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09835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谱扬新声 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旧谱扬新声南风拂新苗南京大学用心用情传承普及昆曲艺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暮色四合,唱曲声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香雪海园传出。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的师生们正在排练昆曲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三出折子戏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继9月27日晚校园首场实景昆曲成功演出后,曲社成员们备受鼓舞,晚间相约在香雪海园练曲,为接下来的系列演出做准备。南大将昆曲艺术引进校园,用声情并茂的演绎展现昆曲的魅力。以昆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独特舞台香雪海园位于南大仙林校区苏州楼旁,由校友捐建,把苏州古典园林文化精髓和“香雪海”历史人文景观融为一体。9月27日,南大首场实景昆曲演出在香

2、雪海园拉开帷幕。学校特别邀请了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代表,青年齐聚一堂、共享团圆。月色朦胧,光影点点,虫鸣阵阵,演员们从对岸的廊桥向舞台中央缓缓移动。伴随着一袭桂花香,隔着一池清泓,同学们沉浸在剧中角色塑造的时空场,一步一景,妙不可言。“因为来得早,我站在了最佳观演区,演员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有一种特别强的代入感。”南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生雷清元说,“我从小就很喜爱戏曲,小时候跟着爷爷学唱秦腔。看到传统曲艺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传唱,我很高兴。”苏式园林和昆曲艺术天然适配。园林本身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南大中文系的戏曲专业也有百年历史,二者美美与共,相得益彰。弥久传习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是国内

3、高校昆曲社中历史最悠久的曲社之一。其唱曲传统,可追溯至1922年,国文系主任陈中凡聘请曲学大师吴梅到校任教。吴梅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而且还带弟子们外出游赏唱曲自乐。20世纪30年代,吴梅曾邀在南京求学的顾传玲每周为学生拍曲教唱。1957年,陈中凡招收吴新雷为副博士研究生,聘请曲师专为其拍曲。同年3月,陈中凡倡议设立南京大学昆曲社,恢复吴梅于二三十年代在学校传唱昆曲的传统。1979年始,南大中文系以全年开设昆曲课的形式,恢复唱曲活动。数十年来,钱南扬、吴白匐、吴新雷、俞为民等教授指导的戏曲史研究生以昆曲为必修课。百年来,曲社薪火相传。2006年,南大文学院教授解玉峰将曲社定名为“南京大学昆曲研

4、习社”,社员除日常昆曲课的学习外,亦有专门的曲聚来切磋唱曲。继朱继云后,目前由文学院副教授许莉莉在校任教研究生课程,同时在全校开设通识课传播昆曲文化。“我们曲社的成员众多,既有在校教师,也有在校学生。”许莉莉谈起曲社成员构成情况表示:“老师们来自好几个院系,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在社里习曲,毕业后留校任教,学习年头长,功夫下得深,完全可以教学生。也有很多人毕业后常回曲社参加活动。”亲近大师今年5月,南大联合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举办了“南京大学121周年校庆昆曲周”系列活动。昆曲周由“大师讲座”“户外昆曲专场”“经典折子戏导赏”三部分组成。活动期间,南大艺术学院邀请两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5、国家一级演员林为林进行了“昆曲之美”艺术讲座。林为林从昆曲的文学性、音乐性、程式性、虚拟性等四个维度,围绕“表演与理论”“表演与角色”“戏曲与戏曲改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由南大艺术学院、新生学院、高研院南大-伯大-凤夙莎士比亚(中国)中心共同主办的昆曲周首场演出成功举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南京大学昆曲研究中心副主任施夏明表演了经典剧目占花魁湖楼和玉簪记偷诗。昆曲传承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更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传承。南京大学作为全国高校研究、传承昆曲艺术的重要力量之一,未来将继续开展昆曲传承工作,力争使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记者苏雁通讯员张文静)(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