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再论文字下乡-精读批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再论文字下乡-精读批注.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再论文字下乡【批注】作者为何要再一次论述文字下乡?这一篇与上一篇角度有何不同?在上一篇论“文字下乡”里,我说起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批注:回顾上一篇的内容,我们突然发现,上一篇作者只是就空间阻隔进行了论述】可是我在那一篇里只就空间阻隔的一点说了些话。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一层意思容易明白,但是关于时间阻隔上怎样说法呢?【批注:这里也就回答了标题中的“再论”的原因,有关时间阻隔,作者还需要特别论述】在本文中,我想申引这一层意思了。【批注】本段承上启下,写明写作本篇的缘由及概括性指出本篇论述的主要内容。所谓
2、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批出:直接提出观点,将时间阻隔分为今昔之隔和世代之隔两个方面,前者从个人角度来分析,后者从社会角度来分析,全面详尽】让我先从前一方面说起。【批注】本段为本文的总起段,且让我们继续阅读作者如何论述时间之隔吧。【批注】以上两段为本文第一部分,阐述文字在人和人的传情达意的过程中还受到时间阻隔,并将时间阻隔分为个人的今昔之隔与社会的世代之隔两个方面。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批注:所以认真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身为人】他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批注:动物往往具有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
3、最常见就是很多动物生下来就会跑跳捕食等,但人来走路都需学习】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批注:所以“学”其实带有一种社会规范性在其中,是需要我们改变自己的,所以“学”往往有的时候痛苦】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故“学习”实际上是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学习”二字的含义也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了】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批注:不断改变自己,不断和自己的过去告别,才能得以学习提高】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一一记忆。【批注:正是记忆,才让人拥有了独特的学习能力,使得
4、学习成为可能】在动物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批注:这是一个观点,下面就需要论据来证明】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批注:举例对比论证,用小白鼠和人走迷宫相对比,来表现人与小白鼠在学习上的不同,那就是人借助象征体系来帮忙学习】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
5、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批注:正是因为有了词汇,我们才能指称这个世界和我们的种种思想行为,才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累积。【批注:词汇,让人得以将很多内容抽象出来,从而建立一个自我认识世界的概念世界,借此就可以回忆过去】【批注】本段借小白鼠对比来论述人与动物的区别:人富于学习的能力,并且学习能力依靠记忆实现。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
6、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批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让我们理解了对于动物而言,时间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批注:试想一想,如果没有了过去的种种记忆,我们还是我们么?】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批注】本段承接上一段,进一步指出记忆之于人的重要性。人之所以要有记忆,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脑子是个自动的摄影箱。【批注:也就是说,人有记忆的能力并单纯是因为生理原因】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需有着
7、“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批注:由此,作者要向社会角度的论述而过渡】我曾说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批注:历史社会是由社会中全体的人民群众共同谱写和创造的,我们生活在历史社会中,就必然接受着我们历史社会的种种规范和教化】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批注:这就是小白鼠和人的不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
8、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批注:文化的本质,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历史的遗留规范】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批注: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一定受到了我们整个历史的影响。好比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人,其实是因为我们承载了中国人的民族历史】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牛.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批注:同样,作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某些现实利益,更是人之所以成为人
9、的必要方式】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批注:引出了社会的世代之间的话题,为后文叙述社会世代之隔做铺垫】【批注】本段继续论述记忆和学习之于人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人的学习依靠于社会的文化和整个民族的历史。我说了这许多话,也许足够指明了人的生活和时间的关联了。【批注:上文无论就个体的人学习而言,还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存在受到社会影响而言,都可以发现,人与时间脱离不了关系】在这关联中,词是最主要的桥梁。有人说,语言造成了人,那是极对的。圣经上也有上帝说了什么,什么就有了,“说”是“有”的开始。【批注:道德经中
10、同样有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实就是说,有了语言和词汇,对于人而言,这个世界才有了意义】这在物质宇宙中尽管可以不对,在文化中是对的。没有象征体系也就没有概念,人的经验也就不能或不易在时间里累积,如要生活也不能超过禽兽。【批注:在人类茹毛饮血的先民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语言和概念,人就和动物过得一样,也不能称之为有文明】【批注】本段论述了人利用语言和词汇与时间关联,得以造就了历史和文化。但是词却不一定要文。【批注:词汇并不一定要书写出来】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批注:在汉语中,如果要把词汇书写出来,就要借助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
11、说出来的符号一一语言。【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词,就有语言,那时候就是说出来的】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批注:比如原始社会,已经具备了文化,有了语言和交流的词汇,但是人们可能还没有发明文字。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也没有文字流传,但是他们有交流的语言】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想说明的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批注:这里作者再一次指出乡土社会无需文字,且看他如何从时间角度论述】在上篇,我从空间格局中说到了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在这里我是想从时间格局中说明同一结果。【批注】本段论述词汇与文字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指明将从时间角度进一步论述乡土社会无需文字。【批注】以上七段为本
12、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人与时间的关联,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个人的今昔之隔。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批注:对前文的观点做出进一步解释,简单说,就是人需要什么,才记忆什么】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k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
13、视无睹。批注:比如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很熟悉的道路上竟然还有一家从未注意过的店铺,当我们突然想起买某个东西时,才发现它】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而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批注:与“学习”一样,“记忆”是两种行为】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批注:比如我们考试的时候,就需要回忆曾经记下的内容,有的时候怎么都想不起来,就会很痛苦】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
14、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批注】本段论述人发展记忆其原因是生活的需要。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批注:两个社会不同,自然人们需要记忆的东西的范围也不相同】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批注:前文第一篇乡土本色已经论述过】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批注:不仅个人不愿意离开土地,作为一个族群,也是世世代代不愿离开一片土地】这种极端
15、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至上呢?【反问句,表示肯定,证明我们民族具有历世不移的特点】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批注】本段指出乡土社会与都市社会人们的记忆范围不相同,并再次强调乡土社会历世不移的特点。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批注:世世代代都在一片土地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批注:俗语中“不听老人话吃亏在眼前”“父亲对儿子说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还多
16、”等内容,其实就是在说明乡土社会中祖辈的经验得以指导子孙后辈】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批注:比喻论证,用戏班子生动形象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代代相传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批注】本段接上段,论述历世不移的乡土社会中记忆的经验也只是相同的。鲸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结果只写下“同上两字。【批注:很多人小时候写日记也都是如此吧】那是真情,天天是“晨起,上课,游戏,唾觉”,有何可记的呢?老师下令不准“同上”,小学生们只有扯谎了。【批注】举例论证,作者举小时候写日记的例子,还是说明历世不移的环境,其生活是机械重复的,自然不会有新的经验内容或思想产生。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批注:每天都过着机械重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