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661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超实用生化法调试问题解答汇总问题1: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在表观上如何鉴别?答:一般来说污泥发生严重老化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污泥中毒会很快引起细胞解体。污泥老化和中毒时出水SS都会明显增加,有经验的人能从表观上区分的。污泥老化时出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状。污泥中毒时出水的悬浮固体颗粒相对要小。污泥中毒与污泥老化也可从DO值的变化上进行区分,污泥发生中毒的过程较快,会使DO在短时间内上升,而污泥老化有个渐进的过程,DO的上升过程也是渐进的。问题2:调试一个屠宰废水,工艺为:化粪池(HRT2d)-调节池-水解池(HRT=5)-接触氧化池(HRT=6)-二沉池,由于前端化粪池出水CO

2、D在700mg/l,而且接触氧化时间比较短,故将水解池改为曝气池,但所加的一台潜水曝气机效果有限,DO一般在0.5以下,原曝气池DO正常。两池的SV都可达到2030,现在进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出水水质仍然很差,SS较多,原曝气池有一定的泡沫,且比较稠,是否是因为污泥老化的原因造成的?答:好氧进水COD700很正常的,泡沫与氨氮无关,要确定是生物泡沬还是化学性泡沫?如是化学性泡沫,在这样的污泥浓度下维持下去会逐渐减少的,实在不行可用水喷淋消泡。感觉你们的污泥活性很差,原因可能是营养比没控制好,如氮和磷。问题3:曝气池的污泥越来越少,进水COD约100200mg/L,污泥难生长,没投用的池死泥

3、多,怎么办好呢?答:可采用间断曝气法,适量排一些污泥,虽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会更少。问题4:我们一个项目已运行一年了,近来由于进水水质恶化,进生化装置SS含量达100左右,现在进水SS在10左右,恢复有五天时间了,进水COD在600,出水300左右,10X16显微镜下看到些树枝状东西和一些极小的(针尖大小)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污泥浓度几乎没有,现在该怎么调,是不是污泥被氧化,气量该调小点?答:说明污泥已严重受损而解体了,要重新培养。问题5:污水处理系统刚建好,准备开始运行,工艺:调节池-水解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马上要开始试运行了,拟用接种驯养,请问开车和驯养中的具体注意

4、事项有哪些?答:培菌初期应采用静态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污泥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营荞和曝气时间没控制好,污泥在增长同时又在不断自身氧化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虽然污泥浓度较低,还是应适当排一些污泥,会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问题6:厌氧污泥培养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答:厌氧污泥培养方法有多种,建议采用逐步培养法,大致过程如下:好氧系统经浓缩池的剩余污泥(已厌氧)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投加量约为反应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热(如要加热的话),逐步升温,使每小时温升为1,当温度升到硝化所需温度时(根据设计温度

5、)维持温度营养物量应随着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増加,不能操之过急。当有机物水解酸化(需一、二个月),污泥成熟并产生沼气后,分析沼气成份,正常时进行点火试验,然后再利用沼气,投入日常运行。启动初始一般控制有机负荷较低。当 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増加有机负荷。完成启动的乙酸浓度应控制在1000mg/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问题7: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说法“曝气过大,DO过高,细菌发生自身氧化,负荷太低,微生物发生自氧化了,导致解絮”云云。而在ASM1#,ASM2#,ASM3#模型以及废水生物处理泰斗 McCarty都是将微生物的衰减系数作为常数,用b

6、表示,亦即哀减(自身氧化)是按一定的比例b随时都在发生进行的。而微生物的生长系数则与基质浓度密切相关,是一变数,当有机负荷较低,而供氧又充分的情况下,微生物将很快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长停止,只有衰减,结果导致净增为0,甚至为负,使生物量不增反降。因此说自身氧化随时都在发生,而不是在低负荷,高DO下才发生,不知这样说是否妥当?答:没错,但实际运行中对污泥老化并不是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虽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长时间缺少营养引起的,即营养与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但处理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较复杂,污泥的活性还与运行控制条件、营养比等因素有关。有的装置会发生以下情况:当进水浓度正常,而

7、碳氮比或碳磷比较低时,污泥的活性也会很差,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产生的能量减少;当进水浓度和营养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没按要求排放,加之曝气时间过长等也会使污泥松散,活性差,这样的污泥习惯上也称老化。问题8:本单位采用的是前置式奥贝尔氧化沟工艺,近期在运行上出现问题。设计进水5万吨/天、COD350、BOD150、SS220、实际进水量每天5000m3/d,COD300,BOD120,ss180。运行方式是内外沟四台推进器全开,内外沟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化验室检测溶解氧与在线仪表数据不一样,仪表比化验数据高3mg/L,运行两个月化验才开始。)间歇曝气,曝气5小时、静沉

8、1小时(推进器全部关闭),进水15小时,进水一分钟开推进器,开始曝气,由于氧化沟内污泥浓度在100左右,一台回流泵长期回流污泥,流量700m/h,回流污泥浓度在100左右,氧化沟内的污泥浓度一直不变保持在200左右,出水COD140最好是在100左右,BOD50,SS50,二沉池出水混浊,问题如下:(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个池面很混浊,(2)氧化沟污泥没有絮凝体,全部是很细小的颗粒。(3)镜检只发现一种微生物,样子像豆角籽,中间有气泡,头部多些(4)氧化沟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5)我们处理全部是生活污水,运行3个月污泥浓度上不来,出水一直不好。请帮忙分析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答:说明污泥已严重

9、老化而解体了,是污泥负荷太低,曝气时间过长引起的,培养过程中污泥在增长的同时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浓度当然不会提高。污泥要重新培养,但问题是如果进水量和污水浓度还不增加,培养好的污泥又如何养住?你们目前的运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曝气时间的控制。采用间歇曝气水下推进器不用停的,内沟不用曝气,可作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过道,但推进器不能停。问题9:厌氧工艺是UASB,没有升温装置,整个工艺没有污泥回流系统,废水是通过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现在要进行污泥培养,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答:UASB污泥培养可用其它污水厂浓缩后的厌氧污泥移植培养,投加的污泥量要多

10、,投加到厌氧反应装置高度的约1/3,污泥层至少1m以上。如果没有厌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时间后的好氧污泥来移植培养,因为培养初期不必追求严格的厌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会很快耗去,而形成厌氧条件,只是培养时间会长一坐。培养过程中pH一定要经常测定,控制在7左右,还要控制好营养。具体的培养要求可参考相关资料。问题10:对于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经克服了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二沉池的缺点呢?而且,我发现这里的辅流式二沉池都会出现液面有很小的污泥絮体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我认为周边进水式沉淀池只是减小了进水水流对沉淀的影响和中心混合液短流问题,并没有全面改变幅流式沉淀池存在的问题。从

11、理论上讲,周边式沉淀效率应该很高,可对进水布水要求很高。问题11:有一25000T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氧化沟工艺,设计进水COD370mg/L,实际进水COD在150mg/L左右,TP在2mg/L左右,氨氮在20mg/L左右,总氮高于氨氮6mg/L左右,MLSS在2000-2500mg/L之间,SV小于15%,SVI大约50mg/L,MLVSS/MLSS=0.5,出水COD小于40mg/L,TP几乎没有什么去除效果,氨氮在8mg/L左右,总氮去除率不到50%,现在问题就在二沉池出水堰有跑泥现象,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运行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另外,三个沟各有四个转刷曝气器,现在由于负荷较低

12、,外、中、内三圈分别开了1、2、2个曝气器,内圈溶解氧在2.0mg/L左右,外圈在线监测ORP最低达-400.请问:二沉沉跑泥是什么原因,这样控制曝气方式恰当吗?答:污泥已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活性已很差,出水带出的是老化了的解絮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的应对措施:(1)减少曝气时间,可停运外沟,污水直接进中沟;(2)也可不停运外沟,增加排泥量,大幅降低MLSS。这二种措施都是为了增加污泥负荷,前一条是通过减少反应时间来增加污泥负荷,后一条是通过减少污泥浓度来增加负荷,当然为了维持水气泥三相平衡,曝气量也不能太大。问题12:我们的好氧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目的是将氨氮从30降至10以下,实

13、际现在加显色剂后和空白差不多。加碳酸钠调节碱度,从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有时是泥,有时是水,以前发现没污泥回流时整个好氧池的pH值就随水流方向急剧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时就不会了,能保证出水pH值在6.5-7之间。但近几天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偏低,前端仅6.9,出水5.8左右(进水所有指标和碳酸钠量均未改变,氨氮浓度依然测不出),即使相对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状态也是这样,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我们好氧池后面的沉淀池是竖流沉淀池148m,水量30m/h),下面有四个小泥斗,在现有状况下应釆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状态?答:接触氧化法沉淀池的污泥(脱落的生物膜)一般是不回流的

14、,所以要先确认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否正常?如果生物太厚就是加大气量冲刷,否则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pH的下降这么多有些反常,理论上解释不通,因为进水氨氮不算高,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氢离子也不至于下降一个多pH单位,唯一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缺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当然只是推测。所以建议确认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长情况,沉淀污泥暂不要回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问题13:(前一贴回复后的问题)我们的系统以前是不回流的,当然因为设计时氨氮根本不需要考虑,以前没认真对待过这个好氧池,监测时发现整个好氧池pH值程下降趋势(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时因氨氮进水浓度

15、增高处理不了,请人来看时有两个建议:一是提高碱度,二是污泥回流。当时只釆用了第一个建议,加碳酸钠之后氨氮确实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来在进行污泥回流,发现对pH值的稳定有较好的效果,现在就一直回流了。对好氧池系统总感觉很不放心,一来通过好氧过程仅仅是将氮从氨氨形态转化成了硝态氮,并没有将其从水中除去,对环境的危害也没有降低;二来我经常怀疑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请帮助分析并提岀解决措施。答:纸上谈兵不一定说得准,只能供参考。如果回流后生化池的pH能稳定,也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当然只是推测,但不

16、管如何,说明系统去除氨氮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要反硝化,不知反应时间是否够,可试试,在好氧池的中间某时段,设置缺氧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少量曝气,DO在0.5以下),这样可去除部分硝态氮,并稳定pH。还要注意:好氧池后半段DO高些,至少在3mg/L以上。补充说明:我前一贴分析中说好氧池的pH下降可能的是沉淀池积泥过多,在厌氧情况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发生酸化作用所至;在后一贴中又说污泥在沉淀池发生反硝化,回流液含OH-,进入好氧池后能中和部分H+,能稳定好氧池的pH。这二贴似乎矛盾,但这是对二种可能性分析,前者是假如污泥已厌气发酵成酸化反应了,后者是可能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现在看来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问题14:有一综合化学合成废水,采用SBR工艺,正在调试中,因受过一次有毒物质冲击,只停止进水,连续闷曝5天,废水COD缓慢下降(从1600mg/L降到900mg/L),但污泥度却从1300上升到了6500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它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