恢复调查,应当告知举报人。第二十三条(终止调查)调查期间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调查,并告知举报人:(一)举报人有正当理由撤回举报,且不违反相关规定的;(二)调查中发现举报内容存在不符合受理条件新情况的;(三)调查期间被调查人死亡的,终止对其调查,但不影响对涉及的其他被调查人的调查;(四)其他需要终止调查的情形。第二十四条(调查不碍业务)科研失信行为涉及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等的,调查单位在查实前,举报所涉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等事项的受理、评审、立项、批准等业务进度不受妨碍。但被调查人不配合或者阻挠、干扰调查工

15、作的,可以暂停相关工作进度。第二十五条(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应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线索来源、举报内容、调查组织、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相关当事人确认情况、调查结论、处理意见建议及依据,并附证据材料。调查报告须由全体调查人员签字。调查单位一般应在调查报告形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调查情况书面告知参与调查单位或其他具有处理权限的单位;如是转送的,应将调查报告报送转送单位或受理单位。受理单位负责及时将调查情况告知实名举报人。需要补充调查的,应根据补充调查情况重新形成调查报告。第二十六条(查处期限)本市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因特别重大复杂在前款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完成调查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可延长调查期限,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0个工作日。对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转送的,调查延期情况应向转送机关或部门报告。第二十七条(澄清)对经调查未发现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单位应及时以适当方式澄清。对举报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举报人所在单位应依据相关规定对举报人严肃处理。第四章处理和信息报送第二十八条(处理权限)被调查人科研失信行为的事实、情节、性质等最终认定后,由具有处理权限的单位按程序对被调查人作出处理决定。第二十九条(种类)处理措施的种类:(一)科研诚信诫勉谈话;(二)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三)暂停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