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657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大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基本理念的创新,还需要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的创新,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论方法,构建全新的生态治理体系。针对我国生态治理中存在的对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够,各类工程条块分割,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整体性不足,资金投入偏低,治理标准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2、理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方略:一、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坚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有效克服生态治理碎片化问题,建立多部门、多层次、跨区域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基础,统筹各类规划、资金、项目,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保护、一体化修复,变“各炒各的菜、各吃各的饭”为“各炒拿手

3、菜、共摆一桌席”。要强化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和信息共享,做到目标统一、任务衔接、纵向贯通、横向融合,提高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效率。二、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张图”制度,坚持统筹协调、任务衔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系统开展生态治理。要转变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治理思路和组织形式,切实改变过去以单个生态要素为主设置工程的做法,着力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工

4、程、不同资金项目在同一地块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不但形不成合力,反而相互抵消治理效果甚至形成新的破坏的问题。林草系统是生态保护修复的主体,管理着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陆地生态系统,肩负着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职责,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立足重点区域,强化整体治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系统布局林草生态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项目,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城市绿化,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

5、体系建设,真正发挥生态保护修复主力军作用。三、实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生态系统健康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良好的重要指针,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旺盛的活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强大的恢复力和完善的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必须建立健全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技术体系,全面推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制度。要综合运用物种法、结构功能指标法、生态系统失调综合征诊断法、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法、生态脆弱性和稳定性评价法、生态功能评价法等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方法,构建包括活力、组织、恢复力和服务功能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全

6、面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生态治理,确定系统治理方案和措施,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重点治理哪里,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充分考虑生态治理的区域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必然要求生态治理根据区域差异实行差别化治理措施。因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与区域特征相适应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要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生态区位等特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科学布局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7、和修复重大工程,严格落实工程方案科学论证和影响评价制度,优化要素配置和工程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保则保、宜用则用,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田则田,增强生态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要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以多样化乡土树种草种为主,科学造林种草,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提升。五、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工程规划体系,坚持上溯下延、系统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先后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大力推进流域生态

8、系统综合治理,以全流域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流域。流域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物质流的重要载体,流域内的水文、植被、土壤等各个自然要素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如果只关注下游生态治理,不重视上游的源头治理,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治理成果功亏一篑。只有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来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水在生态单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依据流域层级关系逐级规划、全面覆盖,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大流域治理。编制区域生态治理规划,必须以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物质流走向为基础,要充分考虑上游区域是否得到有效治理,同时还要

9、考虑工程建设对下游的影响,强化系统风险评估,增强上游下游、干流支流、坡上坡下治理的协同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六、推行生态治理工程成本核算制度,坚持以质为先、工程化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生态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是生态系统总体上质量不高、功能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建设投入偏低、标准不高。当前,生态治理已经从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低投入、低水平的生态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管理方式,实事求是地进行工程成本核算,以投入量决定工程任务量,避免任务大而全、资金少而散等问题,使项目

10、成本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治理工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既要满足工程建设投入,也要考虑后期管理、更新成本,建立投资标准与物价变化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要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投融资政策,在按照事权划分加大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大格局。新启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要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依据成本核算结果设定目标、内容和资金投入,确保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七、实行以专业化队伍为主的工程实施模式,坚持标准引领、高起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体现区域特点,将着力点放在提

11、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上,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挖坑栽树,也不能认为有绿就是成功,不能用消灭荒山荒地的传统做法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必须加快完善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严格按标准设计、按标准实施、按标准验收。同时,要实行以专业化队伍为主的工程实施模式,培育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队伍,用专业化技术、现代化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三生共赢”、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土地

12、、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建立生态产品价值顺利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有效转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要有计划地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草特色产业,建立起适宜自然资本禀赋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带

13、动农民增收致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九、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评价体系,坚持精准监测、量化评估现代化监测评价体系是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生态治理规划、监测工程进展、评估生态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态治理融合发展,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承载能力、适宜性、脆弱性、敏感性评价,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变化发展预测模型,模拟预测未来气候情境、社会经济情境和政策制度情景下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14、,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奠定坚实的科学数据基础,为系统编制空间规划、布局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要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强化组织机构与监测队伍建设,制定与完善监测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管理办法,运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高效、综合灵敏、方便实用的信息采集,多目标、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与服务,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能力、综合评价能力、适时监控能力、快速应对能力和预测预警能力,动态实时监测生态治理工程进展,精准评估治理效果,通过治理效果反馈机制,为适时调整生态治理策略提供

15、科学依据。十、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科技支撑,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尽管针对单一生态系统已经有大批研究成果,但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出发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仍是一个短板。特别是在自然资源整体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重构等基础理论,抗逆林草多性状复合育种术、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可视化模拟与调控、农林生产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生物-生态防控等前沿技术,综合系统监测与健康诊断、国家公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提升、重大灾害绿色防控、功能型微生物

16、开发与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方面,急需取得创新性突破。因此,必须坚持以生态保护修复一线需求为导向,深化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制度改革,自下而上汇聚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凝练关键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找准主攻方向,统筹中央、地方、企业和社会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实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尽快破解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加快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只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三生共赢”、绿色发展的全新之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它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