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95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doc(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梯安装的常见设计问题案例1 电梯井道,时大时小案例一:某苑消防电梯,现场底坑尺寸比电梯资料小,电梯无法正常安装。原因分析:1. 设计错漏,设计者经验不足,未按照电梯资料对电梯井道尺寸进行核对。2. 建筑结构设计时未考虑地下室外墙厚度对底坑尺寸的影响。3. 具体情况如下:电梯资料要求:井道尺寸:1900mmX2000mm建筑图:一层以上井道尺寸:1850mmx2100mm一层以下未套井道尺寸,仅套用一层以上底坑投影线(虚线)结构图:一层以上井道尺寸:1850mmx2000mm;底坑尺寸套用上部井道尺寸,未考虑地下室外墙厚度。案例二:某宿舍楼机房底板处由于结构梁截面宽度由300宽改为200mm,

2、井道尺寸变大100mm,除此处外,底部井道正常,由于电梯撑架已制作,最终结构补做法将200mm梁加宽。(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形式)。由此看来,井道尺寸大或小都不合适。相对来说,小是不允许,否则只能采用非标,或更换电梯型号,或对土建条件进行整改;电梯井道大的情况,范围在0300mm以内(日立为例)(上下尺寸应一致)可通过调整电梯自身的撑架以及档距来解决,但此工作一定得在电梯制作安装前就通知电梯厂家。2 井道圈梁留设案例:某项目结构设计未按电梯要求留设圈梁,后出变更补充做法。原因:设计漏缺电梯通用说明中明确指出:1. 井道四壁为200mm混凝土墙或砖墙240mm(红砖);2. 当井道壁为砖墙

3、预埋件时,预埋件务必确保牢固,不许采用空心砖砌筑,导轨撑架预埋件应能承受600Nm弯矩;3. 当井道壁为砖墙 圈梁时,圈梁宽度不小于160mm,轿厢侧和对重侧圈梁高度不小于350mm;门头横梁高度不小于350mm。(不同厂家梁截面要求不一样);电梯通用说明反应到结构设计中分为2种情况: 1.电梯井筒为剪力墙,无需留设圈梁;2.电梯井筒为填充墙砌筑时: a.四角无框架柱(剪力墙)处应设置构造柱; b.楼层(梁)之间设置圈梁(除电梯门所在的 墙面外); c.圈梁与圈梁(档距) 、楼层梁之间的距离,以及井道最上端圈梁中心距井道机房板底的距离(末档)应满足电梯资料要求; d.门洞上过梁及圈梁截面应满足

4、资料要求。常规(供参考,以电梯资料为准):圈梁与圈梁、楼层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500mm(客梯)、2000mm(货梯)井道最上端圈梁中心距机房板底(末档)取500mm(有机房电梯)、1000mm(无机房电梯)3顶层结构梁问题:顶层电梯门洞位置上方与机房底板交接处应设结构梁(已为剪力墙时无需设置)案例:某项目DT10漏设此梁,影响验收,结构变更后补做法。原因:设计漏缺,对电梯资料不熟电梯通用说明中机房说明第二条:井道四壁到机房板底的结构,按建筑规范设置混凝土圈梁,必须与机房地板同时浇注,满足R1 R2支反力要求;本项目具体情况:4底坑深度和提升高度问题四:电梯底坑深度及提升高度调整案例:某项目,

5、09年12月28号日立公司初始设计所提资料,电梯未按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后10年8月27号所提电梯资料,底坑深度,顶层提升高度大量调整,造成设计大量修改。后果分析:1.电梯底坑深度偏小,解决办法,首层地面抬高,对建筑使用有影响。2.电梯底坑深度过大,需采取回填方式处理,一般0200mm可不用处理。3.顶层提升高度调整,机房以及机房以上部分标高都需重新调整设计。顶层净空高度过高,发货的零件规格不能满足需要;顶层净空高度过小,电梯安全运行空间不足,不能满足国标的要求。以上分析是假设问题出现在设计阶段,若施工完成后调整,造成的返工及浪费可想而知了。类似问题:某项目苑消防电梯DT9,建筑设计底坑标高-2

6、.9m,电梯资料要求-1.8m,后回填处理。原因:设计错漏,按照DT10条件抄袭消防电梯应考虑排水, DT10以下无地下室,设计当初考虑集水坑直接设置于电梯底坑下部,底坑底标高降低为-2.9m。该项目共2台消防电梯,设计人员直接同样设置。由于DT9下有地下室,排水专业采取直接设置地漏接入地下室排水系统,施工更为简单。故后面需对DT9底坑进行回填,以满足电梯安装需要。对于集水坑设置于电梯底坑下部,由于后期检修不方便,现多采取在电梯旁边设置。5 电梯底坑悬空,影响电梯验收。案例:DT8,DT9电梯底坑悬空原因:电梯验收规范要求,为了防止电梯的对重发生意外冲底时不致撞破底坑面而造成人员的伤亡。处理方

7、法:1.将底坑投影下面的所有空间封闭起来;2.对重加安全钳;3.将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墩上。6电梯门洞留设问题:电梯门洞留设(大小与定位)门洞大小案例:某项目DT2,DT3,图纸洞口尺寸1470mm比正常门洞1200mm宽270mm原因:设计错误。一般土建预留门洞尺寸(精装无特殊要求时),宽应比开门尺寸大200mm,高应比门洞尺寸大100mm。比如门洞尺寸为1100mm(宽)x2300mm(高),土建留洞应为1300mmx2400mm(不同电梯厂家要求不一样)(楼面装饰完成面以上)。门洞定位案例:某项目DT9观光电梯门洞设计时未按电梯资料偏心留洞,采用传统居中设置,电梯安

8、装时发现问题。处理方法:采用精装外包门套调整。原因:设计不细致,电梯知识缺乏。电梯对重位置不在门对面,而是在电梯门一侧时,电梯门洞不居中。一般货梯及采用贯通门(类似左进右出)的电梯会出现此类情况。另外,对于观光电梯,采用玻璃幕墙围护时,电梯资料注明:门区处幕墙玻璃必须紧贴井道内面,如门区处幕墙玻璃离开井道内面且与轿门间距离大于150mm,必须设置门区防护装置,由用户负责。某项目观光电梯即有此问题,对于采取点支承玻璃幕墙,一般都不满足此要求。门区防护装置可采用2种方案:1.门区下方,井道内加装玻璃;2.加装电梯门锁(较方案1费用较高,而且事故率较高)最底层厅外检修预留孔异形案例:某项目DT8最底

9、层门洞按常规门洞留设,不满足电梯安装要求,后结构出变更补做法原因:设计不细致,电梯知识缺乏7电梯机房预留孔洞案例:海虹科研楼与写字楼消防电梯机房未预留排风孔洞;原因:设计错漏;处理方法:后结构补洞口;8 自动扶梯(底坑预留及中间支承)案例:1.海虹自动扶梯底坑预留尺寸与安装需要不符2.土建设计时未考虑扶梯中间支承柱原因分析:1.设计将人行楼梯及扶梯整体设计,底坑设计时,未考虑扶梯底坑周边需挡土2.设计底坑尺寸定位及大小与电梯资料对不上3.电梯按现场尺寸调整长度,高度对应调整,土建需配合调整已有条件4.对于中间支承施工方不明确(甲方还是电梯公司)配合电梯安装,土建采取措施:9 电梯噪声某项目裙楼

10、商业电梯机房设置于住宅塔楼下,电梯运行时噪音影响上部住户正常休息,后请专业公司进行降噪整改,类似情况值得借鉴。具体情况如下:现场情况:电梯设备通过钢梁及混凝土墩固定于机房内,且现场混凝土墩与建筑墙体无缝隙,电梯运行时,噪音通过墙体传导。10小结1. 电梯土建设计关键点:2. 各阶段注意事项:a.方案阶段:电梯土建要求关键点应作为专项内容写入设计任务书提供给设计院,作为施工依据,设计人员应将电梯资料准确完整的反应到施工图中;b.扩初阶段 :明确合作电梯厂家,电梯相关技术参数(尽量避免到了施工图阶段,参数大幅调整,电梯资料版本混乱,设计容易出现错漏)c.施工图阶段:设计部加强内审力度,出图前设计部应组织电梯公司和设计院对电梯资料及相关专业图纸(建筑,结构,水,电)进行互核,双方互相确定对方资料与自己资料的相符性。避免由于设计不符合电梯安装要求而造成返工,窝工等情况。d.施工阶段 :1.土建施工前,工程部应组织电梯公司,设计院对施工单位进行电梯专项交底,明确影响电梯安装及验收相关事宜.2.电梯制作前,如土建已完成,工程部应组织电梯公司及施工单位,及设计部相关人员核对现场实际情况,能电梯公司内部消化的误差决不能等到电梯制作完成后再处理。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它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