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贯彻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心得体会“禁止参与有损中国科学院及院士群体声誉的活动”“禁止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禁止院士增选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近日,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公布,新增“禁止行为”一章5条,旨在为院士参与各类活动划出明确界限、规制不当行为。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学术性、荣誉性和纯洁性是其本质。近年来,党中央着力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健全、院士称号逐渐回归本质。及时更新相关制度,正是适应当前良好学术形势、维护院士这一荣誉称号的必要之举,有利于引导广大院士做坚
2、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进一步发挥其科技领军作用。科技界不是世外桃源,诱惑和“围猎”风险同样近在身边。从以往案例看,有的院士凭借这一荣誉称号大肆收钱敛财、为他人非法牟利;有的院士兼任较多行政或社会性职务,任性调动资源;有的院士在参加线上学术会议时行为失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荣誉称号绝不能被用来换越轨的权力、牟不当的利益。早在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就明确表示“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对违反学术道德、违规违纪的现象零容忍”,此次新增条款,进一步表明了相关部门将荣誉头衔与各项职能、利益、资源“解绑”的坚定决心Q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一头衔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院士更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近来频频被网友引用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热梗,就是重要例证,提醒院士们应做到谨言慎行,切忌迷恋“双聘院士”“全能院士”等花架子。新版规范明确“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无疑是对院士群体的及时提醒,有助于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责任重大、使命重大。期待新版规范能够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能够积极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助推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本质。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只有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才能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主业
4、,在解决科学问题上动脑筋、下功夫,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也才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既要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和公开曝光,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终身追究;也要坚持正面引导与监督约束并重,营造良好学术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科研工作者严格自律,加强科学道德修养。既要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等第一责任主体责任,通过第一责任主体切实履职尽责,确保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建设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也要积极依托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科研诚信审核和联合惩戒,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提供技术保障。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当前,科技加速发展提出新的命题,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的要求,国际科技竞争形势带来新的挑战,都要求科技监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健全完善科研诚信工作机制,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让求真求实的诚信土壤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