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今年以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紧扣“凝心聚力担使命,优化环境强服务”的思路,以政务服务模式为支撑,以落实惠民服务为重点,全力在平台建设、“好差评”服务、一体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经济发展方面钾足劲、下功夫、抓突破,全面推进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搭平台、建机制,实现服务的便利化。街道*个社区便民服务站,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健全完善以“一个办公场所、一套信息化设备、一名以上帮办代办人员、一套办事须知”为内容的“四个一”的便民服务机制。设置民生服务、社会保障、就业帮扶、残疾救助、医疗保险、
2、卫生健康6个服务板块,市场监管、综合审批等纳入其他窗口。截止目前街道承接*个事项,其中申请类*项,公共服务类*项,已全部认领编制完成,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一窗办理、区域通办。(-)强体系,重服务,实现服务的优质化。为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好差评”测评体系,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优质化的服务模式,进一步畅通评价渠道、拓宽评价方式、完善窗口没置,落实“差评”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差评发现一反馈整改一问题回访一改进提升“全流程工作机制。督促各社区抓住关键、注重细节、突出实效,全面做好*事项审批录入及“好差评”扫码工作。截至目前,政务服务网平台办件好差评*条。
3、(三)抓管理、促发展,实现服务的监管化。按照关于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通知精神,以资源整合为支撑,进一步梳理城管、卫健、市场监管等关于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食品经营类“三小”证书、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门头牌匾审批等事项,并督促全部进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同步刻制“*街道行政审批专用章”实体印章并生成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截至目前,街道发出加盖“*街道行政审批专用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份,市场监管窗口已办理营业执照*户,注销*户,变更*户,食品经营类“三小”证书办理*户。通过资源整合,归纳理顺,政务服务便利化效果明显提升。(四)抓服务,促实效,实现服务的
4、数字化。为了保障民情呼叫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街道及时、系统、全面做好民情通办件工作。充分利用多种服务呼叫资源,集咨询受理、分级办理、便民服务、调度指挥、应急处置于一体,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解决居民各类服务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办件*件,其中拆迁*件,垃圾堆放*件、水管破裂*件等;民政救助*件,其他*件,办结率100%;累计审核录入社区信息*条、党居务信息*条。*街道三维数字基础库人口库人员信息录入学习*条,修改学习*条;人房关联信息录入*条,修改*条。地理库房屋信息录入*条,修改*条,楼宇信息修改录入*条,修改*条。三是政务公开工作。*街道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主动公开重大
5、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责任分工、完成时限等,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接受群众的的监督。目前,政务公开信息*条,民生服务公不*条。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街道政务中心配备的街道干部,年龄层次在80后的范畴内,接受外界信息缓慢,思维不活,个别人员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亟待提高,纪律观念有待加强,工作方式需要改进。(-)服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政务服务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不高,在调动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创新。(三)街道的服务设施需要改善。我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涉及大厅服务窗口、三维数字办件等各项工作,
6、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硬件和硬件设备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在政务服务工作上下功夫。按照“高效、便民、服务”的思路,进一步盘活资源、完善流程、细化任务,努力打造“*”政务服务品牌,为辖区居民提供民生帮扶、引导咨询、志愿服务等多种政务服务。针对弱势群体、老年人主动靠前服务,实现“爱心接力”和“全程陪伴二(二)在三维数字上见真章。结合全区“三抓三促”行动,进一步强化“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全面做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办理工作,对首次办理的诉求、二次办理的诉求、需要延期办理的诉求,分门别类进行答复,严格办理时限,确保群众诉求办理“零逾期二同时,为提高网民留言办理质量,针对留言答复工作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自查自纠、分析原因、补齐漏洞、强化弱项,确保群众各类诉求得到有效解决。(三)在政务公开上抓实效。为全面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充分发挥政策宣传、民心沟通、便民利民的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以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决策、服务人民群众信息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努力营造“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立公信”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