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新闻奖看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大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国新闻奖看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大选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中国新闻奖看地方媒体如何做好大选题符攀【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新闻奖中地方媒体的获奖作品,提出了地方媒体在面对重大选题时如何才能扬长避短,做出好的新闻作品的相关建议。【关键词】中国新闻奖;地方媒体;重大选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新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精准扶贫成果辉煌、中国共产党喜迎百年华诞、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及即将要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这些无疑都是媒体报道的重大选题。在面对这些重大新闻选题时,相比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不管是在采编人员数量、节目制作经费、传播手段以及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央媒体相抗衡。然而,这些重大事件都是受众关注的获得受众的认可。同样是面
2、对“战疫”这一选题,湖北日报社就把聚焦点放在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上:2022年3月1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蔓延扩散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湖北首次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报告,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随后,湖北日报迅速在第二天报纸头版刊发了湖北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首次零报告。这是在湖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节点推出的“硬新闻”,是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传递的最大“好消息”,具有风向标意义。全篇报道872字,跳出常规消息写作方法,既有“从中央到地方,国家各部委调配,19个省份对口支援
3、湖北。从城市到乡村,50多万名志愿者贡献力量”这样的宏闻中心节目编导在大会召开前对许振超及时进行了独家访谈,迅速制作出我的四十年一一许振超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访谈节目并播出。改革开放40周年,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不计其数,许振超只是其中一员。青岛广播电视台通过选择许振超这位典型人物讲故事、谈感受,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他的变化,访谈没有搞“高大全”的套路,而是让典型人物回归劳动者、奋斗者本身,讲自己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变迁,让人看后深受鼓舞和振奋。二、小事件高站位精准扶贫是近年来各家媒体报道的重点。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由江西广播电视台、吉安广播电视台共同创作的外国使节神山村里探
4、寻中国脱贫经验获得电视消息三等奖。据了解,相关媒体记者跟江西省外办的朋友聊天时偶然得到一条新闻先进典型,神山村只是其中一个基层的代表,但是能够吸引外国使节来参观访问的并不多见,记者敏锐地发现了它的新闻价值一一普通的参观访问背后反映的是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小事件就有了高站位,新闻价值也就随之放大。三、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相较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的优势在于“离基层近”“离一线近”“离群众近”“离独特的新闻资源近”,倘若努力在题材上聚焦独特性、特色上体现贴近性、形式上追求创新性,就有可能创作出受众欢迎、评委看重的优秀作品。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湖
5、北之声焦点时刻刊播的广播评论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事例。2022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部门都发文明确要求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中央精神落实得怎样?基层群众最有说服力。该记者在一次日常的下基层采访中发现,社区工作人员深陷“指尖上”的烦恼:上级下达的必须通过多个政务App、微信工作群完成的工作,烦琐、重复让大家不堪重负。历时半月,记者走访了武汉十多个社区,采访了数位专家学者,用实际案例穿插剖析和解读,深刻揭示了这一新“变种”的形式主义带来的负担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该记者在一次平常的采访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件不平常的事,反映出了该记者的业务素养,也凸显出了地方
6、媒体的优势一一贴近基层、贴近现场。如果把中央媒体的报道内容比作是“满汉全席”,那地方媒体报道的内容就是“家常小菜”,“家常小菜”不一定不如“满汉全席”美味,“家常小菜”往往更符合老百姓的口味,也更能体现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地方媒体记者每天接触的人和事很多,如何才能做出亮点,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篇报道告诉了我们:贴近大众情感,捕捉世道人心,面对基层减负年这个宏观的新闻选题,记者将其报道聚焦到了身边的一个小社区,展现了社区基层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态,所以一个看似平常的选题也就不平常了。四、把小故事做深做透如果说中央媒体的记者是“走基层”,那么地方媒体的记者就是“在基层”,相较于中央媒体,地方媒
7、体有着天然的地源性优势,可以更长久、持续性地深入挖掘采访报道。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杨叔的脱贫日记就是其中一件典型作品。2022年4月,陕西日报记者在一次跟随扶贫人员走访脱贫户的过程中,发现宝鸡市硬石镇车辙村73岁的杨思笃老人家里,有14本用各式本子记录的日记。征得老人同意后,记者翻开阅读,这些日记跨越几十年,记录了这个农民家庭的变迁。在快速碎片化阅读的新闻时代,潜心打磨稿件不是一件易事。到杨叔家的车程近五小时,记者先后六次驱车到杨叔家了解情况。白天,记者陪杨叔上山察看树苗长势;傍晚回到家,又和杨叔坐在炕上,听他讲自己的脱贫故事。深入了解杨叔家的前后变化,仔细聆听帮扶干部畅谈工作收获,
8、记者将采写的大量新闻素材提炼归纳,九易其稿,精益求精,历时半年才最终完稿。在面对重大选题时,地方媒体无法像中央媒体那样做到又大又全,但可做“精”做“深”,地方媒体的优势在于距离新闻事件和人物更近,可通过多次深入的采访把人物、故事讲深讲透。这种“在基层”的蹲点式采访,一方面更能还原原生态的新闻场景,拉近受众和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长期的采访接触,也可让新闻人物放下“戒备”更好地融入到采访中,展现出新闻人物最真实的状态,记者也可以挖掘到更多的故事细节,让新闻人物“立”起来,从而让新闻更有“成色”与“温度”。近年来中国新闻奖中地方媒体获奖占比也是越来越高,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67件一等奖作品
9、中,中央媒体获奖33件,地方媒体获奖34件,地方媒体获奖数量超过了中央媒体。分析总结地方媒体获奖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在宏大叙事、全景记录无法和中央媒体抗衡的情况下,地方媒体在报道重大选题时,应充分利用在基层、接近性的优势,把重大事件转化为个体叙事,注重讲人物说故事,见人见事,把重大事件体现在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上,通过“解剖麻雀” “管中窥豹”达到“小中见大”。让小视觉预示大变革、小细节折射大问题、小人物反映大主题、小变化展现大成就。地方媒体面对重大新闻选题时做到这些,一样可以扬长避短,脱颖而出!解释:高松、万青:新闻的发现力和表现力,人民网,http:/media, people, com. cnn20221114c371501-23543729-2. html ,2022年11月14日。周跃敏:“地方性”是媒体竞逐中国新闻奖的天然优势,理论之光网站,http:/theory, jschina. com. cn/sxzk/LJ/ZX/202206/t20220601_7108062. shtml, 2022 年 6 月 1 日。李磊:得奖难!市、县级媒体如何斩获中国新闻奖?,搜狐网,https: /. sohu. com/a/405084919_375507, 2022 年 7 月 1 日。(作者系武澳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特约编辑:刘徐州;责任编辑:陈小希】