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正确对待批评保持进取之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正确对待批评保持进取之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党课讲稿:正确对待批评保持进取之心对于批评,大家都不生疏,从我们记事的时分起,就有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可以说,批评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那么,被批评者受到批评时有什么样的反应有的人能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但也有人对待批评看法消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消极看法:一是当作耳边风,听不进去;二是心存反感,当场“顶牛”;三是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四是自暴自弃,对前途丧失信念。以上四种看法,无论何时显现,都会使错误不能按时改正、同志之间的团结得到破坏、个人的成长进步受到影响,那么,我们应当怎样面对批评呢今天我就围绕“正确对待批评,保持进取之心”这一课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主要是目的是通过教育引导大家理性
2、地认识批评、正确地对待批评、英勇地接受批评,保持进取之心。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一是要摆正心态;二是要正视批评;三是要善待批评。第一、要摆正心态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忧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想包袱。应当说,受批评当然是不快乐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压力可以变成连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人们常说“性格确定命运”,那么,什么确定性格呢这里可以告知大家,是心态确定性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也就会做出什么样事情,时间久之,也就具备了这样的性格。因此,摆正心态
3、对我们的事业至关重要。首先,要须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俗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宏大的人物,都有犯错误的时分。“千古一帝”秦始皇,兼并六国,光复华夏,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奉献。但在后期,由于其苛捐猛政,焚书坑儒,秦王朝只阅历了秦二世就土崩瓦解。开国领袖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当时中国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局面。科学家牛顿,在力学领域成果丰硕,但他晚年却痴迷于神学研讨,与他早年崇尚的科学精神南辕北辙。纵观伟人的脚印,他们都做不到“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现代的青年党员呢因此,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点批评,是再正常不过事情了。其
4、次,要切记“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I。古人讲:“玉不琢,不成器。”是指刚开采出的玉石,只有经过细心雕琢,才会成为巧夺天工的玉器。人也同样,觉悟再高、官位再大,也难保不犯错误。贞观盛唐的开拓者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历代帝王都无出其右。即便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封建君主,在魏征等大臣的严肃批评下都虚心改正错误,不断“成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后李世民不禁长叹:我失去了一只手!而在千年之后的重庆黑社会爱护伞、原司法局长文强,也曾是一块“玉”,是打黑英雄、人民的功臣。但伴着批评和监督的缺失,他渐渐走向了与党的宗旨南辕北辙的道路。在审讯台上,他追悔莫及地说:“假设当时有人
5、给我提个醒,甚至给我一个处分,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由此可见,常常听听来自领导、好友和群众的忠告,无论对个人品德修养,还是对所从事的事业,都是有益的。第三,要有“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雅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批评的动身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被批评者的成长进步。可能有时批评不完全正确,但作为被批评者,可以解释原因,消退误会,不能无故疑心批评者的动机,更不能吵架滋事,那样只能加深误会,激化冲突。三国演义中“大意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至今发人深省。蜀国大将马谡熟读兵书,才华横溢,深受诸葛亮器重,正因如此,使他养成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性格。他死板教条,把部队驻扎山顶之上,当副将王
6、平指出他的错误时,他不但不听劝阻,反而嘲笑王平鼠目寸光,忌妒自己的才能,结果被魏军包围,全军覆没。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人的本领总是有限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且不能到处以己为大,藐视他人。第二、要正视批评正确对待批评,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和成长进步意义重大。首先,批评是一剂良药。“良药苦口利于病”,有句成语叫“讳疾忌医”,扁鹊见蔡柜公,屡次提示蔡柜公身体有病,而蔡柜公不顾扁鹊“不治将恐深”的劝说,最终不可救药、一命呜呼。故事启发我们: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同志,假如不按时地给他送去批评的良药,他就会越陷越深,难以医治;反之,假如在他刚显现问题的时分就按时提示,帮助改正,那他们就会
7、“悬崖勒马”、“药到病除”。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赐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忙、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其次,批评是一座桥梁。延安整风时期,毛主席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归纳为“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批评”在两个“团结”中间,就像一座桥梁,从团结的愿望动身,再到达团结的目的,必需通过批评这座桥梁,用批评去消退不和谐的因素,可以统一思想、强化团结。因此,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同志我们要敢于站出来批评,帮忙他们搭设一座批评的“桥梁”,使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得到按时的改正。无论任何人违反了纪律,都必需赐予必要
8、的批评处分。对那些违反的同志不赐予批评乃至处分,就不能维护纪律的严格性和遵守的自觉性。第三,批评是一面镜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邹忌的人,觉得自己很美。他听说城北徐公比他还美,便先后问老婆、小妾和客人他和徐公比哪个美”答复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徐公来他家做客,邹忌用镜子一照,觉得徐公比自己美的多。他反复琢磨,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老婆说自己美,是偏心于自己;小妾说自己美,是恐惧于自己;客人说自己美,是有求于自己.要想真正明白自己有多美,肯定要照镜子,不能光听赞美的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故事告知我们,要想明白自己的缺点,就必需多听别人的批评,由于批评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发
9、现我们身上的缺点和缺乏。第三、要善待批评擅长恳切接受批评的人,肯定是有所作为、事业胜利的人。一是要“闻过则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批评。法国闻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有了缺点毛病,就好比脊背上有灰尘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拟清晰。假如不让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帮忙“拍打脊背上的灰尘”,怎能保持肌体的健康,非常欢迎领导和同志常常给自己“拍打拍打”,即使拍打”得重一点也应快乐接受下来,批评的话,肯定不如表扬的话顺耳悦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抹开面子,放开胸怀,接受批评,真正做到闻过则喜,择善
10、而从。二是要以“善败者不忘”的执着对待批评。要勇于成认错误,严于解剖自己。诸葛亮有句名言,叫“善败者不忘”,意思是说,擅长从失利或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的人,就会冷静自恃,削减失利或失误。世上没有长胜将军,一个人一生就算没有大失利,也会有小失误。在失利和错误面前,不妨先冷静地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诚实实地成认错误,并作出真诚的检查,这比辩白要强百倍。陈毅同志一生光明正大,也常常用自己在参与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些弯路来教育干部。他在63岁华诞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愧悔难自文。还是鼓土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能认真地进行
11、自我批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严于解剖自己,不努力去除自己思想上的尘垢呢从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要“知耻而后勇”,假如对过去的错误一味追悔莫及,意志消沉,就很难把握住以后的机遇,也就不行能制造更大的辉煌。三是要以“知过必改”的恒心超越批评。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不够,还要能坚定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能“虚心接受,屡教不改”。要把批评当作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连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领导、同志们的希望所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否到达批评的目的,最终要取决于被批评同志的内因。在批评面前,第一要变压力为前进的动力,不能由于犯了一点错误就背上思想包袱,对进步和前途丧失信念,错误在肯定的
12、条件下也能变成好事;第二要找准并正确吸取教训,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要擅长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请大家帮忙自己把教训找准;第三要用实际行动消退偏见,要克服批评之后少数同志的冷嘲热讽和另眼看待的影响,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行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念,只要你真正认识到了错误,并下决心改正,保持进取心,那么你就可以成为有所作为的。在我们探讨了正确面对批评保持进取之心这课题后,你是否对批评的内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我想,假如你能正确对待批评,改正错误,就会“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反之,你就会南辕北辙、遗憾终生。所以,大家肯定要牢记:“当你在工作中显现问题时,批评是一剂可以使你保持苏醒的良药;当你在生活中遭受挫折、萎靡不振时,批评是一声可以使你重整旗鼓、连续前进的断喝;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时,批评是一座可以使你辨明方向、迷途知返的警钟。为了事业的胜利,请你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吧,按时英勇地改正,锲而不舍地追求,持之以恒地奋斗,我相信:“胜利会永远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