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关于上半年事业单位赴高校开展引才和校园招考活动的补充冲刺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06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关于上半年事业单位赴高校开展引才和校园招考活动的补充冲刺题(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06月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关于上半年事业单位赴高校开展引才和校园招考活动的补充冲刺题(二)1、单选题有一个人登山,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若上山速度与下山速度之比是2:3,且下山用了2小时15分钟,则上山用时oA: 3小时40分钟B: 3小时50分钟C: 4小时D: 4小时D分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下山用时2小时15分钟即135分钟,135/35=3.X,即中间休息了3次,用时5x3=15分钟,推出走路时间为135-15=120分钟,则上山走路用时120/2x3=180分钟,18/30=6,推出中间休息了5次,用时5x10=50分
2、钟,则上山总用时为180+50=230分钟,即3小时50分钟,选B。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判断题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不得被辞退。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A解析根据公务员法第84条的规定,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务员,不得辞退:(1)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3)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第2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判断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对。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新民主主义政权
3、于1931年通过的宪法性文件,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也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第3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不正确的是oA: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C: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故本
4、题答案选Co第4题所属考点一题库原题5、单选题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o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望厦条约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第5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单选题尽管电
5、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O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电灯作为新事物,是必然要战胜油灯这个旧事物,因此其哲学依据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第6题所属考点一题库原题7、单选题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其中,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A:受教育权B:
6、人身自由权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言论自由权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答案解释: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定公文?A:会议纪要B:通知C:总结D:函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首次统一了15种法定公文,这15种法定公文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以及纪要。C项“总结”不在这15种法定公文之中。故本题选C。第8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单选题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o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B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
7、学业成就动机,奥苏伯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原区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习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第9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
8、0、单选题将1、2、3、4、5、6、8、9这八个数组成两个四位数,使这两个数的差最小,则这个差是多少?A:125B: 137C: 142D: 150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要使两个四位数的差值最小,这两个四位数要尽可能地接近,即大的四位数后三位要尽可能地小,小的四位数的后三位要尽可能地大,且千位上的数字相差1,5123与4986恰好满足要求,其差值为137o故答案为B。n、公文写作背景材料1、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主要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
9、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巳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在汉代都已经基本定型,到了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
10、,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2、目前,学术界及社会上的讨论越来越聚焦到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上。某“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对“传统节日符号是强化还是弱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发言摘录如下:学者F:春节符号有些强化了,如:回家过年强化了,现代符号春晚强化了,春节的商业运作和炒作强化了。春节的弱化主要表现为精神弱化,物化倾向加大。学者H:关于节日符号与仪式,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觉得一提
11、起西方的圣诞节就想到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圣诞礼物这些东西,节日符号鲜明突出,而中国的节日如春节,好像很难找到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能不能在我们诸多的节日符号当中找出一组而不是一个两个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再通过各种手段突出和强化?学者T:我们的符号太多了,没必要非得找出一个符号。给老百姓一个宽松的节日环境,让大家想到传统,想到祖先,想到我们古老的文化,包括想到亲情,就很好了。学者1:没有丰满的文化价值,没有深切的文化认同,没有广泛的文化主体,任何一种节曰符号形式都是不可持续的;若是摆脱信仰寄托、文化象征、社会教化和审美娱乐等丰富的功能担待,不考虑建构主体、
12、价值诉求、利益关照及意义认同的群众性,任何一种节日符号的创新设计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任何节日符号都有深切的所指意义,而这意义必须与老百姓的文化认同紧密关联。如果老百姓不张贴年画,不对年画所赋予的驱邪避害的文化所指有所认同,年画则失去了意义。节日符号的认同实际上就是民俗,没有了民俗,一切符号介质都没有意义。怎么能把民俗激活,使得传统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些习俗能够在今天继续活跃,继续有生命力,继续得到政府的重视,继续得到社会公众的一种深切的认同?这是将来节日符号建设的工作重点。学者X: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忽略了符号,把很多符号禁止了,或者在商家的炒作之下,对个别的符号有所凸显,但节日整体系列的符号并没
13、有得到充分重视。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一,节日需要可以直接品尝、观赏、把玩的物质产品的象征物。我们的节日活动过程就是这些象征物的有机展示,象征物不能和节日活动分开,它实际就在节日活动、仪式活动中扮演一个重要的、推进的角色。第二,节日需要仪式和庆祝活动,通过仪式的记忆来传递一种传统。中国人在传统社会里面是有仪式感的,但是近代以来,有些东西被作为封建迷信消解了。专家Z:传统是靠积淀的,没有仪式,你怎么能够使人有所依从?所谓仪式就是要用有形、有色、有声的文化形式度过无形、无色、无声的时间。这就是仪式的作用。3、早在几年前,端午节和羌年(羌族的节日)就已经成功申遗,但这并没有止住它们式微的势头一一即便在屈
14、原故里,被视为端午节标志性活动的划龙舟,都已经更接近于表演,而非能够让大众广泛参与的风俗。龙舟遭遇的尴尬,基本可以视作诸多传统节日风俗共同面临的通病。当一种风俗不能调动普通民众的参与意识与热情,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它与自己“无关”,进而导致这种风俗失去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不能激活民众的参与意识,仅仅只是导致传统节日文化式微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在于,无论是春节还是端午节、中秋节,我们的传统节日过于强调“吃”这一元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元素,这必然会在现代社会遭遇传承困境。在物质生活尚不丰富的时候,缺衣少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常态,而逢年过节则是能够吃饱饭、穿新衣的“大日子”,因此无论老人小孩
15、都期盼着过节。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很多家庭已经基本告别衣食住行层面的短缺需求,平常时日就能享受到以往在过节时才能享受的好生活,他们对节日文化必然会有更高的美学和精神层次的需求。问题恰恰在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演变过程中+并没有满足这种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迎合了这部分需求的“洋节”,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所接受。4、春晚持续30年,短信拜年超过300亿次,一年一度的“非遗大展”人潮涌动,传统节日的时间、空间不断地延展丰富。民俗是人俗,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范围的变化,以家庭和家族内部活动为表征的中国传统节日公共性加强了,社交味浓了,形式和载体都在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某对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有一种亦喜亦忧的强烈感受。田某认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传统文化最顽强、最巨大的力量,感天动地,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但现在也确实面临着传统节日新的形式出现和旧的形式淡化和退出的问题,比如每年的返乡春运大潮,返乡潮本身是旧的、传统的,但现在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压力,也体现了新民俗的产生和旧民俗的顽固性。今年除了返乡潮,还出现了更多的旅游潮。如果说返乡潮是一种传统文化,出国旅游或者到外地去旅游,用这样的方式来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